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2024中国工业数字化转型领航企业50强洞察

2025-07-30e-works 姚强

91阅
本文对e-works组织评选的第二届中国工业数字化转型领航企业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剖析其数字化转型模式、挖掘数字化实践的共性特征,总结具有普适性和借鉴价值的数字化转型经验与策略,为更多正在探索转型之路的企业提供参考与启示。
前言

       乌卡时代,唯一不变的就是变。企业在以变应变中,数字化转型已从“可选项”变为“必答题”。其正以摧枯拉朽之势,重构着企业的研发模式、制造模式、运营模式、营销模式、服务模式、决策模式、商业模式,成为了企业应变求存、创新发展的核心引擎。

       在这场充满挑战的数字化转型征程中,部分企业凭借高瞻远瞩的战略布局、精益求精的管理实践、多元新兴技术的深度应用,以及数字化人才建设与组织变革,成功实现了自身的数字化蜕变,并成为了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征程中的“领航者”。

       本文对e-works组织评选的第二届中国工业数字化转型领航企业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剖析其数字化转型模式、挖掘数字化实践的共性特征,总结具有普适性和借鉴价值的数字化转型经验与策略,为更多正在探索转型之路的企业提供参考与启示。

一、解码:领航企业成功的秘诀

       e-works围绕研发、制造、运营、营销、服务、决策、商业七大数字化转型模式,评选并发布了第二届中国工业数字化转型领航企业50强榜单。在50家领航企业中,国有企业(44%)与民营企业(42%)构成了主体力量。这些企业大多数聚集在浙江、江苏等长三角地区,以大型龙头企业居多,分布于机械装备、电子、汽车、新能源、食品饮料、电气、服装、冶金等多个行业,整体呈现出区域聚集明显、综合实力强、行业覆盖范围广的特点。

       分析领航企业的转型模式发现,制造模式转型是领航企业的“主战场”,这一分布格局与以往入围企业的转型模式高度契合,e-works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数字技术在制造环节的应用相对成熟,不仅易于落地而且更容易见效。30%的企业选择了运营模式转型,研发模式、决策模式、营销模式、服务模式、商业模式转型的企业占比分别为26%、20%、16%、12%、8%。
 
领航企业50强数字化转型模式分布情况
图1 领航企业50强数字化转型模式分布情况

       在制造模式转型方面,领航企业以数字化技术为核心驱动力,通过数据的深度贯通与技术的场景化落地,实现从传统制造向数字化制造的跨越,部分企业成功打造了灯塔工厂或透明工厂。从应用场景的选择上看,领航企业的制造模式转型主要聚焦于生产计划、生产作业、物料配送、质量检测等业务环节,大部分企业优先选择在质量检测和生产作业两大核心环节开展转型实践。典型的应用包括:人工智能(AI)质检、质量在线分析及预警推送、三维虚拟装配、数字化精益运营的生产指挥驾驶舱等。例如,邯郸钢铁利用AI算法对采集的生产数据进行深度解析,预测产品缺陷,实现从“被动质检”到“智能预判”的转变。东方汽轮机利用三维模型虚拟装配并验证,解决了大型零部件精密测量和数据协同计算的难题,大幅提升总装阶段尺寸超差、变形等问题的识别和防控能力。

       在研发模式转型方面,领航企业通过设计模式的创新升级、跨领域与跨环节的协同深化、设计与制造的深度融合、研发全流程的智能化管理与验证,提升研发效率,增强产品创新能力。研发模式转型的典型应用主要集中在模块化/参数化设计、机电软控协同设计、基于模型定义(MBD)的设计与制造一体化、工艺设计协同与智能化管理,以及设计、仿真、试验三维一体综合验证等。例如,东方汽轮机基于MBD将产品制造信息定义到三维模型中,实现设计制造一体化。浙江三一装备在PLM系统的基础上利用三维建模和数字孪生等技术,构建履带起重机的虚拟样机和试验模型,优化起重机产品结构、功能和动态特性,验证产品的虚拟装配和使用工况。

       在运营模式转型方面,领航企业聚焦财务、人事、供应链等环节,通过技术赋能构建起数据驱动、智能协同的现代化运营体系。运营模式转型的典型应用主要集中在基于AI和大数据模型的绩效自动核算、基于通用大模型的数字人应用、端到端供应链协同、基于AI算法的设备预防性维护、能源在线可视化监测与优化等。例如,联想创新科技运用AI和大数据模型,达成绩效自动核算,使绩效评估更高效、客观。青山工业引入基于通用大模型的数字人,帮助员工快速获取相关知识和信息,提升工作效率。马应龙药业打造端到端的供应链协同平台,提升供应链整体运作效率与协同性。

       在营销模式转型方面,领航企业通过营销管理的智能化升级、销售渠道的数字化整合、客户洞察与互动的深化等方式,推动企业营销模式从“单向推送”向“双向互动”、从“广泛覆盖”向“精准匹配”转变。典型的应用包括:AI渠道巡检、全渠道数字化服务平台应用、增强现实(AR)展览展示平台应用、基于AI的客流画像与分析、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营销与销售预测等。例如,公牛集团借助数字化营销管理平台优化销售全流程,实现渠道全生命周期管理,并通过AI渠道巡检实现对销售渠道的自动化、标准化监管。青岛啤酒、岚图汽车等企业基于AI的客流画像与分析,深度挖掘客户需求、行为特征及偏好,预测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和兴趣,为精准营销提供依据。

       在决策模式转型方面,领航企业通过打造数据智能分析平台,实现决策模式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的根本性转变。决策模式转型的典型应用主要集中在商业智能(BI)数据可视化分析平台应用、数据驱动的多业务管理驾驶舱应用、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能决策。例如,中集环科、北京发那科基于公司战略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BI平台,搭建了数据驱动的多业务管理驾驶舱,为综合决策提供全面支撑。青岛啤酒建立了大数据平台,通过对业务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分析,辅助决策层进行经营决策和运营优化。

       在服务模式转型方面,领航企业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将AI、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深度融入服务流程,打造全时响应、智能交互、价值共生的服务网络,实现从被动式售后维护向主动式全生命周期服务的战略升级。典型的应用主要集中在AI智能客服应用、基于大数据的主动精准服务、售后预见性服务、基于AR的专家远程诊断、智能远程监控平台应用等。例如浪潮应用AI客服替代部分人工服务,快速解答用户疑问,提升服务响应速度。卫华集团建立了起重机大数据平台,实现产品远程运维。火星人依托物联网技术和智能售后管理系统,对产品进行智能诊断与问题预警,并进行原因分析,及时推送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在商业模式转型方面,领航企业通过重构价值创造逻辑、延伸服务链条、构建协同生态,实现商业模式的变革。典型的应用包括:基于数字技术的联合设计制造模式、“产品”向“产品+服务”转型、直接面向消费者(DTC)全品类个性化定制云模式。例如,浪潮打造了联合设计制造商业模式并与数字化技术进行深度融合,实现了业务模式从标准化到个性化、定制化的转型升级。徐工重型借助设备运营管理平台,为客户提供“管好设备、管好人员、管好项目、管好安全、管好运营”的定制服务,实现从传统的产品制造商向“产品+服务”的综合解决方案商转型。报喜鸟构建了“一体两翼”的云翼互联平台,打造DTC全品类个性化定制云模式,实现向用户直连制造的转型。
 
领航企业50强数字化转型典型应用
图2 领航企业50强数字化转型典型应用

二、洞察:数字化转型领航启示

       通过这些领航企业的实践,我们能够清晰看到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身影,而在这些丰富多样的实践背后,不约而同地表现出许多共性特征。基于这些领航特征,最终可以探索出一条更具普适性、更贴近中国制造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1.普遍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布局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时代,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领航企业敏锐洞察到数字化不仅是应对环境变化的工具,更是重塑核心竞争优势的战略支点,因而早早将数字化战略提升至核心地位。他们无一例外将数字化与业务需求深度融合,以系统性思维构建覆盖研发、生产、供应链、销售和服务全价值链的数字化战略规划,并通过久久为功的定力和持续不断的资源投入推动战略落地。

       广汽埃安便是典型代表,自成立之初就前瞻性地进行“组织改革+流程再造+数字赋能”战略布局,从企业运营和产品两个层面开启数字化转型。通过构建汽车全生命周期协同优化的工业大数据平台,实现数据在企业内部的无缝流转与深度挖掘利用,为各业务环节的高效协同运作奠定坚实基础。恒逸集团作为化纤行业龙头企业,在行业内率先确立了“石化+工业互联网”的数字化战略,围绕“两个中心”(以客户智能服务为中心、以生产数字化转型为中心)建设,打造了一体化和可视化的“恒逸大脑”,成为化纤工业互联网引领者。

       从这些企业的未来规划来看,AI应用、数据治理与挖掘、智慧供应链、数字化人才培养与引进、精益智能工厂是排名前5的核心发力方向。其中,AI应用占比达到46%,成为大多数领航企业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领航企业50强未来规划TOP5
图3 领航企业50强未来规划TOP5

       2.精益管理为数字化转型筑牢根基

       精益管理的核心是消除浪费、提升效率与优化流程,其提倡持续改善和长期主义,这与数字化转型目标不谋而合。经过分析发现,领航企业特别注重精益思想,从单个业务节点的精准设计,到业务流程的高效贯通,再到跨部门协同、组织文化培育乃至产业链生态构建,他们通过点线面体链的精益管理,为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坚实根基。

       例如,南瑞继保通过精益价值流分析,精准识别浪费点(如冗长物料搬运、过度生产等待等),让数字化技术应用有的放矢。航嘉电子借助精益七大浪费分析,通过“现场看板+数据统计”量化浪费点,为数字化转型锁定攻坚目标。火星人厨具将精益生产经验和知识转化为内建算法模型,并将其封装至企业的MES系统中,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高。这些企业的实践表明,当精益的“消除浪费、持续改善”理念成为组织共识并有效执行,数字化技术才能摆脱工具理性的局限,转化为真正的竞争优势。
 
领航企业50强精益数字化典型应用
图4 领航企业50强精益数字化典型应用

       3.勇于探索多元新兴技术应用

       随着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进程加速,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已成为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从新兴技术应用来看,领航企业普遍积极探索并广泛应用多元新兴技术。其中,大数据的应用几乎是领航企业的标准配置,占比达到92%,他们都将数据视为核心生产要素,让数据像俄罗斯方块一样消除业务的障碍,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实现了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的变革。人工智能的应用也占有较高的比例(76%),反映出领航企业已不满足于单纯以人为主导的数据应用模式,而是通过机器学习、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转化为“智能为主,人机结合”的新范式。
 
领航企业50强新兴技术应用情况
图5 领航企业50强新兴技术应用情况

       例如在工厂建设环节,领航企业依托5G、数字孪生等技术,构建了工厂、车间、产线等不同层级的数字孪生模型,打造了数字孪生工厂/车间/产线,实现了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的实时映射和双向交互。在产品研发环节,应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开展创成式设计,自动生成设计方案,极大提高研发效率。在工艺设计环节,融合应用大数据、机理建模、工艺仿真、知识图谱等技术,打破传统设计局限,实现工艺方案的快速优化。在生产管理环节,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5G等技术,实现车间智能排产、生产动态调度、仓储智能管理、物料精准配送和能源智能管控。在生产作业环节,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线快速识别判定产品质量,提升检测效率和及时性;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数据实时采集和状态监控,并通过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算法,提前预测预防设备故障和质量问题,提升设备运行效率和质量一致性。在运营管理环节,应用大数据技术,洞察客户需求,实现营销策略优化和供需精准匹配,提升营销精准性。在供应链管理环节,应用区块链技术保障产品信息的透明化与可追溯,提高供应链安全水平。
 
领航企业50强新兴技术应用典型场景
图6 领航企业50强新兴技术应用典型场景

       4.工业软件应用覆盖范围广集成度高

       工业软件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原动力,在领航企业中已得到全面应用,这种全面性不仅体现在广泛的业务场景覆盖上,更体现在各业务场景间的深度融合与数据互通上。通过分析工业软件覆盖的业务范围发现,领航企业的工业软件应用贯穿了从研发设计到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销售及服务的全价值链业务环节,形成了对企业各业务“端到端”的数字化支撑。从数据的互联互通来看,领航企业对工业软件的应用均已突破“单点工具”的局限,他们将不同功能的工业软件进行深度集成,实现了数据的无缝流动与共享,形成了覆盖“研产供销服”的数字化闭环。从软件应用的集中度来看,ERP、MES/MOM、WMS系统依然是应用集中度较高的三类软件,其中MES/MOM系统的普及率达到96%,且均已实现与ERP、WMS、PLM等系统的集成,实现了生产制造环节与上下游业务的协同。
 
领航企业50强工业软件应用情况
图7 领航企业50强工业软件应用情况

       5.注重数字人才培养和组织变革

       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的升级,更是人才与组织的重塑。领航企业的经验表明,技术落地的根基在于既懂技术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的深度赋能,敏捷变革需要灵活的组织架构与适配的管理模式。他们始终将数字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作为数字化转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设立互联网学院构建长效学习机制,到联合生态伙伴开发定制化课程;从建立数字化学习小组促进知识共创,到组建数字训练营开展实战化演练,这一系列举措的本质是在锻造一支兼具工业经验与数字技能的“两栖战队”。与此同时,领航企业普遍深谙协同力是破解转型难题的核心生产力。他们以敏捷变革打破传统组织的层级壁垒与部门藩篱,通过组建跨部门、跨层级的敏捷小组,将分散的专业力量凝聚成攻坚合力,为推动数字化转型释放高能。

       正如中信泰富特钢的实践,通过打造模拟仿真教室、大师工作室、VR实训空间等多维培育场景,实现员工能力的全方位锻造,最终让人才供给精准对接企业转型的真实需求。宁波继峰等企业组建由工艺、设备、IT等人员构成的“快速响应小组”,以扁平化协作直击生产瓶颈,用高效的成果,印证了柔性组织在应对复杂挑战时的独特优势。从人才培育的“能力筑基”到组织协同的“效能释放”,领航企业的这些实践为其他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三、典范:深入解读案例精粹

       1.广汽埃安:基于大数据的千人千面精准智能服务

       始于制造,却不止于制造。广汽埃安为了解决传统售后服务响应慢、服务不及时、难以满足不同用户个性化需求等问题,搭建了车联网大数据平台,提供位置服务、车辆监控与管理、电池监管、故障报警、远程诊断、金融服务、售后维保等千人千面的精准智能服务,为用户开启前所未有的个性化出行体验,引领行业服务模式的全新变革。
 
广汽埃安车联网大数据平台
图8 广汽埃安车联网大数据平台

       例如,通过收集分析车辆运行、用户驾驶习惯、售后维修等多维度数据,广汽埃安构建起全面且精细的用户画像,为用户推送适配的驾驶模式建议,助力其节能降耗。同时,平台基于对车辆运行数据的实时监测,为用户量身定制个性化维保方案,并主动推送保养提醒和维保方案。此外,平台整合了故障知识图谱,能够进行故障关联分析与预测,为用户提供远程诊断服务,并推送最优维修方案,将被动售后转变为主动关怀,极大地提升了服务的针对性与及时性。

       依托车联网大数据平台,结合用户APP精细化运营,广汽埃安实现了服务与用户需求的高度契合,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更推动了行业服务模式从标准化迈向智能化、个性化。
 
广汽埃安服务模式转型成效
图9 广汽埃安服务模式转型成效

       2.中信泰富特钢:数字化赋能,构建高效供应链体系

       钢铁行业供应链环节复杂,存在原材料采购周期长、成本高,与供应商信息沟通不畅,难以应对原材料价格频繁波动等问题。中信泰富特钢作为特钢领域领军企业,通过数字化手段,多维度构建数字化供应链体系,实现了运营模式转型。

       为了从源头优化供应链,中信泰富特钢整合上下游资源,构建了高效的供应链协同平台。平台整合企业内部的采购历史数据、供应商报价数据、生产消耗数据等,接入外部数据源获取关键原材料的价格波动、供需变化、运输成本等信息,并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全球原材料市场进行实时监测与分析,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各类原材料价格走势,进行实时风险预警,为企业采购决策和供应链战略规划提供支撑。

       该平台整合了供应商供货信息,通过智能算法对供应商进行精准评估与筛选,对于优质供应商,平台会通过智能匹配机制优先分配采购订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该平台,企业可以实时了解供应商的生产、库存、物流等信息,供应商也可以及时获取企业的需求、订单等数据,双方可以共同制定生产计划、优化库存管理、共享市场信息等,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高了供应链效率和协同能力。
 
中信泰富特钢运营模式转型成效
图10 中信泰富特钢运营模式转型成效

       3.青岛啤酒:打造端到端个性化营销新范式

       青岛啤酒是我国第二大啤酒企业,全球首家食品饮料行业“可持续灯塔工厂”。面对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差异化和多元化需求,青岛啤酒通过数字化技术,精准把握消费者情绪价值,提供个性化的商品推荐和消费体验,实现了营销模式转型。

       在营销数字化战略指引下,青岛啤酒建立了消费者数据平台。通过平台整合全渠道消费者数据,基于消费者的购买历史、浏览行为、地理位置等多种维度数据,创建详细的用户标签,实现对特定用户群的高度细分,提高营销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基于平台提供的消费者数据洞察与灵活细分能力,识别消费者的偏好产品、购买渠道、购买时间等特征,预测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和兴趣,为精准营销提供依据。

       除此之外,青岛啤酒充分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打造了元宇宙消费者体验平台,用场景中的故事和趣味引导消费者形成产品消费习惯和品牌偏好,培育沉浸式场景体验营销模式。

       借助产品在线定制平台和数字化赋能的柔性制造体系,青岛啤酒缩短了新产品上市周期,提高了订单准时交付率和全员劳动生产率。通过对消费者画像的精确绘制和个性化需求的快速响应,青岛啤酒不仅精准预判需求走向,实现端到端的个性化营销,还提升了其品牌偏好度,成为年轻人青睐的品牌,甚至被称为“撸串青年必备单品”。

       更多内容详见《第二届中国工业数字化转型领航企业50强》特别报道。

结语

       数字化转型的浪潮正席卷全球,重塑着每一个行业的未来。在这一变革的浪潮中,领航企业不仅在技术应用、业务创新和组织变革上取得了突破,更以卓越的远见与不懈的实践,为整个行业树立了标杆。他们的实践表明,“数字灵魂”的觉醒之旅不是少数巨头的特权,而是所有制造企业应对不确定性的生存本能。未来,数字化转型的征途依旧充满挑战,企业需要敢于面对挑战,勇于探索未知,保持跬步不休、累土不辍的精神,终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期待领航经验走入千行百业,让更多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路上脱颖而出。

 
责任编辑:程玥
本文为e-works原创投稿文章,未经e-works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如已是e-works授权合作伙伴,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e-works内容合作伙伴申请热线: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
读者评论 (0)
请您登录/注册后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