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的经济形势可谓跌宕起伏,而现在仍然处于一个不稳定的,动态多变的状态。那么,中国制造业的整体复苏前景如何?在当前状况下,制造企业应当如何转型?如何考虑自身的信息化策略?带着这些问题,近日,e-works黄培博士专访了Infor亚太区总裁陈源瀚先生和大中国区总经理余启昌(KC Yee)先生。
一、中国制造业整体复苏尚待时日
为应对这场几十年一遇的经济危机,各国普遍采取了积极财政和宽松货币政策,并开展政府投资项目。在货币流动性的推动下,全球股市出现持续上涨,投资者信心也日渐提升,但是对于中国制造业能否在短期内恢复元气,业界众说纷纭,一时难有界定。
陈源瀚先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我认为中国制造行业复苏与否还需参看美国经济,中国制造业不可能单靠政府的基础建设投资就能够复苏,目前,虽然中国政府的基础建设投资很大,但是,对拉动老百姓的消费力度不大,所以美国的消费依旧带动全球消费,出口对于中国制造业的复苏至关重要。目前,中国高端的产品与世界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中国制造业在研发、技术等关键环节上还略显薄弱。像中国的重工业出口,例如飞机、汽车等还没有走向全球;一般轻工业、加工制品则要视美国、欧洲的经济复苏的程度。整个全球经济的大气候还没有完全恢复,因此,中国制造业的整体复苏还需要等待时日。”
INFOR亚太区总裁陈源瀚先生
二、经济危机促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受研发能力弱、管理粗放、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中国制造业就已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压力。2008年,由美国次贷引起的金融危机自爆发以来很快席卷全球,国际经济的衰退给中国的经济稳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尤其是中国的制造业更是雪上加霜。鉴于此,中国政府加大了对“铁、工、机”三大项目的投资力度来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随着投资力度的加大加快了产业升级的步伐,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目前,中国制造业已经开始逐步回升。
谈到这场金融危机给中国制造业带来的“后劲”,Infor大中国区总经理余启昌认为,经过这次金融危机的洗礼,中国制造企业会更加注重实现转型升级,汽车行业就是一个典型。今年,中国的汽车产量已经超过1000万辆,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生产国和市场,中国汽车行业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INFOR大中国区总经理余启昌(KC Yee)先生
三、不稳定经济环境下,中国制造企业的信息化之道
市场经济的残酷性促使制造企业的管理者们思考,应如何突破金融危机带来的困境,保持长期稳定发展?
1、企业仍然需要信息化作为支撑。金融危机当前,虽使制造业的利润锐减,但仍然需要信息化投入。陈源瀚认为,“从全球的大环境来看,亚太的ERP环境将会愈来愈好,ERP市场也会变得愈来愈成熟。对于制造企业而言,管理层根本就离不开应用软件来管理企业。因此,越来越多正在进行转型升级的制造企业会需要信息化作为支撑,因此,对于INFOR这样的专业管理软件厂商,会到来新的发展机遇。”
2、流程行业信息化亟待提高。余启昌认为,目前中国流程行业的信息化还没有跟上去,发展还不到位。他指出:“医药、粮食、化工等类型的行业管理还比较滞后,最主要还在管理和质量上,量大管理就难。所以流程行业的信息化的实施迫在眉睫。Infor有很好的针对流程行业的解决方案,全球最大的奶制品、食品行业都是用INFOR的ERP软件。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我们将积极推进该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广泛应用,更好地服务流程行业。”
3、企业应当选择与自身匹配的信息化DNA。每个国家的企业都有自己的特性,每个行业都有自身的特点,所以,企业在选择信息化软件时,应当选择与自身相匹配的信息化DNA,这样的软件才能与企业流程更加契合。陈源瀚指出:“INFOR拥有支撑各个制造行业的专业产品,例如面向机械、汽车、食品、医药等行业的ERP软件,实施迅速,性价比搞,需要客户化的地方比较少,因此,客户的总体拥有成本低。INFOR还有BI、PLM、企业绩效管理、SCM、EAM等的软件,并可通过Open SOA帮助企业实现业务系统的集成。”
4、企业需要随需而变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余启昌认为,制造企业在不稳定的经济环境下,自身必须随机应变,快速响应市场的变化,因此,也要求信息化解决方案能够随需而变。他认为,“Infor具有十分丰富的产品线和解决方案,能够根据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并随着客户的不断成长而提供专业的信息化服务。因此,一些INFOR成立之前就购买了被INFOR并购软件的老客户,十多年过去了仍然还是INFOR的客户,这充分说明我们的产品没有卖错,他们也没有买错。我们7万个顾客买了正确的工具和解决方案,只有选对了才能有助于企业深化发展。”
四、信息化厂商应帮助制造企业逐步向知识型企业转轨
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中国制造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使得企业逐渐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向知识型企业,精益管理转型。因此,信息化厂商应当在帮助制造企业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帮助企业实现管理变革。余启昌强调,管理软件厂商应当明确自身的定位,不能用一套软件包打天下;必须正确地引导企业,而不能误导企业。他认为,ERP是企业的管理工具,管理软件厂商在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应当向企业进行知识转移。余启昌强调:“我们希望能将知识转移给客户,那才是给客户最好的服务。INFOR是国际性的公司,拥有7万个客户。我们从这些客户中汲取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会将把这些知识和经验传递给客户,帮助企业提升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同时,我们也会在实施和服务过程中,帮助制造企业集聚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使得企业能够在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同时,体现自身的管理特色。”
余启昌先生简介:
余启昌先生现任INFOR大中国区总经理。他在亚太地区的软件及IT行业内拥有超过25年的销售及管理经验,曾经在多家知名公司任职,包括JD Edwards、Atos Origin、System Software Associates和IBM。他在解决方案销售、大客户管理、间接销售渠道和跨多行业联盟方面有着被认可的业绩记录。加入Infor之前,Yee曾担任Serena Software亚太区副总裁,这是一家领先的生命周期管理软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