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旅日研学省思

2024-10-21孙文睿

66阅
在这次日本的研学之旅中,我的深刻体会主要在于三个方面:日本人对于时间的严谨态度,日本的教育架构、教育理念,以及日本制造所折射出的当前制造特质。
       在这次日本的研学之旅中,我的深刻体会主要在于三个方面:日本人对于时间的严谨态度,日本的教育架构、教育理念,以及日本制造所折射出的当前制造特质。

时间观念:

       日本企业对于时间有着近乎恐怖的执着。在参观日工大、尼桑、三电、三菱工厂时。虽说只是普通的参观拜访,但一切都严格按照时间安排去走。在日本,一旦流程表确定,就仿佛具有了一种不可更改的权威性。无论是活动的开始还是结束,都不会因为任何外部因素而有所调整。尽管这样的严格时间安排对我来说有些难以适应,但我不得不佩服他们的严谨和认真。这种对时间的尊重和管理,或许正是日本这个小小岛国能在工业领域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企业的运营中,也深深植根于日本的文化和社会之中。

教育体系:

       日本大学对于研究生的培养很有意思,与国内区别很大。在日本,本科生毕业后,若是选择继续深造,则被称为“大学生”。在日本的“大学生”培养中,很有趣的一点是,他们的“大学生”生涯以自己的研究为主,在导师的帮助下寻找一个自己的研究方向,然后接下来的几年中,以自己的研究内容为主题不断学习相关内容。而国内,“研究生”们在进组后大多是跟随导师去做项目,在高年级后才开始着手自己项目的创建和研发。

       在研究内容方面,由于仅是参观了日本工业大学的研究室,我只能阐述日工大的研究内容和国内之别。本质上都是在研究人类科技的前沿内容,但是在研究的落脚点上却有所不同,日本的研究往往更加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而不会过于学术化。

工厂参观:

       这次来到日本,我有幸参观了包括三电、三菱、大福、朝日、尼桑、京瓷在内的多家知名企业。这一系列的工厂探访,让我对于工厂的产品加工生产,以及自动化物流有了具体的了解。

       参观下来,我发现参观的自动化工厂中仍然有不少需要人工参与的地方。目前人工参与的地方主要集中在非主要零件的安装(尤其是数量较小或非标准件)、以及相关零件的质量检查上,在这些方面尚未实现自动化。

       对于非主要零件的安装,由于夹具的不适配和成本过高等问题,自动化过程面临较大困难。因此,柔性夹具以及更加灵活的控制算法开发也成为了当下促进自动化生产的热门方向。同时,我也在思考是否可以从产品设计层面入手,采用更加标准化的设计来优化产线生产,对产品本身进行设计优化。不过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特性和需求,设计优化的成本也可能不菲,这需要具体的数据支持来做出决策。

       在缺陷检测方面,由于产品可能存在不同的缺陷类型,如外观缺陷、内部力学或者其他因素的缺陷,针对每种缺陷单独开发自动化检测产品显然不够经济高效。由于缺陷以及要求的多样性,所以以人工为主的检测仍是主流。至于如何在这方面实现高程度的自动化,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责任编辑:邓珊珊
读者评论 (0)
请您登录/注册后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