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信息董事长彭震先生
应对时代变革,将定制化作为企业战略聚焦点
全球“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指出,企业最佳价值聚焦(best-value focus)来源于两种力量:产业技术的升级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过去企业在生产制造时,是以产品为中心的,战略模型是基于生产力单元,目标是提高市场份额和降低成本。正因如此,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计算产业形成了芯片主导的模式,服务器产品更新换代往往与芯片同频,按部就班。
伴随着摩尔定律的失效,数字经济的到来,服务器产品的研发早已不同于过往产品的研发流程。彭震介绍一方面随着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显著增多,也就是标准化产品的多样化,供应商面临着大规模研制生产的挑战;另一方面,由于服务器产品功能和应用场景需要深度适配,互联网用户有着完全不同于标准化产品的定制需求,并且这种需求越来越高,在国内市场中的占比已接近一半。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近年来服务器市场部分传统友商的份额开始降低,一些专注于定制的ODM厂商反而更加活跃。”彭震表示当服务器市场开始以“产品为中心”到“客户为中心”转变后,服务器供应商势必需要深入到用户业务中,为用户提供不同层面的定制化产品和方案,同用户一起进行快速的迭代式创新。但这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面对市场为导向的今天,传统大批量订单以获得生产成本优势的模式已过时,企业如何更好的满足小批量、多批次的生产制造诉求?
●个性化定制势必带来产品成本提升,企业如何平衡定制需求、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之间的关系,打造属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当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对自身价值重新定位后,势必引发连锁反应,带来业务和运营模式的一系列调整,企业如何寻找投资盈利和长远发展的最优解?
“这也是浪潮信息数字化转型历程中不得不回答的问题。”彭震介绍在2013年前后,浪潮信息在互联网行业增长很快,各种个性化的大订单应接不暇,供应链常年处于应急状态。此外,还需要面对客户的“过程管理”的需求——大客户订购几千台服务器,需要的不仅是按时优质交付,还需要能实时查看订单的状态,甚至更易于后期接收的交付模式。
在彭震看来,浪潮信息要实现创新发展,必须将大规模的标准化产品和小批量的定制化化产品生产模式进行融合。伴随着云计算时代的到来,浪潮信息一边开展定制化业务创新,一边不断弥补业务数字化的空白和短板,先后部署实施了ERP/MES/WMS/PLM/CRM/SRM等数十个信息系统。对于浪潮信息而言,打通所有的业务系统,完成业务端到端的数字化是浪潮信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是后续JDM模式创新的基础底座。这也标志着浪潮信息拉开了标准化业务到定制化业务的帷幕,并且将定制化业务作为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战略聚焦点。
从研发端破局,以“模块化+平台化”满足敏捷创新需求
众所周知,服务器作为一款高度集成化的智能产品,工艺十分复杂,一款服务器仅是产品层的需求就会有500个以上,经过拆解会超过1,000个。在研发设计阶段,一台服务器最多有10,000颗以上的器件,50余种模块,800余种线缆,这些模块和器件组合形成不同参数30,000余项。
服务器产品零件众多、工艺复杂
因此,在面对服务器产品的个性化需求时,供应商不可能一味地满足。毕竟对于任何制造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都是基于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最大限度的重构,用最小的内部多元化去满足最大的外部多元化。
那么第一步应该朝哪儿迈?浪潮信息给出的答案是以“模块化+平台化”的形式,将所有的产品变成CBB(common building block)的组合。彭震表示这种对内标准化、对外多样化的方式,使浪潮信息可以面对不同客户需求,呈现出不同的产品形态和配置组合。
“平台设计是其中的关键。”彭震介绍浪潮信息每一代产品都是跨平台的,既支持X86、ARM架构;也支持Intel、AMD、NVIDIA等不同厂商。通过统一的软件平台去覆盖所有不同的产品,建立产品与部件、模块之间的逻辑耦合关系,就可以使前端产品尽可能的多样化、后端零部件尽可能的标准化,带来以下优势:
1.缩短开发周期:当面对用户的差异化需求,可以通过类似搭积木的方式快速组合出差异化的产品,客户提出需求最快3个月就可以交付样机;
2.降低生产制造成本:后端零部件标准化,大量的采购订单可以把供应链的复杂度降下来,降低备货库存。
“模块化+平台化”新模式与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相融合,浪潮信息研发的敏捷度已经处于全球领先水平。浪潮信息将各类部件、模块数据化,形成了线缆、连接器等1,500多个器件库,建成了服务器产业第一个数字样机系统,实现了产品的数字化,进一步提高了研发的敏捷性。目前,浪潮信息每年可完成新配置、新产品评审30,000多个,产品设计变更高达9,000余次。自实施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以来,浪潮信息新品研发周期压缩50%,产品上市时间缩短50%,电子料管理效率87%,一款新品的研发周期从1.5年压缩到8个月。
智能决策优化,打通“任督二脉”释放供应链价值
“浪潮主要是按照订单交付,理想的状态是生产后立刻出库发货,不要占用库存。”在彭震看来,高水平的供应链管理一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JDM商业模式探索过程中,势必会面对定制化带来的高复杂性、灵活性和成本挑战,浪潮信息需要进一步搭建生产、流通、物流深度融合的供应链协同平台,提升供应链的效率与整体竞争力。
从内部产品全生命周期业务链的角度,浪潮信息打通了MES、TMS、WMS等信息系统。彭震介绍当接到订单需求后,产品BOM会自动触发,后台会根据每个工位实际加工的不同产品类别,自动进行配料,例如机械臂会抓取物料,扫码识别后通过托盘等传动装置自动配送到工位。这种高度自动化、柔性化背后体现的是研发端“平台化+模块化”的解耦能力,虽然产品的种类配置全球领先,但是板卡、器件等物料的种类始终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在对外产业链生态协同方面,浪潮信息建立了供应商协同平台,打通供应链上下游,与生态伙伴建立了密切的供应链合作机制。彭震表示,打造敏捷供应链,需要敏捷的不仅是浪潮信息供应链,而是要供应商的供应链也要敏捷起来,形成一个敏捷的供应生态。这是浪潮信息面向大客户的定制化业务能够成功的重要原因。现在,大客户的订单进入了浪潮信息的系统以后,可能就会直接就触发对上游厂商的采购订单,这个过程基本是自动化的,不需要人工干预。
“当‘任督二脉’打通后,销售主计划就成为了整个供应链的核心,它决定了库存周转率。”彭震介绍由于销售本身的不可预知性,计划的容错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之前浪潮更多的是结合历史销售数据和人为经验判断,现在则逐渐采用更加科学的智能决策方式,获得更加精准的数据预测,并通过Heuristics启发式、Optimizer优化器、CTM(Capable-to-Match)能力匹配等多种算法,实现APS排程。
从价值导向上看,彭震认为敏捷的供应链管理不会只局限于生产计划本身,其作用传递到不同的生产运营环节,都会为企业带来更多实质性的业务收益。例如通过对供应链生态数据的挖掘,可以实现风险识别预警,这种know-how日后也将成为浪潮信息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浪潮信息作为“链主”可以站在整体产业链的视角审视整个流程,并以客户和市场为核心,有的放矢,进行业务和服务创新设计和规划,让整个产业链协同效率更高、柔性更强。
科技赋能智造,将数字技术深度融入企业成长“基因”
在浪潮信息的定制化业务转型过程中,除了信息化系统的部署融合外,还有各类非标自动化设备的研发。“浪潮信息融合IT技术和多年来的服务器生产经验,辅以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逐步形成了内存自动按压等各类型的自动化设备,然后由点及线,这些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的工位就串联成为智能产线,最后由线汇聚成面形成了智能工厂。”彭震介绍,浪潮信息化解柔性生产更多的依靠短线模式,通过将智能化的触手向下延伸到工位,让每个工位都能够履行不同的功能和职责。
以视觉检测为例,当服务器组装完毕后,需要进行对整台服务器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测,之前主要靠工程师肉眼观察,容易产生漏检、错检等问题。浪潮信息通过技术创新,在质检环节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将检测目标进行精确的图片分割,再导入神经网络进行高精度识别,保证了检测精度的同时,也保证了检测速度。
面对ChatGPT带动的AIGC应用热潮,浪潮信息推出了交互式的客户服务系统,可以通过对话引导客户快速获取产品故障原因,其背后是多模态的大模型部署应用,以积累的多模态历史数据去训练识别故障可能性,最终形成了“源晓服”人工智能客服系统。
服务器主板视觉质量检测
彭震强调指出,浪潮的技术创新、数字化转型都是以帮助客户解决问题、创造价值为导向。“数字化只是手段,实现降本增效才是目的。”彭震介绍这也是为什么浪潮信息的很多数字化创新能力来自于制造部门,而不是IT部门。因为制造部门贴近生产,这些一线的工程师有着对于生产工艺敏锐的触觉和深厚的理解。例如为了检查虚焊等质量问题,服务器在出厂前都要经过压力测试,通过持续的高负载、高温让问题暴露出来。以前是所有机器运行一个程序包,发现故障的准确性比较低。后来通过开发压测云,可以主动识别机器型号,执行不同的压测程序,一一对应,检测的准确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目前,制造部门内部已经专门组织建立了“智能化转型部”,诸如此类的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应用在浪潮信息产品生产过程中还有很多。在彭震看来,智能制造的未来一定是数据驱动的,以人的经验将很难响应市场的差异化诉求。面对产品概念设计、工艺仿真、生产制造、供应链到售后服务全过程,企业如何敏捷高效的获取数据,并通过数据来驱动企业的业务运作和正确决策?这是决定企业发展的底层基因和弯道超车的核心引擎,更是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重要抓手。
成功不可复制,先行者的经验却可以一脉相承
在整个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的浪潮中,可以看到浪潮信息并不一定是唯一的、最先进的、可复制的路径和案例。但是面对动态的市场需求,浪潮信息表现出完全以客户需求为驱动,实现了从研发、制造、供应、服务全链路的数字化转型,包含了浪潮信息独特的商业模式和价值理念:
1、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第一步是创新商业设计,思考企业的价值模型。企业如何平衡并适应标准化/规模化与个性化/定制化,背后涉及客户选择、研发能力、供应链管理等多个维度。因此制造企业在迈向数字化转型时需要先从商业模式出发,思考如何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应链、IT基础架构等各个维度发力,打造一个具有全局性思维的完整解决方案。
2、应对差异化、个性化是一个复杂诉求的满足过程,企业单纯依靠人力是难以实现的,需要有效地掌握不断出现的新技术,包括数字工具。在走向智能化的过程中,人是有局限性的,企业必须结合和应用人工智能,辨别智能化的演进趋势如现在比较重要的大模型、多模态,逐步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并且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注重人才培养,形成自身的IT团队。
3、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离不开方法论指引,更离不开数据支撑。技术创新必须以数据进行支撑,以浪潮信息自身为例,服务器产品的故障诊断系统也是通过携手客户,基于客户的使用数据不断训练,建立诊断模型,才能够“Training之后形成Influence”,实现故障预警等各种功能,走向数据驱动。
e-works总编黄培博士与浪潮信息彭震董事长合影
后记
数字化转型是传统业务和创新需求的融合。一直以来,浪潮信息秉承以客户为中心,持续进行着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形成了JDM商业模式为代表的敏捷运营。作为浪潮信息的董事长,采访过程中彭震不仅对软件定义、AIOps、大模型、数据库等技术领域如数家珍,对ERP、MES、APS等信息系统应用也涉猎颇深。这种对于新技术、新知识的孜孜追求不仅为他自身带来了从生产运营到精益管理、从软件到硬件的跨行业看待问题的能力与视野,也是浪潮信息成功迈向智能制造,实现个性化、定制化转型升级的保障。
通过此次专访,e-works相信,在数字时代新蓝海,浪潮信息的成本控制、流程重组、IT技术应用等实践经验将为其它制造企业打开更大的机会空间,为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价值增长与业务升级提供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