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北京极智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港交所正式敲响上市铜锣,成功登陆主板市场(股票代码:2590.HK),并成为“全球仓储AMR(自主移动机器人)第一股”。
2025年7月9日,北京极智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智嘉”)在港交所正式敲响上市铜锣,成功登陆主板市场(股票代码:2590.HK),并成为“全球仓储AMR(自主移动机器人)第一股”。
极智嘉成功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图源:高榕创投)
本次上市,极智嘉每股发行价为16.80港元。截至发稿时,极智嘉总市值为221.6亿港元(约203亿元人民币),港股市值为169.1亿港元(约155亿元人民币)。
在笔者看来,极智嘉能够成功摘得“全球仓储AMR第一股”,凭借的是其构筑起的技术壁垒、市场统治力与全球化商业落地能力。然而,上市后的极智嘉正处在行业高速发展与竞争白热化的关键转折点,其依旧面临着市场竞争加剧、份额波动以及短期盈利承压等多重挑战。如何找到破局的关键路径,不仅是其迈向“商业成功”的核心命题,更是其能否在仓储自动化的黄金时代确立长期统治力的核心考验。
从独角兽到全球仓储AMR第一股
极智嘉(Geek+)成立于2015年,总部位于北京,致力于应用先进的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打造高效、柔性、可靠的一站式AMR解决方案,涵盖货架到人、货箱到人、托盘到人、智能拣选以及智能搬运等,赋能仓储履约与工业搬运场景,帮助全球各行业的企业提升物流效率,实现智能化升级。
极智嘉AMR解决方案(图源:极智嘉招股书)
在成功登陆港交所主板市场之前,极智嘉共完成了11轮融资,融资总金额超过40亿元,期间极智嘉的估值也一路“狂飙”。2016年完成A轮融资时,极智嘉的投后估值仅有2.1亿元。2022年完成E轮融资后,极智嘉的投后估值高达150亿元,成为AMR领域的独角兽企业。六年时间,极智嘉的估值增加超过70倍。 这一估值狂飙背后,赢得的是伊利、海尔、英特尔、蚂蚁集团、高榕创投、摩根士丹利、合肥国资等在内的一系列头部企业与明星机构的认可。
本次港交所上市,极智嘉共引入保诚旗下Eastspring Investments、专注于中国投资机会的Arc Avenue、雄安机器人以及跨境巨头纵腾集团持有的亿格等4名基石投资者,累计认购9130万美元(约6.55亿元人民币)。
综合来看,极智嘉能获得众多顶级投资机构的青睐,并从AMR领域的独角兽企业跃升成为“全球仓储AMR第一股”,主要得益于其构筑起的技术壁垒、市场领先地位与全球化商业落地能力。
在技术领先性上,极智嘉凭借先进的激光视觉融合SLAM技术,成为AMR领域的先驱,并行业首创了PopPick解决方案和Geek+货箱到人拣选解决方案。而且,极智嘉已构建全球领先的通用机器人平台Robot Matrix,无缝整合机器人硬件、软件(机器人管理系统RMS、仓库执行系统WES和智能运营平台IOP等)和算法(Hyper+核心算法),不仅支持单仓超5000台设备并行协同作业,每秒处理万级指令,远超行业平均水平,也加速了自身AMR产品与解决方案的创新开发。
极智嘉通用机器人平台(来源:极智嘉招股书)
此外,极智嘉已于2019、2020、2024和2025年累计四次入选被誉为机器人界“奥斯卡”的RBR50全球机器人Top50创新榜单,与无人机巨头大疆并列成为入选次数最多的中国机器人企业。值得一提的是,入选该榜单的还包括ABB、亚马逊机器人、波士顿动力、英伟达等行业领军者。这标志着极智嘉的长期技术积累,已构成对行业后来者的高壁垒。
图源:极智嘉
在市场地位上,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按收入计,2024年极智嘉为全球最大的AMR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以及全球最大的仓储履约AMR解决方案提供商。2024年,极智嘉在整个全球仓储履约AMR解决方案市场占据9.0%的市场份额。2019-2024年,极智嘉的市场份额连续六年在全球仓储履约AMR提供商中名列前茅。
[1]
2024年全球AMR解决方案提供商竞争格局
(资料来源:专家访谈、灼识咨询)
在全球化商业落地能力方面,截至2024年12月31日,极智嘉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超过48个服务站点和合作伙伴站点、13个备件中心和超305名专业工程师,已累计向全球40余个国家和地区交付AMR设备约56000台,部署超过1500个项目,形成高效响应的本地化服务体系。
极智嘉全球化布局(图源:极智嘉官网)
目前,极智嘉的已为不同地理区域和行业领域的约806家终端客户提供服务,包括63家《财富》500强企业,如耐克、沃尔玛、丰田、西门子、戴尔、DHL、顺丰供应链等。
更让人关注的是,极智嘉在2021-2024年的四年间,订单量从15.9亿元提升至31.4亿元,2024年客户复购率74.6%,关键客户复购率约84.3%。而且,极智嘉72.1%的总收入来源于中国大陆以外市场,大陆以外业务毛利率达46.5%,显示其全球化布局方面成效显著,全球化战略动能强劲。
上市光环之下,仍面临盈利与竞争考验
然而,尽管此次极智嘉成功登陆港交所主板市场,但是这家仓储AMR领域的龙头企业,仍需直面尚未盈利、壁垒松动及竞争加剧等现实挑战。这既关乎其经营表现,更牵动其发展根基。
1. 尚未实现盈利,仍处于亏损状态
极智嘉当前仍未摆脱亏损的泥潭。数据显示,2022-2024年,极智嘉实现收入分别为14.52亿元、21.43亿元和24.09亿元,年内亏损分别为15.67亿元、11.27亿元和8.32亿元。虽然年内亏损额逐年收窄,但仍处于亏损状态,亏损规模依然巨大。与此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涉足仓储AMR领域,整个行业持续面临着降价风险的持续冲击。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极智嘉即便作为行业头部企业,也难以独善其身。
而且,尤为引人注意的是,极智嘉高度依赖大客户,2022-2024年前五大客户的收入贡献占当年总营收的比例分别达到30.8%、45.3%和42.1%,且大客户往往具有更强的议价能力。如何应对价格下滑带来的利润空间压缩,如何优化成本结构、提升运营效率,不仅考验着极智嘉的经营智慧,也将对其经营表现产生重大影响。
极智嘉2022-2024年财务数据(来源:极智嘉招股书)
2. 构筑的竞争壁垒并非牢不可破
尽管极智嘉连续多年在全球仓储履约AMR市场名列前茅,但其领先地位并未形成压倒性态势。而且,极智嘉的研发投入呈现逐年缩减的趋势。数据显示,极智嘉2022-2024年的研发开支分别为4.37亿元、3.80亿元和2.82亿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0.1%、17.7%和11.7%。众所周知,机器人是技术与资金密集型产业,需要持续高额的研发投入。在快速更迭的机器人市场中,研发投入的不升反降,或将直接影响在行业内的技术地位。
此外,虽然截至2024年12月31日,极智嘉拥有1867项专利,但相较于竞争对手并不占优势。其同行竞争对手海柔创新在2023年累计技术专利就已突破1900项。不仅如此,极智嘉与海柔创新自2019年起陷入长达4年的专利拉锯战,双方围绕料箱到人、智能搬运技术等核心领域展开多轮诉讼。尽管这场专利纠纷最终以双方签署和解协议收场,但也暴露出极智嘉构建的专利壁垒并非无懈可击,其技术护城河的稳固性仍存隐忧。
3. 全球AMR市场快速增长加剧市场竞争
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全球AMR解决方案市场已从2020年的133亿元以30.6%的复合年增长率扩大至2024年的387亿元,并预计将继续以33.1%的复合年增长率在2029年进一步增至1621亿元。同时,AMR解决方案在整体仓储自动化领域的渗透率已从2020年的4.4%上升至2024年的8.2%,预计将在2029年进一步提升至20.2%。行业规模的持续扩张,也将加剧AMR领域的市场竞争。
全球AMR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及渗透率
(来源:《现代物料搬运》、灼识咨询)
极智嘉将不仅面临来自AutoStore、Symbotic等国际竞争对手在全球市场的竞争,也需要面对海康机器人、海柔创新、快仓智能、斯坦德机器人等国内同行的崛起。更值得注意的是,国内竞争对手中的海康机器人正冲刺A股上市,斯坦德机器人则在冲刺港股IPO,资本的助力或将进一步加剧行业竞争态势。作为率先登陆资本市场的企业,极智嘉能否在这场国内外对手环伺的竞争中找到破局之道,将直接关系到其未来能否持续保持在全球仓储AMR领域的领先地位。
据悉,极智嘉本次港交所主板IPO,因扩大售股规模,募集资金总额超27亿港元,创下了迄今为止机器人企业港股IPO募资规模最高纪录,也是2025年以来香港市场规模最大的非“A+H”科技企业IPO。
登陆港交所主板市场后,极智嘉在资本的助力下,能否持续发挥技术的领先性,稳住市场份额,并巩固在全球仓储AMR领域的领先地位,仍有待观察。
参考资料:[1].引自极智嘉聆讯后资料集
本文为e-works原创投稿文章,未经e-works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如已是e-works授权合作伙伴,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e-works内容合作伙伴申请热线: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