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2022年度中国智能制造最佳应用实践奖”参评案例。本次活动将评选出2022年度,为中国智能制造领域带来突出效益的最佳实践工程,全面介绍企业推进智能制造的步骤、重点与难点、获得效益等,分享建设过程中的经验,供广大制造业行业企业学习供鉴。
一、企业简介
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德赛西威”)(深交所A股代码002920),成立于1986年7月,前身是国有大型企业惠州市德赛集团与国际跨国集团公司西门子的合资企业,2010年3月德赛集团收购外方股东全部股份。公司位于广东省惠州市仲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现有职工人数约6000多人,其中研发人员2800多人,并在国内外多地建立了研发机构。公司注册资金55000万元,主要控股股东为国有控股企业广东德赛集团有限公司,公司的最终控制方是广东省惠州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近年来公司荣获人工智能方向的“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中国制造绿色工厂”、“广东省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广东省创新型企业”、“广东省车载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工业设计中心”、“广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智能制造领域)”等认定。公司一贯秉承质量优先的原则,注重全面质量管理,先后通过了ISO9001、IATF16949等质量体系认证,公司实验室通过了CNAS的认证。
图1 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二、企业在智能制造方面的现状
近年来,德赛西威贯彻“中国制造2025”战略,不断推进智能制造的实践探索,通过统一的信息化规划,形成信息化建设框架和推进路线,逐步实现数字化制造和工业4.0的变革目标。
截至2022年底,公司以业务价值为导向,已完成PLM、ERP、SRM、QMS、IWMS、RF、MES、ALM、BI、HCM、OA、EDI等系统的建设,覆盖需求、销售、研发、试验验证、制造、采购、物流、服务等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并完成了核心系统之间的有效集成,全面提升了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促进了企业的内部流程变革,使得企业的业务运作更加规范,核心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另外,公司在推进智能化制造过程中,全面推行精益生产理念,通过PDCA循环持续不断地改进,实现减少浪费、降低成本、提高生产力和产品质量。在引入和创新改造工厂机器人和智能设备方面,每年都加大对制造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改造投入,确保德赛西威工业4.0智能制造走在了行业前列。
三、参评智能制造项目详细情况介绍
1. 项目背景介绍
公司持续践行“本土国际化”的战略,以惠州为中心,在南京、成都、上海、深圳、台湾以及新加坡、欧洲、日本、美国分别设立研发分部和分支机构,随着公司业务的扩张、数字化潮流双重驱动下,加上后疫情时代大环境的影响,许多传统的工具已经不能满足信息化办公需求,亟需引入一款支持消息、在线文档、日程、音视频会议、邮箱、知识库、工作台、跨国沟通协作等多合一的产品,来支撑业务的高速发展,起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1)业务痛点
图2 业务痛点
2)业务目标及收益目标设定
图3 业务目标
2. 项目实施与应用情况详细介绍
1)业务痛点方案输出
针对业务痛点,进行深入沟通及分析,输出对应的业务方案及技术方案。
图4 OA解决方案
2)引入产品理念策划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通过产品迭代交付和产品运营方式,整体规划,分版本迭代实施建设。
图5 实施方案
3)实施计划管理
针对计划进行整体版本规划及具体任务分解及跟踪管理。
图6 实施计划
4)效果数据展示
图7 应用效果
5)制定效果巩固措施
持续收集需求,输出解决方案,优化系统
标准化产品管理过程
业务场景持续落地,持续获取收益
图8 业务场景持续落地
3. 效益分析
图9 企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