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全球半导体行业发生了一件备受瞩目的大事。
2025年3月18日,65岁的马来西亚华人陈立武(Lip-Bu Tan)正式出任英特尔CEO,这是英特尔历史上第一位华人CEO。
图1 英特尔任命陈立武为首席执行官(图源:英特尔官网)
市场对陈立武的上任反应热烈,任命公布当日(北京时间3月13日)英特尔股价上涨逾10%,市值更是重回千亿美元。
图2 英特尔股市动态(图源:百度股市通)
陈立武,凭什么能被尊称为“芯片教父”?
陈立武的职业轨迹横跨技术与资本两大领域,是一部全球化技术精英的奋斗史。
公开资料显示,他16岁考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物理学专业,随后赴美攻读麻省理工学院核工程硕士学位和旧金山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为日后在半导体行业的创投奠定了坚实基础。
凭借着扎实的技术功底,陈立武在28岁时创办了华登国际并担任董事长,专注于技术投资,在全球投资500多家公司,其中有120多家公司是半导体公司,涵盖芯片设计、制造、封测、设备、下游系统应用等各个环节,被誉为“芯片创投教父”。
仅在中国,陈立武的投资版图就囊括了中芯国际、兆易创新、矽力杰、中微公司等一批领头企业,间接推动了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
除此之外,他履历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EDA巨头之一Cadence Design Systems的12年掌舵经历(2009-2021)。
上任初期,Cadence正面临Synopsys等公司的激烈竞争,市场份额持续下滑。
通过强化客户合作、并购关键技术公司(如系统级设计工具厂商Jasper Design Automation),陈立武推动了Cadence从传统EDA工具商向系统级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型,至其离任时,该公司收入翻倍,运营利润率扩大,股价累计涨幅超过3200%。
陈立武与英特尔渊源颇深。
2022年英特尔宣布了一项重大计划——IDM 2.0,希望通过扩张生产线、提升工艺水平和开展代工业务,再次重掌世界半导体行业的领先地位。陈立武被任命为英特尔董事会成员,协助时任CEO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制定转型战略。
不过,陈立武于2024年8月辞去了董事会职务,理由是“为了重新调整各项承诺的优先次序而做出的个人决定”。
不到一年,英特尔任命65岁的陈立武(Lip-Bu Tan)为CEO。英特尔董事长弗兰克·耶里(Frank Yeary)表示:“陈立武是一位杰出的领导者,他拥有深厚的技术行业背景与横跨产品和代工生态的关系,以及创造股东价值的卓越成就,这些正是英特尔下一任首席执行官所需要的特质。在他杰出的职业生涯中,陈立武以创新者著称,始终将客户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以差异化的解决方案赢得市场,并通过构建高效的文化取得成功。”
图3 英特尔董事会独立主席 Frank Yeary 致公司员工的一封信(来源:英特尔官网)
临危受命,英特尔如何突破困境抓住机遇?
陈立武接手的英特尔,正深陷泥潭。
仅从财报数据看,在整个2024财年,英特尔总营收为531亿美元,同比下降2%;净亏损达到188亿美元,而2023财年净利润为17亿美元。
图4 英特尔2024年财报(来源:英特尔官网)
探究财务状况背后,英特尔在各项核心业务层面都面临着来自AMD和英伟达等公司的巨大冲击,产品竞争力持续减弱。
过去几十年来,英特尔的x86架构CPU占据了PC、服务器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然而近几年,AMD的EPYC系列处理器凭借高性价比和多核心设计,成功挑战了英特尔在x86 CPU市场的统治地位。以服务器市场为例,Mercury Research的数据显示,以出货量计算,2024年第四季度AMD在x86服务器市场的份额从两年前的17.6%上升至25.1%,而英特尔的份额则从两年前的82.4%下滑至74.9%。
图5 英特尔与AMD在x86服务器市场份额对比(来源:Mercury Research)
而英伟达凭借其GPU在AI训练和推理领域的卓越性能,已拿下全球95%以上的AI数据中心芯片市场,英特尔则远远落后。
此外,IDM 2.0战略本是英特尔重夺代工领先地位的关键,然而,代工领域的投资负担加重,使得英特尔的盈利能力受到严重影响。财报显示,2024年英特尔代工服务业务实现营收同比下降7%,是亏损额最高的部门。
图6 英特尔2024第四季度各业务部门财报(来源:英特尔官网)
面对危局,陈立武在一封致英特尔员工的信中明确表示将英特尔打造“成为以工程为核心的公司”。这或许暗示着英特尔将收缩战线,集中资源于AI芯片、先进封装等优势领域。通过聚焦核心业务,英特尔可以更好地发挥其在技术和市场上的优势,提高竞争力。据消息,英特尔将通过Intel 18A(对标台积电2纳米)等先进工艺抢占市场,吸引包括高性能计算(HPC)、AI芯片、汽车芯片等领域的客户,并预计在2025年下半年推出采用Intel 18A制程工艺的旗舰产品Panther Lake,用于高端笔记本和桌面平台。这款处理器将验证18A工艺的实际量产能力,并为英特尔争夺PC市场提供助力。
同时,陈立武还表示不会拆分公司的设计与制造业务,“将努力重塑英特尔的世界级产品实力,建立一流的晶圆代工业务”。陈立武在Cadence的履历及半导体行业的投资经验,使其更倾向于生态整合而非业务切割,他既希望通过IDM模式维持技术主权,又试图通过开放生态(如UCIe联盟、x86生态系统咨询小组)打破封闭性,这一路径若能成功,或为全球半导体产业提供“第三条道路”。
图7 陈立武给英特尔公司员工的邮件(图源:英特尔官网)
英特尔能否逆袭重生?
陈立武的改革绝非坦途。一方面,Intel 18A工艺是英特尔翻身的机会,一旦量产失败,市场信心将遭受严重打击;另一方面,若英特尔能借AI浪潮与开放生态实现复兴,这场战役或将成为半导体史上最经典的逆袭案例。而陈立武,这位横跨东西方的“芯片教父”,正在书写属于自己的“硅谷新传奇”——或是一曲悲壮的挽歌。
本文为e-works原创投稿文章,未经e-works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如已是e-works授权合作伙伴,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e-works内容合作伙伴申请热线: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