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生成式AI重构商业智能底层逻辑,ABI市场正在上演一场“适者生存”的残酷进化!Gartner最新魔力象限揭开一个事实:那些在AI融合进程中慢半拍的厂商正遭到冲击,而魔力象限中的企业正加速与AI握手,将数据分析从“洞察输出工具”升级为“业务决策引擎”。
生成式AI技术让“对话即分析”从概念走向现实,Gartner报告指出,自动化、对话式和动态生成的洞察力将代替可视化探索的仪表板和报告。这种变革背后是数据分析主体的迁移——当业务用户取代数据科学家成为分析主力,低代码/无代码能力、AI辅助建模等功能便成为厂商争夺的战略要地。
与去年相比,今年的魔力象限整体变动不大。总体来看,MicroStrategy更名为Strategy,从挑战者象限进入远见者象限;Sigma进入利基玩家象限;Spotfire从研究中剔除;微软、Salesforce、谷歌、Qlik、ThoughtSpot、Oracle构成了稳定的领导者象限。
图:Gartner 2024年ABI魔力象限
图:Gartner 2025年ABI魔力象限
那么这些常年位于领导者象限的产品,究竟凭借怎样的独特优势站稳“头部阵营”?不妨让我们一起探究它们的核心竞争力。
微软Power BI
2015年以独立可视化工具出道的Power BI,在不断地融合发展中已经成为BI工具生态化的进化标杆:2017年与Office 365深度集成,通过Teams、Excel等高频办公场景打开企业级入口;2020 年接入 Azure Synapse Analytics,实现数据仓库与 BI 分析的实时联动;如今融入Microsoft Fabric数据平台,打造出集数据集成、处理、分析、可视化等多方面能力于一体的完整生态体系,完成了从“报表工具”到“企业数据中枢”的转型。
Power BI界面(图源:微软)
AI 赋能的智能化分析体验成为其优势。Copilot for Power BI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在数据分析流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在数据可视化环节,用户只需通过自然语言描述需求,Copilot就能快速生成相应的可视化图表;在指标计算时,能智能理解业务逻辑,辅助用户高效完成复杂计算。2025年微软推出CoreAI平台,进一步增强了Power BI分析、安全和用户体验。但需注意,2025年4月的价格调整可能对中小企业规模化部署构成压力。
Salesforce(Tableau)
Tableau一直以其卓越的、直观且视觉效果丰富的探索体验闻名。自被Salesforce收购后,它成功地将自身优势体验融入到Salesforce的业务应用生态系统中。其用户界面极为直观、灵活,深受用户喜爱,拥有极高的用户采纳率,还构建起了一个忠诚且活跃的用户社区,用户之间可以相互交流使用经验、分享优秀案例,进一步促进了Tableau的推广与应用。
Tableau界面(图源:Tableau)
在数据处理性能方面,Tableau具备出色的直接查询能力,能够快速连接大量不同类型的数据源,无论是企业内部的数据库,还是来自云端的各种数据存储,都能轻松应对。在客户体验方面,Tableau表现优异,通过 “先落地后扩张” 的模式,先帮助企业在部分业务场景中成功应用,再逐步拓展到更多领域。同时,它拥有强大的合作伙伴网络,与众多企业合作,为不同行业的客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虽然在智能数据发现和自然语言生成(NLG)方面的路线图相对部分竞争对手有所滞后,但通过与Einstein GPT的集成,其在自然语言分析能力上得到了显著增强,能更好地满足用户对智能化数据分析的需求。2025年,Tableau推出了Tableau Next,统一了结构化、非结构化和流式数据。
谷歌Looker
Google作为全球知名的科技巨头,在数据分析与商业智能相关方面同样实力强劲。旗下Looker是Google Cloud的现代商业智能和数据分析平台,其独有的LookML数据建模语言堪称核心亮点。LookML允许数据团队以一种声明式的方式定义业务逻辑,通过简单的文本文件,就能对复杂的数据进行建模,确保整个组织内数据定义的一致性。在数据处理上,Looker采用数据库内分析架构,直接在数据库中执行查询,无需数据抽取,大大提升了数据处理效率。
Looker Studio 个人链接视图(图源:谷歌)
同时,Looker采用多云架构与API优先设计,将分析治理与语义层作为核心差异化优势。通过Looker Studio与Gemini的集成,提供统一的企业BI平台,支持从数据建模到嵌入式分析的全流程管控。其开放语义层可与Google Sheets、Excel等第三方工具深度集成,配合简化的定价模式(含免费版与专业版),以及响应式画布与移动应用优化,满足技术团队与业务用户的协同需求。
Qlik
Qlik成立于1993年,是数据集成、数据质量、分析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全球领军企业,长期深耕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凭借先进的技术架构和创新的解决方案,帮助众多企业从海量数据中挖掘价值,优化决策流程。
旗下Qlik Cloud Analytics是一款SaaS平台型数据分析解决方案,为Qlik Sense、Qlik Predict和Qlik Automate提供了全面的平台,实现AI与自动化和数据全生命周期的融合。
Qlik的优势在于能够通过关联模型技术构建独特竞争力,该模型以颜色编码展示数据关联关系,支持用户无预设路径的自由探索。Qlik具有快速响应的特点,企业用户在面对突发的市场变化、业务需求调整等情况时,往往需要临时进行数据分析,Qlik能迅速理解用户意图,快速处理数据,灵活满足各种复杂多变的场景需求,帮助企业及时做出决策。在数据治理与合规性方面,Qlik也在不断发力强化。通过构建“数据目录”等举措,对企业数据资产进行梳理与整合,形成从数据采集、存储、使用到监管的全链条监控闭环,确保企业数据的质量、安全性以及合规性,让企业在数字化运营过程中无后顾之忧。此外,其客户满意度与推荐率在行业内表现突出,形成较强的市场口碑。2025年,Qlik推出代理式AI框架与Qlik Answers非结构化数据洞察工具,强化从数据摄入到决策支持的自动化流程。
Oracle
Oracle是全球知名的企业软件、云计算和信息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在数据库技术、企业应用、云服务等领域具有深远影响力。Oracle强大的数据库业务基石,也是Oracle Analytics Cloud(分析云)突出重围的重要保障。
OAC界面(图源:Oracle)
OAC深度融入Oracle数据智能堆栈,与Fusion应用、OCI云平台实现集成,提供分析、业务应用、人工智能和数据管理等全面的功能。在业务应用集成上,与Fusion Data Intelligence平台的深度整合,为财务、CRM和供应链管理等横向应用,提供了现成的数据集成方案、数据模型与分析内容;人工智能方面,产品集成了前沿的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自然语言查询的支持和生成式AI模型的应用,让用户能以更直观的方式与数据交互,通过自动化洞察和生动的数据故事呈现,极大提升了分析效率;在数据准备环节,OAC表现卓越,凭借直观的操作界面和先进功能,自动生成数据质量和分布统计信息,借助语义分析、自然语言处理及机器学习挖掘数据模式,同时提供交互式视觉磁贴辅助洞察。
ThoughtSpot
ThoughtSpot 2012年成立于硅谷,致力于通过AI技术降低BI使用门槛、提升应答速率,让普通员工也能开展专业数据科学家的工作。凭借自然语言对话实现的自助式洞察,和用户友好的交互体验,ThoughtSpot轻松应对复杂分析任务,即使面对大型数据集也能展现出色的扩展性。
过去一年,ThoughtSpot接连推出创新功能,Spotter代理分析功能支持用户开展对话式分析,并能无缝集成到各类平台、业务应用、生产力工具和自定义代理中;分析工作室则为数据团队打造统一空间,助力完成数据预处理、云成本管理,进而推动战略落地。近几年,市场对ThoughtSpot的关注度持续攀升,得益于自然语言功能的升级与生成式AI技术的加持,这让潜在买家更容易获得高层对引入该产品的支持。此外,ThoughtSpot还提供嵌入式分析服务,用户可将AI驱动的分析功能嵌入自有应用,在应用内完成行动反馈、工作流触发等操作,其低代码平台与开发者游乐场也为集成定制提供了便利。
结语
对于企业而言,选择ABI平台不仅是采购一个数据工具,更是在构建支撑数字化决策的基础设施。Gartner榜单上的名字或许会更迭,但未来可以预见的是,只有将AI能力深度融入业务流程、并在数据治理与生态开放中取得平衡的厂商,才能继续引领行业驶向更智能的商业未来。
本文为e-works原创投稿文章,未经e-works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如已是e-works授权合作伙伴,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e-works内容合作伙伴申请热线: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