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2024年度中国推进智能制造杰出CEO”参评材料。本次将评选对智能制造的作用和价值认识深刻,不仅仅在权限、资金和管理方面大力支持企业智能制造的推进,更身体力行地参与智能制造规划,在企业战略层面上指导智能制造进程的CEO。
一、企业简介
长园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长园集团”)创立于1986年,总部位于深圳南山区,是专业从事工业与电力系统智能化数字化的研发、制造与服务的科技型产业集团。2023年,长园集团营收合计84.86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集团营收合计55.12亿元。长园集团旗下在海内外拥有员工超8000人,在中国设有16个产业园区,在美国、芬兰、意大利、越南等国家设有20+海外分/子公司及办事处。2002年,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发展至今总资产超173亿元。

图1 长园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长园集团坚定不移地朝着“助力全球制造更智能更高效、推动能源利用更安全更方便”的使命前进,经过近40年的发展,公司产业涵盖数字能源电力、新能源、电力新材料、安全科技、测试及自动化五大方向,服务于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千行百业的优质客户,是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世界500强企业的长期合作伙伴。
科技创新是长园集团保持高质量发展的内核动力。公司坚持自主研发,精研行业前沿技术,旗下拥有3家“国家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家”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2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并通过多个国家检测中心、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创新基地的资质认证。截至2024年底,公司已获得3135项授权专利与1062项软件著作权。
二、CEO个人简介
吴启权先生出生于河南新县,现任长园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珠海市运泰利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创始人。他在2006年创立珠海市运泰利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2014—2018年,珠海市运泰利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完成重组,并进入上市公司长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吴启权先后担任长园集团董事、副董事长、董事长;2021年1月15日至今,他任长园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

图2 长园科技集团董事长、总裁 吴启权先生
在管理长园集团的过程中,吴启权将继续巩固工业及电力系统智能化数字化业务、加快拓展新能源业务。在巩固主网主业的市场地位的基础上,在“双碳目标”背景下,他积极探索现有产业与绿色低碳能源产业深度融合,把握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机遇,巩固提升电力自动化设备系统专业,大力发展能源科技服务整体解决方案,通过能源开发运营及能源科技产业投资拓展行业生态。他时刻怀揣“成为全球卓越的工业与电力系统智能化数字化民族品牌”的愿景奋楫前行。
三、个人信息化从业经历及主要业绩
长园科技集团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持续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和科技研发投入,加强基础关键技术研究及产品研发,积极拓展新技术领域,攻克技术难关,推出系列创新型产品,科技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坚持市场需求导向,遵循“生产一代、试制一代、预研一代、探索一代”的原则,加快产品迭代升级,打造稳定可靠、性能极致的自主安全产品。截至 2024年底,公司共获得授权专利3135项,其中发明专利670项,国际专利 38 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062项。公司名下有26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家省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 个国家检测中心,12个国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3个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吴启权先生关于集团转型发展所采取的举措如下:
1、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稳步推进,以及数字化、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与能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技术的融合创新发展,2024年公司的经营管理将进一步聚焦战略规划,稳中求进,发展新质生产力,激发产业新动能,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围绕电网高端市场,力争份额领先,巩固行业地位。加强电网客户立体化、多层次专业对接,挖掘差异化增量市场;进一步完善“总部-省区”一体化机制,保障已落地项目优质交付,建立大型集团客户技术及业务纽带。新能源市场,抓住新能源市场发展机遇,立足专业化。优化布局源网荷协同、打造拳头产品;培育高端市场,建立区位优势;持续开拓EPC等市场。聚焦电网新需求、运维新技术、电气化改造等增量市场,与客户和高校协同开展前沿技术预研,占领技术高点;抓住配电网建设和分布式智能电网发展契机,巩固一二次融合市场。智慧运检,核心算法、模型保持行业领先,实现智能辅控/智能巡视/远程运维产品在电网、石油石化、新能源等领域推广应用。海外市场,坚持海外电网直销市场的核心地位,大力拓展国内总包渠道,海外根据地聚焦发展,持续推进履约交付本地化。提升传统防误锁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实现传统安全防误产品在石油石化、轨道、交通等工业安全领域的全方位覆盖。在智能装备业务细分领域做精做深,通过已有的技术沉淀,在不同领域的赛道切换,通过近20年的发展,公司的智能装备版图已经包含了3C消费类电子、新能源汽车、半导体、XR、医疗、锂电池隔膜涂覆等领域。
2、持续深入降本增效,多措并举提升组织效能,包括供应链体系、成本管控、以及组织架构及行政规划等以提升人员效能,着力提升发展质量效益。以数据驱动业务流程再造和组织结构优化,实现战略运营、业务运行、产业链运转等各类生产经营活动的实时监控、动态分析和风险管控,提升洞察能力与集团服务水平,全面支撑公司产业高质量发展。
3、持续完善与优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根据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制定风险管控原则,构建法务、合规、内控、风险管理、审计督察协同运作机制,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强化全体员工的风险防控和合规意识。
4、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将ESG理念融入企业建设中,持续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一步转化为内在驱动力,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助力实现公司战略目标,促进公司高质量发展。
四、近2年在企业主要推进的智能制造项目
近年来,长园集团在智能制造、数字化工厂、智能工厂等方面开展了多项工作,实施了一系列信息化项目,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1、在自动化产线方面不断推进,坚定智能化工厂目标,探索高效自动化生产效率。主要包括:
1)完善供应链整合与设备升级:旗下子公司长园深瑞高效整合集成电路板及继电保护、电力控制自动化系统等产品供应链,引进先进生产设备,覆盖原材料SMT、插件、检验、测试、包装等多个环节。
2)建设自动化生产线:集团建设了SMT自动化贴片生产线、继保产品测试生产线、测试线和研发中心。
2、在智能装备业务方面,公司涉及领域较广,如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医疗精密、半导体封装等,为实现集团智能装备业务快速发展,打造智能制造息化、平台化的统一管理。具体如下:
1)智能制造信息化:集团积极响应数字化转型的政策,不断引入信息化管理平台,助力企业智能制造升级,集团大力引入ERP、MES、WES、计划交付管理等信息化系统,提升销售、研发、生产的垂直整合能力,提升业务管理效率,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管理。
2)智能制造平台化:集团先后在广东、江苏、河南、湖北建设四大生产制造基地,总生产面积约200000㎡,建有自动化设备产线20余条,将集团智能装备业务实现统一平台化的管理,提升集团智能装备产业制造能力和效率。
3、在智能工厂和数字化工厂建设方面,集团积极探索,在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管理上不断地创新变革。具体如下:
集团率先在广东智能制造平台开展智能工厂建设,以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为核心,通过集成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分拣系统、AGV(自动导引运输车)及WMS(仓储管理系统),实现了仓储环节的全流程可视化、数据化与高效协同,形成高效协同的全流程管理体系。

图3 长园科技集团智能工厂看板
2024年,长园科技集团入选 e-works research 发布的《2023 智能工厂非标定制自动化集成商百强榜》、荣获“广东省数字经济企业TOP500”、“2024广东省数字经济制造业100强”,并且旗下子公司长园深瑞荣获“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叁级” 证书。
五、个人在智能制造工作中的体会
长园集团的智能制造装备业务包括测试设备及自动化设备两大类,覆盖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医疗等行业。当前,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并坚定不移地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
根据国家《“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目标,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新一代信息通信、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技术不断突破,并与先进制造技术加速融合,为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
从中长期来看,我国持续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伴随着 5G、云计算、AI、物联网、智能穿戴、AR/VR 等新技术和新产品加快落地和推广,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音箱、可穿戴设备、车用电子等智能交互产品的应用深度和广度将得到持续拓展,电子信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有望保持增长趋势,从而进一步驱动消费电子自动化设备需求放量。
值得注意的是,消费类电子行业具有一定周期性特点,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对消费电子供需情况的影响将传导至上游装备制造领域,造成消费类电子设备行业需求波动。与其他工业产品相比,消费类电子产业升级较快,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具备较强的消费属性。公司在坚持传统业务的竞争优势的同时,已经将测试设备和自动化设备的应用领域扩展到新能源、半导体、医疗等方面,特别是围绕新能源电池、电机电控等方面展开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