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基于组件图谱的业务流程设计与建模

2024-06-06孙建超

185阅
关于业务流程设计和建模的方式,业界已经有很多比较成熟的方案,虽然各自不同,但最终都落实到了将业务化小、解构、复用上,不管采用何种方式,无论如何必须跨过业务流程结构化、组件化和模型化这道坎,让数字化的业务流程体系更好地支撑企业数字化转型。
       一段时间以来,OpenAI最新研发的AIGC模型Sora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该模型能够根据输入的文本指令或静态图片生成高清视频。据当前各方披露的有限信息显示:Sora要实现由文本到画面的生成,需要借助视觉数据和大语言模型及图形大数据,将用户输入转化为视觉数据并生成视频。AI能生成视频,AI能生成业务流程吗?将业务从战略到流程和IT的过程和要素解构,由商业模式、业务模式导出企业一、二级能力架构,由关键举措达成落地活动导出企业三级能力项,然后对三级能力项包含业务活动进行职能流程组件解析,再依据业务对象、业务单元、区域市场等管理闭环需求,灵活编排职能流程组件,串接形成端到端的业务流程。通过业务结构化、组件化、模型化,借助千行百业大数据,借助AI构建敏捷、智慧的业务流程体系是可期的。

       传统企业的业务流程建设很多都是伴随者信息系统建设而展开的,以项目的方式梳理设计所涉业务,流程设计和建模一般都使用PPT、VISIO等图形化流程绘制工具,按项目归档设计文件,通过文档共享平台共享,通常会出现以下情况:

       1)流程构建基础要素不标准、归一,造成业务流程衔接困难;

       2)基于项目而不是基于领域和域间协同相结合,因缺乏体系化而导致重复开发,甚至造成局部冲突;当有新业务需要开启时,流程开发和IT实现周期长;

       3)从业务到IT、IT到业务,要素回路不清晰,流程和IT优化变更困难;

       4)流程设计和建模人员变化大,流程知识学习理解时间长,继承困难;

       5)由于业务模型颗粒度不够,业务断点、盲点识别困难。

       特别是当企业发到包含多产品线、服务多个市场时,传统的流程体系建设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要求,企业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借鉴业界标准和方法论,如:APQC PCF分类框架、IBM CBM组件业务模型、Open Group TOGAF企业架构标准等,发掘、总结、形成适合自己的流程管理体系。不管采用何种方式,将业务解构、化小,形成业务组件,用知识图谱管理业务组件之间关系将是应对上述挑战的不二选择,主要步骤如下:

1、从战略到职能流程架构

       业务能力是企业为实现其战略目标所需的技能,表述“企业能做什么”,不受特定流程、技术或组织结构的影响。企业战略定义了企业的愿景和使命,确定了企业的产品、客户和核心竞争力,明确了企业的战略目标、商业模式和业务模式。从战略目标出发,对商业模式和业务模式解构,我们能够导出企业的能力架构:

       1.1一级能力结构:通过对商业模式价值主张、渠道通路、客户关系、重要活动、重要资源和资产、重要伙伴等维度的分析,识别企业需要进入的价值链环节及其技能需求,可以借鉴行业标杆和标准内容,如:PCF、SCOR等,生成企业一级能力结构,如图1所示。

企业商业模式一级能力分解矩阵

图1 企业商业模式一级能力分解矩阵

       1.2二级能力结构:完成一级能力框架定义后,针对每一个一级能力项,分析其价值链环节的职能要求,对照业界标准,识别企业需要开展的业务活动和事项,进行高阶抽象和归类,生成企业二级能力结构。图2是基于供应链模型SCOR、采购职能要求而导出的采购业务模式能力矩阵的示例。识别、归类的方式业界有多种,比如:PDCA法(规划、执行、检查、分析)、生命周期法等,图2采用的是PDCA法。

采购业务模式二级能力分解矩阵

图2 采购业务模式二级能力分解矩阵

       1.3三级能力结构:完成二级能力框架定义后,针对每一个二级能力项,分析其的日常工作,将关键活动列入三级能力矩阵。三级能力项也可以参考业界标杆,但主要还是要依据企业自身环境来确定,识别三级能力项的方法:

       1)高频次、高能耗、高风险类业务活动涉及业务对象管理;

       2)为业务目标达成实施的关键举措落地业务活动涉及业务对象管理。图3是为提高采购到货及时率指标,根据制定的关键举措识别出的三级能力项示例。

关键举措达成三级能力分解矩阵

图3 关键举措达成三级能力分解矩阵

2、从三级能力项到职能流程组件

       职能流程组件是具备某种业务用途的业务功能模块,能够输出一套业务数据,由业务事件触发和结束的几个不可分割业务活动项组成,职能流程组件表述了“业务怎么做”。图4示例了一个设备采购申请职能流程组件。通过从战略到商业模式、业务模式分析,对业务层层解构,我们得到了包含三层能力的企业能力架构,表述了“企业能做什么”,但最终还要落实到“企业如何做”,因此,解析三级能力项业务活动,编制职能流程组件是领域内流程开发的非常重要活动。一个三级能力项往往需要服务或支撑上游多项业务,所以一个三级能力项往往能够解析出多条职能流程组件,解析的原则是三级能力项能输出多少套业务数据多少类事项就解析出多少个职能流程组件。

设备采购申请职能流程

图4 设备采购申请职能流程

       以采购管理->采购计划与需求管理->采购需求管理解析为例,根据产生的业务数据不同,将三级能力“采购需求管理”解析为:通用采购申请、设备采购申请、办公用品采购申请、生产物资采购申请、项目物资采购申请等五个职能流程。企业可能有多种产品类型生产业务,多种类型项目开展,是不是需要进一步对生产物资采购申请、项目物资采购申请职能流程进行再细分?取决于企业的实际环境需要,对三级能力项的职能流程解析原则上要尽可能标准化和归一化,除非要产生不同套业务数据、不同类事项,否则没必要细分。三级能力项解析还需要注意职能流程组件结束时要定义结束事件,以便“后继”职能流程组件连接,业务因此由点及线、面,形成闭环。

       第1步生成的三级能力架构与第2步生成的职能流程组件构成了企业的职能流程架构,表述了职能的执行方式和管理模式,精细化领域内分工,挖掘领域做事的效率和效能。

3、从职能流程组件到端到端流程

       端到端流程(E2E),通俗的说,是指满足特定业务需求的业务活动的全过程,是“需求发起”到“需求满足(或关闭)”的全过程。端到端流程由职能流程组件串联而成,突破了传统的职能领域视角,横向看领域间协同,挖掘业务全局运营的效率和效能。通常所说的从线索到现金端到端的项目管理流程LTC,全生命周期产品管理流程IPD、集成的供应链管理流程ISC、集成的问题管理流程ITR等都是突破职能领域的端到端流程。

       在梳理和定义端到端流程时,需要关注的点有:

       1)端到端是企业的“敏捷层”,连接职能和业务,是职能流程组件构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达成业务目标的关键链路,识别端到端在流程设计和建模中不可或缺;

       2)企业里的端到端有很多,从业务单元、区域市场、业务对象的“闭环管理”视角出发,满足从“需求发起”到“需求满足”即可。例如:某某产出线LTC流程,某某产出线代理销售流程,公司办公用品、差旅管控流程等等;

       3)在串接职能流程组件时,要审视职能流程组件的启动和关闭“事件”,明确串接的接口方式和程序,确保端到端流程运行柔顺丝滑;对不满足串接要求的职能流程组件进行再解析,消除端到端流程的断点、盲点和信息传递的断点和盲点。

4、用知识图谱辅助建模

       通过第1到第3步,将业务进行结构化、组件化,表述方法由传统的“文件型”向“要素型”转变,业务能力、职能流程组件、端到端流程、业务对象及四者之间关系及其构成要素的数量已成“大数据”,传统“画图+制表”表述方法显然已经不适应、做不到,可以使用知识图谱技术来对流程体系建模。

能力组件流程业务模型图

图5 能力组件流程业务模型图

       知识图谱(Knowledge Graph)是结构化的语义网络知识库,用符号形式描述物理世界中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其基本组成单位是“实体—>关系—>实体”三元组,实体间通过关系相互连接,构成网状的知识结构。借用知识图谱技术,将业务能力、职能流程组件、端到端流程、业务对象、业务单元、区域市场等作为知识图谱的实体,它们之间的关系作为实体之间的关系,将能力组件流程业务用“图模型”来表述,利用数字化的图模型,可以实现:

       1)通过流程体系图形化展示利于学习和继承;

       2)通过图形搜索便于查找端到端流程的能力链路;

       3)业务调整可以快速识别影响范围,降低执行风险;

       4)新业务实施可以快速借鉴和复制也有业务,缩短开发和实施周期;

       5)可以统一建模语言,基础组件归一。

       关于业务流程设计和建模的方式,业界已经有很多比较成熟的方案,虽然各自不同,但最终都落实到了将业务化小、解构、复用上,不管采用何种方式,无论如何必须跨过业务流程结构化、组件化和模型化这道坎,让数字化的业务流程体系更好地支撑企业数字化转型。
责任编辑:程玥
本文为e-works原创投稿文章,未经e-works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如已是e-works授权合作伙伴,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e-works内容合作伙伴申请热线: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
读者评论 (0)
请您登录/注册后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