文章

工业互联网热潮之下,应用广度与深度亟待提升

2020-02-21e-works

3864阅
目前,虽然工业互联网热潮涌动,但我国的工业互联网应用还处于初级的阶段,各界对工业互联网的认识与理解不太统一,工业互联网的应用仍然面临诸多挑战。随着工业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建设工作的加速推进,我国工业互联网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将会得到提升。
       2018年12月19日至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新定义了基础设施建设,将工业互联网与5G、人工智能以及物联网一起定义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随后“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以此为引导,2019年中央各部委连续发布了一系列促进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指导意见、实施方案、行动指南,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持续加码之下,中国制造业正在迎来数字化转型的最佳机遇。
 
       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工业互联网日益成为新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和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战略的重要基石。虽然目前工业互联网热潮涌动,但是我国的工业互联网应用还处于初级的阶段,各界对工业互联网的认识与理解不太统一,工业互联网的应用仍然面临诸多挑战。最具代表性的是工业互联网应用深度和广度不足。
 
       由于企业认知水平的差异,部分工业企业对工业互联网带来的新应用、新模式缺乏清晰认识,不知道能够解决哪些问题、带来哪些商业价值。就算了解需求在哪,也没有一套标准帮助他们在形形色色的厂商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
 
       除此之外,企业广泛存在数据孤岛问题,业务数据被封锁在各个系统、部门和设备中,即便企业有意愿尝试基于工业互联网,数据匮乏也是巨大的挑战。更重要是,工业互联网项目为定制化系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漫长的实施周期,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很难承受。
 
       在2019工业互联网峰会期间,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所长于海斌就工业互联网应用存在广度和深度不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他认为,工业从设计、生产到服务整个环节的联通,靠原来的局域网络已经解决不了问题。它需要从广度即实现跨领域之间的协作,深度即对物理世界进行深度感知两个方面着手推进。现代工业是大规模的采用机器和机器系统生产连续化、均衡化和自动化,实际靠的是数字化控制和网络协同。但现在,网络协同还局限在机器系统层面,而且相对比较多一些。要解决这个问题,他认为一个很重要的要素就是构建统一的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
 
       在2019年国家两会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两部门印发《工业互联网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其中就包含工业互联网技术发展现状以及下一步建设思路和目标等内容,并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立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重点研制工厂内网、网络资源管理、边缘设备、工业大数据等产业发展急用标准。到2025年,制定100项以上标准,重点推进支撑行业应用标准化工作,基本建成统一、综合、开放的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
 
       在这一政策引导和推动下,包括航天科工集团、中车集团、中国船舶集团等大型行业龙头企业开始积极推动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的建设工作。例如,为落实国家发展工业互联网指导意见,中车集团2018年承担起了“机械制造行业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任务,作为交通装备行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的主导方。中国船舶集团从基础、安全、管理到智能装备、智能工厂、工业数据、工业物联网等关键技术多方面构建智能船厂综合技术标准化体系框架,并取得明显的成效。
 
       在《指南》以及新基建等政策的引导下,依托行龙头企业,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得以在一些领域全面推进。目前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的建设主要集中在标识解析、工厂内网、网络资源管理、边缘设备、工业大数据等产业发展急用的标准,重点在“广度”,而不在深度。未来随着工业互联网应用的深入,以及标准体系的“深度”上加力,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的建设也必然日趋完善。
责任编辑:程玥
本文为e-works原创投稿文章,未经e-works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如已是e-works授权合作伙伴,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e-works内容合作伙伴申请热线: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
读者评论 (0)
请您登录/注册后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