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控仿真领域的领导厂商CGTech公司已经走过了二十年的发展历程。CGTech的旗舰产品VERICUT,在数控加工和CAM领域,可谓“家喻户晓”,成为数控加工仿真、校验、优化的首选产品,甚至工业标准。今年10月,我在北京专访了首次正式来华访问的CGTech公司创始人、总裁Jon Prun先生。CGTech中国区总经理
黄培:请您介绍一下CGTech成立的背景和二十年来的发展历程。
Jon Prun:我的工作经历始于航空航天领域的知名企业麦道公司,也在美国西方石油公司(Occidental Petroleum)工作过,在该公司的CAD/CAM部门担任咨询顾问。后来我在MCS,一家CAD/CAM软件公司工作过。我在这些工作经历当中,积累了对于计算机软件、计算机图形学、数学和数控技术的丰富经验,同时,也发现制造企业对于数控仿真技术有很大的需求。于是,我萌发了开发一套数控仿真软件的想法,这个想法得到很多企业的支持。因此,在1988年,我离开MCS自己创业。我开发的VERICUT软件受到客户的欢迎,公司很快就有了收益,这样我就不需要去说服其他投资人来进行投资了。
CGTech已经平稳地走过了将近21年时间,在全球各地建立了分支机构,而时至今日,公司的命运仍然掌握在自己,而非投资人的手上,这一点让我感到幸运。
CGTech成立不久,就开始与Unigraphics(即现在的西门子PLM)和达索系统合作。1989年与Unigraphics建立了合作关系,而在1990年与达索系统建立了合作关系。因此,我们得到了这些大型CAD/CAM厂商的支持。几年以后,我们与PTC也成为合作伙伴。
CGTech的总部位于美国加州,目前,已经在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和中国等国家建立了分支机构。在中国,我们也有幸聘请了经验丰富的王宪斌先生作为我们中国公司的负责人,他创建了我们优秀的中国团队。
黄:请您介绍一下CGTech技术发展的历程。
Jon:VERICUT软件最早是基于Sun工作站的Unix操作系统。后来发展到PC,以及HP、IBM、DEC的工作站等平台。现在,几乎所有的客户都是在PC上使用VERICUT。
CGTech从数控代码的验证软件开始发展,后来开发出数控代码的仿真、优化软件,最近五年来,又开始进军复合材料制造和仿真领域,开发了支持复合材料中纤维铺放工艺的制造和仿真软件。现代的飞机上大量应用钣金加上纤维材料,例如碳纤维。五年前,我们的典型客户之一,波音公司邀请我们参与波音787飞机的研制项目,开发针对复合材料的制造和仿真技术。经过五年时间,复合材料制造与仿真已成为CGTech的核心业务之一。
CGTech发展的前十五年主要是针对切除材料的加工工艺,而近五年来,我们开始发展添加材料的加工工艺。对于碳纤维等复合材料,我们的软件不仅能够进行仿真,还可以直接进行纤维铺放的编程。复合材料的制造与仿真,成为CGTech发展新的增长点。
采访现场(中为王宪斌先生)
黄:CGTech二十年来引领全球领先的数控仿真、验证与优化领域,我想贵公司应该有足够的技术实力来开发一个优秀的CAM软件。为什么您没有这样做呢?
Jon:我以前做过CAM软件开发工程师,也的确有人建议我开发一个CAM软件。但我们与很多CAM软件公司都是合作伙伴,他们已经开发了很多优秀的CAM软件,我不认为这个世界还需要再增加一个CAM软件。因此,我们还是选择专注于数控仿真、验证和优化领域。我认为这种选择无疑是正确的。虽然做CAM软件可以赚一些钱,但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不断改进,是我们始终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同时,不进入CAM领域,也使我们可以更好地与所有CAM软件厂商合作。
黄:CGTech是否有直接竞争对手呢?现在一些CAM软件也具备了数控仿真功能,是否会对VERICUT形成一定的竞争呢?
Jon:VERICUT是非常独特的。虽然一些CAM软件也提供了数控代码的验证功能,但都只具备基本的功能,而且只能适应他们自己的CAM系统,对于多轴加工、铣车复合加工等复杂的情形不能进行准确和连续的仿真。几乎所有的CAD/CAM软件都会告诉客户,如果客户需要高级的数控代码验证、仿真与优化功能,应该购买VERICUT。有些软件公司也进入了数控代码验证的领域,但由于我们起步很早,已经在各个制造行业拥有了很多典型客户,赢得了客户的信赖,因此,竞争对手与我们的差距还很大。我们与客户建立了深入的合作关系,帮助客户大大提升了加工效率,能够支持各类CAM系统和机床。我们的数控仿真是完全基于实体造型技术,准确性更高。
黄:CGTech的主要客户群是大型制造企业吗?
Jon:我们最好的客户是那些制造复杂产品的大型制造企业,例如波音、空客、通用汽车等航空、汽车、消费品等行业的国际巨头企业,也包括为这些企业制造一级和二级零部件系统的制造商。另一方面,也有很小的企业,甚至只有一个数控编程工程师的企业使用VERICUT。目前,我们在全球的客户超过2000家,用户数超过10万。
黄:是否只有当制造企业要制造非常复杂的产品,需要应用五轴数控加工时,才有必要应用VERICUT?
Jon:我们最典型的用户的确是那些需要应用五轴加工、铣车复合加工或者四轴加工的企业。因为制造形状非常复杂的产品时,要想实现可视化很难,而机床又很昂贵。如果出现主轴被碰撞的事故,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但同时,我们也有很多客户应有VERICUT来进行三轴加工和车削加工的仿真。由于机床本身结构很紧凑,主轴与床身、冷却、润滑系统距离很近,因此,客户希望当他们开启机床进行加工的时候,能够拥有足够的信心,避免出现事故。如果一些客户只需要很简单的二轴加工,也许他们的确不需要VERICUT来进行验证和仿真,但客户仍旧可以应用VERICUT的优化功能,来提高加工效率。
黄:VERICUT有很多模块,包括数控代码验证、机床仿真,以及加工路径优化等功能。那么,VERICUT各个模块应用的比例如何?
Jon:所有客户都应用VERICUT的数控代码验证模块;至少有80%的用户应用VERICUT的多轴功能,仿真并验证四、五轴的铣削,以及铣削、钻削、车削的复合加工;有约80%的用户应用机床仿真功能;将近一半的用户使用优化功能。以上这些是客户应用的主要模块。此外,有90%用户应用AUTO-DIFF功能,即通过比较设计模型和VERICUT模拟“切削”模型,检测出零件过切和残余的材料。
黄:如果客户应用了VERICUT,贵公司是否就能确保,不会出现任何加工事故呢?
Jon:这一点我们会非常谨慎。我们并不能确保客户不会由于人为错误而造成事故,例如客户放错了刀具,或者使用了错误的原材料。因此,我们只能确保应用VERICUT能够避免数控代码本身的错误造成的事故和问题。
黄:CGTech在数控仿真领域已经发展了二十年。您认为该领域的技术发展趋势是什么?未来将有可能在哪些方面产生技术创新?
Jon:制造业将越来越多地使用复合材料,因此,原来使用金属切削的很多领域将会逐渐使用复合材料,因此,我们将进一步发展支撑复合材料铺放和缠绕工艺的软件,并将这种软件与切削加工的验证、仿真软件集成起来进行分析,因为今后产品中既有机械加工的零件,又有复合材料的零件。CGTech是目前全球唯一能够实现这种集成的软件公司,我们的地位非常独特。目前,我们正在与制造复合材料加工设备的企业进行合作,因为这些企业不擅长写软件,而专业软件开发正是我们的特长,所以,具有很好的互补性。
黄:很多CAM软件公司提供了专业的CAM软件,例如Delcam公司提供支持瑞士纵切机床的CAM软件,以及专业的制鞋CAM软件。那么,VERICUT有支持这些专业设备和专业CAM软件的加工仿真、验证软件功能吗?
Jon:有的。事实上,也正是因为有这么多专业的CAM软件,使得我们的研发部门非常忙碌。每当我们完成了一种新型机床的仿真、验证与优化程序开发,就又会发现有新的机床和CAM软件需要支持。机床企业的客户不断要求他们制造更加复杂、功能更强、主轴更多、子系统和功能部件更多的机床,因此新型的机床源源不断地出现,我们的软件开发工作也就只能永不停歇。
同时,航空、汽车和船舶行业复合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为制造商希望产品更轻,但强度更高。以往,复合材料的铺放和缠绕是手工完成,但这非常费时费力,因此,复合材料的自动铺放和缠绕机械的使用会越来越广泛。最近,我们的客户梅赛德斯?奔驰汽车公司就开发了用碳纤维材料的汽车。因此,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复合材料加工设备制造商。同时,现在,库卡、ABB等公司推出的机器人可以用激光对复合材料进行切割,VERICUT软件提供了相应的仿真和验证功能。另外,VERICUT软件还支持水切割、EDM(电火花加工)、线切割等非切削加工的机床。事实上,很多机床制造企业本身就是我们的用户,他们使用VERICUT来向用户仿真他们将开发的新型机床。最近,GE公司发表了一篇文章,介绍他们使用VERICUT来仿真他们的新型设备,并与客户进行沟通的案例。
黄:现在业界也有很多优秀的CAE软件,提供产品性能和加工过程的模拟仿真,而CGTech的优势是制造过程的仿真。那么,CGTech与这些CAE软件公司有什么合作吗?
Jon:有密切合作。例如,我们与一家专业的复合材料设计仿真软件提供商VISTAGY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他们的产品FiberSIM从事复合材料的设计仿真,而我们的VERICUT从事复合材料的制造仿真。
黄:现在,CAM市场和软件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因此,市场增长很慢。您认为CGTech所处的数控仿真市场发展趋势如何?
Jon:我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预言家。二十年前自己创业的时候,我认为公司大概能够生存一两年。因为当时很多CAD/CAM软件公司都拥有了实体造型技术,我认为他们可以应用实体造型技术来进行数控代码验证与仿真,所以等他们发展了这项技术,我们就难以生存了。但是,很有意思的是,二十年过去了,很多这些CAD/CAM软件公司已经不复存在,或者已经被并购,但我们公司却发展得很好。
平均来说,我们会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我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十分乐观。仍然会有更多的客户,需要更多各具特色的机床,我们的产品应用领域不断扩展,我们为客户提供的服务更加多样化,CGTech的运营机构也在不断扩展,例如,最近成立了底特律办公室。我们采用直销与渠道营销混合的模式,在不同地区采用的营销模式也因地制宜,保持了很大的灵活性,与客户建立了直接而密切的沟通与合作。我们拥有很多世界级的制造企业客户,他们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不断对我们提出新的需求和挑战,使我们能够与他们一起成长。
黄:请您介绍一下贵公司的收入结构。
Jon:我们的收入大约40%来自美国市场,35%来自欧洲,25%来自亚洲。各个区域市场的收入结构差别比较大。全球的收入中,软件维护收入占40%左右,服务收入占10-15%,剩下的是软件产品收入。我们的老客户比较多,因此,维护收入占有很大份额。不过在中国市场的维护收入比例还很低。很多客户是两三年升级一次,交纳相应的升级费。
黄:应用VERICUT需要比较强的专业技能。那么,贵公司如何帮助客户更好地应用VERICUT?
Jon:美国客户一般愿意支付费用,让我们帮助他们完成至少两个实际工件的加工仿真,让他们掌握整个验证、仿真和优化流程的操作,实现交钥匙工程。不过中国客户似乎希望供应商完全免费提供软件的配置和客户化服务,我认为这不太合理。
黄:现在中国制造业已经融入了整个全球市场,对出口的依存度很大。而国际市场不景气会直接影响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实现产业升级,成为中国制造企业应对当前经济不景气的唯一选择。您对于中国制造业如何实现产业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有何建议?
Jon:我先站在美国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美国的消费者购买中国产品的主要原因,就是价格便宜。但是,随着中国工人工资水平的提高,原材料成本的提高,中国产品的价格优势变得不想以往那么明显了。由于业务外包要付出额外的运输成本和运输时间,还会面临沟通,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所以,一些美国制造企业又逐渐将产品的制造转回美国,特别是一些复杂产品的制造。因此,这些美国制造企业会愿意考虑购买更加复杂的机器,来提高产品加工的效率。所以,从过去三年以来,我们发现,美国企业对具有复合加工能力的机床需求量迅速增长,因而,对我们的数控仿真和优化产品的需求量也相应增大。例如,通过应用我们数控代码优化软件来提高加工效率,提高表面质量和加工精度。
同样,我认为中国的制造企业如果要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力,就不能再靠低成本的劳动力,而是需要提高制造能力。因此,应当应用更多高级的机床装备,同时,也需要更多地应用我们的数控仿真和优化软件,避免在加工过程中,因为数控代码的错误,而毁坏机床,造成巨大损失。
黄:请王总介绍一下CGTech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王宪斌:CGTech在中国的子公司——北京新吉泰公司成立有两年时间了,我们在中国发展得很快。目前,我们在中国的客户主要是大型军工企业,尤其是在航空航天领域,例如沈飞、成飞、西飞、陕飞、哈飞、沈阳黎明等航空企业,此外,还有大型的电机制造企业,例如东方电机等,在船舶、兵器、电子、仪表、模具等行业也发展了一些客户。我们面临的挑战是中国企业采购软件的体制与国外企业不同。这些企业的软件采购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项目,因此,项目的审批周期比较长。
CGTech协办了由劳动保障部等六部委组织的第三届全国数控大赛,大约1000家企业和学校参加了比赛。最近刚刚在大连进行了决赛,此次决赛有来自28个省的607名选手参加,非常隆重,六部委和各个省的劳动厅领导出席了此次决赛。VERICUT是此次大赛唯一用于考试的国外软件。这次大赛使VERICUT在中国的知名度大大提升,很多高校采购了VERICUT。
黄:我想一定有很多大公司有意出高价并购CGTech,但您一直希望CGTech独立发展,对吗?
Jon:是的。我们在全球建立了优秀的团队,也有很好的分销渠道,发展了很棒的客户群,业务稳步成长。因此,我和员工都认为公司独立发展是一个正确的方向,我们都工作得很愉快。大部分员工都在CGTech工作了很长时间。稳定的员工队伍使客户对我们充满信心。而我们业界的一些公司被不断地并购,逐渐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客户的忠诚度。有些大公司不断并购其他公司,有时候会让这些公司继续独立发展,有时候会进行整合。有时候大公司进行并购,只是看中了小公司的客户群,并购之后,变毁掉了这个小公司。这些举措都会对用户造成伤害。因此,我们希望独立发展。
黄:CGTech是否有上市的计划,或者并购其它公司,以便实现更快的发展,或者扩大客户群呢?
Jon:目前还没有上市的计划,上市公司必须关心每个季度的营业额是否增长,因此必须注重短期行为,我认为这很危险,一些上市公司甚至为了虚报业绩而造假,所以,我不喜欢这样。我更加关注公司的长期发展,关注公司的员工和客户,希望CGTech能够一直受到客户的信赖。我认为通过并购发展很难成功。这些年,出现过一些小公司与我们竞争,但过一段时间这些公司就消失了。因此,也不值得我们去并购。我觉得简单才是美,因此,不想把公司结构搞得很复杂。
黄:您是否把CGTech当作自己的一个孩子?
Jon:我认为CGTech能够成长到今天,并不是仅仅是因为我,而是因为所有遍布全球的员工,所有的技术人员、销售人员、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我认为每个员工都很重要,即便是专门负责转接电话的员工都很重要,因为这涉及到客户对CGTech的满意度。
后记:
Jon是一个创业家(Entrepreneur),也是一个技术专家和管理实践者。他不同于很多美国公司的职业经理人,他具有深厚的工程背景,热爱和专注于自己的事业,关注客户的应用,踏踏实实地发展自己的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其实,中国制造业的成长,也需要很多像Jon这样的企业家。
伴随着全球制造业的发展,CGTech在数控代码的验证、仿真与优化领域独占鳌头,又在复合材料制造和仿真领域实现了拓展。伴随着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CGTech将在中国取得更大的发展。
黄培与Jon Prun先生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