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解耦·融合·进化:施耐德电气以开放的软件定义自动化引领工业数智未来

2025-09-28e-works 杨培

806阅
从升级迭代的EcoStruxure开放自动化平台(EAE)到多行业的落地案例,从技术架构的创新突破到生态协同的规模化推进,施耐德电气作为全球产业技术领导者用一系列实践成果,勾勒出开放的软件定义自动化重塑工业生产的清晰蓝图。
       2025年9月23-27日,在上海举行的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施耐德电气以“了不起的未来工业”为主题,集中呈现了基于行业场景的开放自动化、AI、数字化等前沿技术赋能的工业自动化产品、解决方案与创新服务成果。其中,“软件定义的自动化”是核心展示内容之一。从升级迭代的EcoStruxure开放自动化平台(EAE)到多行业的落地案例,从技术架构的创新突破到生态协同的规模化推进,这家全球产业技术领导者用一系列实践成果,勾勒出开放的软件定义自动化重塑工业生产的清晰蓝图。

平台迭代:技术内核重构工业控制逻辑

       长期以来,工业控制系统受困于软硬件强绑定、工业网络形态复杂、通信协议异构、算力灵活度不足等难题,严重制约了工业企业的发展。伴随着5G、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逐步深入工业领域,采用新的技术和架构,构建开放的工业自动化系统,实现IT(信息技术)与OT(操作运营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工业自动化系统从基础控制迈向智能决策,成为业界共识。

       在此背景下,施耐德电气于2020年首次推出以软件为中心的EcoStruxure开放自动化平台(EAE),致力于以软件为资产核心,帮助企业打破IT/OT融合的难题,实现数字化转型。

      EAE平台是一款基于IEC 61499标准的、软件定义的工业自动化系统,由一系列集成式硬件和软件构成,旨在满足“控制”和“计算”的应用需求。自2020年发布以来,EAE平台保持着以3-6月为周期持续迭代,致力于提升平台性能和应用广度。在本届工博会上,施耐德电气最新版EcoStruxure开放自动化平台(EAE)V25.0的亮相,成为现场焦点。
 
       据施耐德电气开放自动化产品经理袁蕾介绍,新推出的EAE V25.0版本围绕工业场景对“稳定、拓展、兼容、高效”的核心需求,新增四大关键功能升级,进一步强化平台的开放能力与实用价值:
 
 
       更高系统可用性:搭载自愈性高可用性解决方案,通过备用设备自动编排机制,可实时监测主设备运行状态,一旦出现故障便快速切换至备用设备,大幅缩短系统平均修复时间,为工业生产的连续稳定运行提供双重保障。

       更大系统规模:借助单线链接技术与开放接口设计,EAE V25.0可实现多个EAE解决方案的无缝对接,不再受限于项目规模。无论是中小型生产线的局部改造,还是大型工厂的全流程自动化部署,均能灵活适配,满足企业不同阶段的拓展需求。

       更强互操作性:在现有系统架构中,平台可更轻松地集成 EtherNet/IP 服务器、PROFINET IO控制器、EtherCAT 主站设备等主流工业设备,既能高效完成数据采集与流程编排,也支持新客户项目按阶段分步部署,降低系统升级的复杂度与成本。

       更高用户效率:借助多系统视图与带上下文的日志信息,能够实现更加快速的调试。同时,基于独特的UI/UX(用户界面/用户体验),可实现工程环境的高效实用,并让信息具备情境关联性。而且,EAE平台与施耐德电气旗下AVEVA剑维软件的数字化连续性性能进一步提升,实现从设计、工程实施到运维的全流程数据顺畅流转。

       与此同时,施耐德电气还同步呈现了EAE平台下的Modicon M590 dPAC新一代智能数字控制器。这款控制器计划于今年年底正式发布,具有高性能、高可靠、高易用的核心优势,成为赋能工业边缘计算、促进IT/OT融合的关键载体。它集高性能计算能力,工业级可靠性和便利的工程化体验于一体,既能满足OT应用高可靠性和高易用性的需求,又能为IT应用提供了灵活的计算能力和开放生态。
 
 
场景落地:多行业应用释放规模化价值

       在施耐德电气展台可以看到,软件定义自动化的价值,已在多元化行业场景中得到充分验证。作为核心载体的EAE平台,通过持续迭代与生态拓展,获得了市场广泛认可,目前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水务环保、精细化工、物流及新能源等领域,并涌现出与5G融合等多项创新案例。与此同时,AVEVA软件为资产提供从设计、建造到运营、维护的全生命周期支持,其平台集成的AI技术有效提升了客户运营效率。EAE平台与AVEVA软件相互协同,共同夯实了软件定义自动化的技术底座,释放出规模化应用价值。

       例如,在消费品制造行业,施耐德电气基于EAE开放自动化平台Soft dPAC虚拟控制打造的巴氏杀菌机解决方案,精准破解了行业三大核心痛点:一是针对生产线需频繁切换产品品类的需求,大幅提升设备灵活性与快速调试能力,助力企业敏捷响应市场变化;二是满足全生产流程数据可追溯的硬性要求,为食品安全合规提供坚实支撑;三是打破传统控制系统硬件强绑定的局限,有效降低设备升级成本,解决适配性差的问题,为产能提升扫清障碍。
 
 
       在物流领域,施耐德电气以软件为核心构建的开放自动化体系,搭配数字孪生技术,正成为破解物流与包装环节柔性化、智能化难题,解锁未来物流发展新空间的关键支撑。EAE平台通过软硬件解耦,实现柔性自动化方案与易部署快速改造方法融合;EcoStruxure机器专家数字孪生软件(EMET)则支持客户搭建物流系统模型。
 
       在水处理与环保领域,基于软件定义自动化理念构建的新一代数智水厂方案,包含EAE开放自动化平台的控制系统和AVEVA系统平台ASP的运维软件两部分,贯穿市政净水全流程工艺,大幅提升工程效率、降低运维成本。
 
 
研发与生态:筑牢技术落地坚实底座

       软件定义自动化的持续演进,离不开研发实力的支撑与生态网络的协同。据介绍,施耐德电气中国软件研发中心已组建200多人的研发团队,聚焦能源管理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软件创新,更在中国落地AI创新实验室,将本土需求与AI技术深度融合,为软件系统注入差异化能力。

       生态共建则加速了技术的落地节奏。据介绍,施耐德电气通过多层级生态建设为软件定义自动化落地提供全方位支撑:一方面,依托38年本土积淀深化与分销商、系统集成商等传统伙伴的协作,保障技术落地“最后一公里”的渠道与服务覆盖;另一方面,围绕产业转型构建新生态,现已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生态圈和数字化生态圈,其中,依托开放自动化组织(UAO)推动标准统一与规模应用,通过“创赢计划”联动产、学、研、用各方,推动技术融合创新;同时,与供应链上下游密切协作,甚至通过“互为供应商”的共创合作,贴近本土客户需求共研场景化解决方案,持续迭代产品与方案,从基础支撑、创新拓展到技术适配,全方位助力软件定义自动化落地。

       “施耐德电气不仅致力于为产业价值链全场景提供创新技术、产品与解决方案,更将以开放自动化理念为核心,借助AI等数字化技术赋能构建工业新生态,助力中国工业实现提质增效与绿色低碳转型,为未来工业开创更多可能”,施耐德电气集团董事、高级副总裁、工业自动化业务中国区负责人丁晓红表示。
责任编辑:杨培
本文为e-works原创投稿文章,未经e-works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如已是e-works授权合作伙伴,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e-works内容合作伙伴申请热线: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
读者评论 (0)
请您登录/注册后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