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国华(青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北京小米智造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为股东,同时,注册资本由约935.22万人民币增至约1047.45万人民币。此次小米智造投资基金入股的国华智能,聚焦谐波减速器与行星滚柱丝杠等核心传动部件,以及这些部件与电机、驱动、传感等环节深度集成形成的一体化关节模组,被视为小米在机器人产业链布局中的关键一步。
这并非小米首次涉足机器人产业链,而是其系统性投资策略的又一重要体现。而回顾小米近年来的投资轨迹,可以发现一条清晰的机器人产业布局路线。
双线并进,小米全面布局机器人产业
外界通常将小米发布仿生四足机器人CyberDog,视作其进军机器人产业的标志性事件。2021年8月,在雷军年度演讲暨小米秋季新品发布会上,仿生四足机器人CyberDog的亮相,以具象化的产品向行业传递了小米入局机器人赛道的信号。
然而,早在CyberDog公开之前,小米就已通过旗下小米产投、小米长江产业基金、瀚星创投、小米智造基金,以及深度协同的顺为资本,在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悄然展开投资布局,采取“资本先行、双线并行”的策略。
如今,经过持续且深入的投资布局,小米的投资版图已覆盖涵盖核心零部件、AI算法、传感系统、整机制造及场景应用等的机器人产业全链路。
这其中,国华智能、坤维科技、纬钛机器人、宇树科技、千寻智能、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斯坦德机器人、法奥机器人、小雨智造、思灵机器人、隆深机器人等,是小米在机器人领域投资的重点企业(见表1)。每一家被投企业,都精准卡位产业链关键环节。
表1 小米近年来投资的机器人领域重点企业
机器人:小米“人车家全生态”的战略枢纽
事实上,小米对机器赛道的系统性布局,绝非简单的财务投资,而是着眼于长期发展战略,是构建“人车家全生态”协同价值的关键落子,旨在从技术到产业构建完整竞争壁垒。
2023年10月,雷军宣布小米集团战略从“手机×AIoT”正式升级为“人车家全生态”,旨在以人(用户)为中心,将人、车、家全生态有机整合,打造串联个人设备、智能家居与智能出行的智能世界。在这一战略蓝图中,机器人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
在场景连接端,机器人作为物理AI的关键载体,正在突破传统智能设备“固定形态、功能单一“的局限。这使得,机器人不仅能够深入到家庭、出行等生活场景的细微之处,为小米“人车家全生态”注入全新活力,更能成为串联小米智能手机、智能家居和新能源汽车等多元业务的核心战略节点,让不同场景的智能体验实现无缝衔接。
例如,在家用场景中,机器人可凭借移动与交互能力,联动小米智能音箱、空调、灯光,实现“主动感知环境-自动调节设备”的服务闭环;出行场景下,机器人未来可与小米汽车协同,完成“下车后物品搬运-家庭门口交接”的无缝衔接;手机则作为控制终端,让用户能够远程掌控机器人,实现“人在外、家可控”的体验。
在生产制造端,机器人作为柔性制造、智能制造的关键实现载体,更是推动小米手机、家电、汽车等主力产品实现规模化量产与智能化制造的核心力量。
例如,小米投资的斯坦德机器人,通过提供汽车全场景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在小米汽车的首款SUV车型“小米YU7”的量产爬坡阶段发挥了关键作用。它通过优化物料转运、工位协同等流程,对机器人进行统一集群调度,为YU7车型的高效交付按下“加速键”。
图1 斯坦德机器人助力小米YU7量产交付(图源:斯坦德机器人)
另一家被投企业思灵机器人,在今年年初向小米交付了行业内首条全无人化手机包装自动化产线,通过融合思灵机器人在智能算法、力控技术、智能化的机器人操作系统等方面的优势,实现了从贴全包膜/PE袋投入到合盖完成的全流程无人化操作。在此之前,思灵机器人还为小米定制交付了汽车电子域控制器组装线,全面负责物料抓取、自动插连接器、自动理线束、零件组装等核心工序,实现关键部件的精密智造。
图2 思灵机器人为小米交付的全无人化手机包装自动化产线(图源:思灵机器人)
此外,小米自主研发的人形仿生机器人CyberOne也已分阶段落地北京亦庄智能工厂进行测试,预计到2026年部署总量将超过2000台,标志着小米机器人从技术研发向产业应用的落地迈出关键一步。
图3 CyberOne全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图源:小米官网)
写在最后:生态协同下的机器人产业新可能
小米在机器人赛道的布局,本质是“技术自研+资本整合+生态协同”的三重发力:通过投资攻克核心部件技术瓶颈难题,用自研机器人验证技术落地能力,最终将成果反哺“人车家全生态”。这种模式不仅能让小米在机器人赛道快速建立竞争壁垒,更推动国产机器人产业链的成熟。从国华智能的谐波减速器国产化突破,到思灵机器人的力控技术突破等,小米的生态资源正加速国产机器人技术的产业化落地。
未来,随着CyberOne规模化部署、核心部件成本持续降低,小米或有望实现“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的双向落地:一方面,服务机器人成为“人车家”场景的交互核心;另一方面,工业机器人进一步保障手机、汽车、家电等核心产品的智能制造。届时,小米的“全生态”将不再是设备的简单连接,而是由机器人驱动的“主动智能世界”。这一布局的长期价值,值得行业持续关注。
本文为e-works原创投稿文章,未经e-works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如已是e-works授权合作伙伴,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e-works内容合作伙伴申请热线: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