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开始得比以往都要早一些。三月底,乍暖还寒的德国就迎来了来自60个国家和地区的3800多家参展商,以及全球各地的参观者们。e-works 2025第十五届德国工业4.0考察团也又一次踏上了这片熟悉的土地,投身于这场工业盛宴之中。
本届展会主题是“
赋能工业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又一次被写到了主题中。事实上,回顾近五年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主题,可持续发展、能源管理、绿色制造等元素持续占据焦点,已经成为博览会持续关注的重点。
这一趋势与ESG理念日益融入企业战略与运营体系的进程密不可分。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践行ESG不仅是应对环境与社会挑战的责任担当,更是企业实现长期稳健发展、提升竞争力的关键路径。
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的盛大场景给人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各类突破性进展引发了e-works考察团成员的关注。同时,本土企业在ESG标准接轨、数据治理等方面存在的代际差距也令人担忧,让人不禁在展会落幕之后对ESG有更多思考。
一、什么是ESG
ESG 是英文Environmental(环境)、Social(社会)和Governance(公司治理)的缩写,是一种关注企业环境、社会、治理绩效的投资理念和企业评价标准。
作为三位一体的价值评估体系,自2006年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PRI)将其纳入全球资本配置框架以来,已从理念倡导演进为全球商业实践的刚性约束。这一体系通过量化评估企业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履行和治理结构优化三个维度的绩效,构建起新型的价值评判标准。
在全球气候危机与地缘政治变局交织的时代,ESG理念凭借其对长期价值的聚焦,成为破解短期利益导向的经济困局的关键路径。
为此,国际社会围绕ESG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和法案,旨在推动可持续发展进程、规范企业行为并引导投资决策。
在国际标准方面,
ISO/IWA 48:2024《实施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原则的框架》为全球组织提供了ESG实施的系统性框架,涵盖环境(如气候变化、资源利用)、社会(如员工权益、社区关系)和治理(如董事会职责、反腐败机制)三大维度,强调诚信、风险管理和绩效评估,并要求企业通过关键绩效指标(KPI)监测改进,推动跨国合规协调。
ISO 14068:2023《气候变化管理—向净零过渡》是全球首个碳中和国际标准,取代乐之前的PAS 2060。该标准规定了碳足迹量化、减排路径、碳信用使用等要求,适用于企业和产品(如商品、建筑)。其特点是强调建立持续的碳中和管理计划,而非短期成果,助力企业完善ESG信息披露。
在法规层面,各地纷纷行动。欧盟推出《ESG评级活动法规》(EU) 2024/3005、《可持续金融披露法规》(SFDR)、《循环经济促进法》、《欧洲绿色新政》等一系列法规;美国SEC也出台了气候披露规则。
二、汉诺威上的ESG时刻
置身于这股全球ESG浪潮之中,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作为全球工业领域的风向标,自然也成为了各类ESG创新解决方案集中展示的舞台。
施耐德电气EcoStruxure开放自动化平台将数字技术与AI技术相融合,增强了供应链韧性,同时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在现场,施耐德电气展示了食品饮料行业的一座“循环制造园区”,借助EcoStruxure开放自动化平台显著提升了日常运营效率。
西门子将可持续融入企业整个价值链。在本届展会上,西门子把人工智能融入制药生产环节,大幅缩短了新药品从实验室研发到临床应用,最终抵达患者手中的时间周期。尤其是通过运用数字孪生技术,不但显著加速了配方开发流程,还实现了运营成本的有效降低,极大程度上优化了资源利用效率,为制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全新思路。
可持续发展始终是
菲尼克斯电气一直践行的使命。在本次展会上,菲尼克斯电气展示了其在工业直流电网领域取得的全新突破成果。该成果实现了可持续及可再生能源的高效馈入、存储与分配,助力工业生产完成关键的能源转型,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提升至最大化。此外,菲尼克斯电气在电池储能系统、充电技术等领域亦有新的突破。
更多汉诺威工业博览会详细内容,请见
《直击2025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全球智造生态重构与中国力量崛起》
三、直面ESG,中国企业路在何方?
ESG发展不仅需要数字化技术的支撑,更依赖于国家政策与企业主体的协同推进。汉诺威工业展通过构建ESG技术架构展现了工业界的创新实践,而在政策维度,我国正着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ESG发展范式。
随着"双碳"目标的纵深推进,监管部门通过完善制度框架、建立强制性披露标准、健全评价体系等政策组合拳,推动ESG生态体系进入制度化发展的新阶段。
表1.2023-2024中国各组织发布的ESG法规

就企业主体而言,将ESG理念融入顶层设计,把可持续发展与企业战略紧密结合,是顺应时代发展、实现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企业需时刻关注国内外ESG信息披露标准的动态变化,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契合要求的ESG信息披露制度。搭建专业的ESG数据收集和管理系统,强化对环境、社会和治理相关数据的收集、梳理与分析,为信息披露提供坚实可靠的数据支撑。同时,引入第三方对ESG数据进行验证,提升数据的可信度与权威性。此外,充分利用企业官网、年度报告、社会责任报告等渠道,及时向利益相关者全面披露企业的ESG战略、目标、举措及成效,增强企业运营的透明度,提升企业公信力。
在绿色发展实践方面,企业应加大研发技术投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积极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降低碳排放。建立水循环利用系统,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在产品端,选用环保材料,优化产品结构,使产品更易于回收和再利用;推行绿色生产标准,构建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确保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交付的全流程绿色环保;开展产品生命周期评估,对产品从原材料获取、生产制造、运输销售、使用直至报废回收的整个过程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分析,并据此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方案。
目前,已有众多中国企业积极响应ESG理念,每年发布ESG报告,全面践行ESG理念,有力推动了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例如,联想在长达20年的出海征程中,积极将ESG理念融入企业发展,且已连续18年坚持发布相关报告,及时披露ESG信息。比亚迪在2024年ESG报告中提出“2030年全集团自身运营碳排放强度降低50%”的中期目标。广汽集团在2024年社会责任报告提出“1237发展规划”、“3+3²行动方案”,从战略层面为企业可持续发展谋篇布局。宁德时代2024年度ESG报告显示,其零碳工厂数量从4座增加至9座,零碳电力比例由65%提升至74.5%。潍柴动力宣布成立环境、社会及管治(ESG)委员会,提升公司ESG管理水平。
要实现ESG生态的良性循环与发展,需要政策端、企业端和市场端协同发力。政策端应构建“刚性约束+柔性激励”的制度组合,通过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社会责任准则等刚性约束,以及提供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柔性激励措施,引导企业积极投身ESG实践;企业端要形成“战略融入+技术创新”的双轮驱动模式,将ESG理念深度融入企业战略,同时依靠技术创新实现绿色发展;市场端则需完善“信息披露+价值评估”的传导机制,确保企业ESG信息的准确、及时披露,并建立科学合理的价值评估体系,引导市场资源向ESG表现优秀的企业流动。
唯有通过政策精准施策、企业主动求变、市场有效引导的协同推进,才能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ESG发展新范式,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为e-works原创投稿文章,未经e-works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如已是e-works授权合作伙伴,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e-works内容合作伙伴申请热线: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