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赴日实习:聆听人本、极致、绿色的三重奏

2025-08-08唐子陶

26阅
本次研修聚焦机械设计、先进制造、自动化物流及精密控制等核心领域,实地探访了欧姆龙太阳工厂、大福物流工厂、三菱电机名古屋制作所、日本工业展览馆(机械技术展馆)等具有全球标杆意义的企业与机构。
       本报告旨在系统梳理所见所闻,重点剖析其技术内核与创新应用,提炼对我国机械工程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启示。

一、机械技术的传承与人机协作典范

       马扎克机床博物馆:机械进化史的沉浸式课堂
 
机械进化史的沉浸式课堂

       该馆完整呈现了从工业革命时期木结构机床到当代顶级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的技术演进历程,馆藏机床不仅保存完好,且均可现场运作演示,直观展现机械传动原理(如齿轮箱结构、导轨导向机制)的动态实现过程,远超静态陈列的国内多数博物馆;部分早期专用机床(如非标齿轮加工机)的设计逻辑至今仍具启发性,其巧妙的机械补偿机构、非对称传动布局等方案,为现代机械创新提供历史参照;现代展区的高性能五轴加工中心与激光切割系统,以微米级加工精度与超高速动态响应(主轴转速>20,000RPM)彰显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巅峰水平。其机甲风格控制器界面(多轴同步运动参数可视化、实时切削力反馈)更将人机交互体验推向极致,令操作者宛如驾驭精密机甲。

       欧姆龙太阳工厂以员工中残障人士占比高达70%而闻名,其生产效率却媲美甚至超越常规工厂,这颠覆了传统认知。其核心在于“任务适配于人”的先进理念,彻底摒弃了将人视为机器附庸的思维。工厂内随处可见基于基础机械原理(如杠杆、连杆、简易传感器)设计的辅助装置。这些装置结构不复杂,但精准解决了特定操作障碍,例如:视觉辅助系统,大量运用高对比度色彩编码、图形化指示替代纯文字说明,显著降低认知负荷。触觉/听觉反馈机制:在关键工位引入清晰的声音提示或触感定位装置,弥补感官限制。模块化与容错设计:工具、物料摆放及操作流程设计充分考虑易用性与容错空间,减少操作失误。

       此行深刻体会到,卓越的工程不仅是追求高精尖,更在于运用所学知识创造包容性解决方案,最大化释放个体潜能。这为未来设计面向更广泛用户的机械产品与生产系统提供了宝贵思路。

二、高效精密物流与减震科技的震撼:大福工厂与名古屋大学减震馆

       在大福工厂的物流系统中,半导体物料搬运技术展现了令人惊叹的创新。这套系统以"神经网络"为灵感,实现了超高速运行与超低振动的突破——在高速运输精密元件时,通过动态稳定结构和智能振动控制算法,确保货物零损伤。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其自主决策能力:系统能实时根据任务优先级和设备状态优化路径,搭配VR第一视角体验,直观呈现了复杂环境下的精准运作。这项技术融合了机械传动、传感器网络和实时控制算法,堪称机电系统动力学的巅峰之作。

       名古屋大学减震馆则将建筑本身转化为地震研究和教育场所。其三重隔震系统堪称地震防护的教科书:层压橡胶支座吸收低频震动,液压阻尼器消耗高频能量,线性滚动轴承则允许建筑在强震中平移位移。更创新的是塔楼激振平台,通过主动/被动实验验证新型减震装置性能,为机械结构动力学研究提供了绝佳实践场景。这种将理论直接应用于建筑的模式,展现了机械工程与建筑安全的深度融合。

三、伺服驱动与绿色制造的深度解析:三菱电机与富士通回收工厂

       在三菱电机名古屋工厂,伺服电机的精密组装过程颠覆了传统认知。机器人独立完成零部件装配的场景,直观展示了自动化技术的成熟。而"假配合齿轮"的演示更是震撼——两个看似啮合的齿轮实则通过超高精度同步控制实现运动协调,完美诠释了现代伺服系统在位置控制和扭矩控制上的极致追求。当机器人以秒级速度还原魔方时,多轴联动的响应速度和定位精度令人叹为观止。
 
伺服系统
伺服系统

       富士通电子回收工厂则展现了机械自动化对环保的贡献。四线作业流程中,机械臂与工装夹具协同拆解家电,电路板、金属件等部件被精准分离。车间配备的氮气防爆系统和智能监控网络,既保障操作安全又实现环保达标,生动演绎了循环经济中机械工程的关键作用。这种将精密制造与可持续发展结合的模式,为工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新思路。

四、前沿机械技术荟萃:日本工业展览馆

       日本工业展览馆4-6号馆汇聚了全球机械创新的精华。3D打印展区突破材料与效率边界,多激光头并行扫描、仿生轻量化结构等技术,让金属复合材料打印进入新纪元。最引人注目的复合运动花键轴系统,则巧妙融合螺旋槽与直花键,配合特殊轴承实现竖直升降、螺旋运动的自由切换。这种对基础机械元件的创新组合,不仅拓展了传动系统的功能维度,更启发了工程师对传统结构的重新思考。来自中望、拓竹等企业的中国方案,也在全球舞台上展现了东方智慧的技术魅力。
 
日本工业展
日本工业展

结语

       本次赴日研修是一次沉浸式的国际前沿机械工程与智能制造学习之旅。欧姆龙证明,优秀机械设计需服务于人,包容性设计可创造卓越效率。大福物流的低振高速、三菱的伺服“假配合”、减震馆的三重隔震,展现了机械、控制、材料技术在追求精度、速度、稳定性上的极致探索。富士通回收工厂体现了自动化机械在绿色制造中的核心地位。复合运动花键轴等案例深刻揭示,基础知识的创造性组合是机械创新的重要源泉。

       返校后,我将积极消化吸收所学,将前沿理念与技术动向融入后续专业学习与科研实践中,努力提升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能力,为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贡献绵薄之力。此次研修经历宝贵,视野与认知的拓展必将深远影响我的专业发展之路。
责任编辑:程玥
本文为e-works原创投稿文章,未经e-works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如已是e-works授权合作伙伴,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e-works内容合作伙伴申请热线: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
读者评论 (0)
请您登录/注册后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