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VIDIA GTC 2023:多措并举,深入融合AI价值链

2023-03-28e-works王聪

2811阅
在3月21日晚间,英伟达CEO黄仁勋在2023年GTC开发者大会上发表了主题演讲,介绍了英伟达在AI领域的最新进展,包括全新的量子计算系统、云服务平台、视觉图像系统等,以及这些技术将如何影响每个行业和日常生活。
       众所周知,作为全球一年一度的行业盛宴,NVIDIA GTC向来都是全球AI领域的晴雨表和风向标,目前进入到第14个年头的GTC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AI大会之一。本次大会有超过650场会议,在3月21日晚间,英伟达CEO黄仁勋在2023年GTC开发者大会上发表了主题演讲,介绍了英伟达在AI领域的最新进展,包括全新的量子计算系统、云服务平台、视觉图像系统等,以及这些技术将如何影响每个行业和日常生活。此外,包括DeepMind、Adobe、Netflix、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等企业和机构的行业领导者的头脑风暴也在持续上演,例如黄仁勋和OpenAI联合创始人Ilya Sutskever的炉边谈话,ChatGPT正是OpenAI的产品,上线短短两个月,ChatGPT的用户数就破亿,成为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消费级应用程序。

无
图 英伟达CEO黄仁勋在2023年GTC开发者大会上发表主题演讲

探索人工智能源动力,开辟AI的iPhone时刻

       “我们正处于AI的iPhone时刻,”黄仁勋说道,“初创公司正在竞相打造颠覆性产品和商业模式,而科技巨头们也在寻求突破。”他表示,新的AI技术和迅速蔓延的应用正在改变科学和各行各业,并为成千上万的新公司开辟新的疆域。这将是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一次GTC。

       NVIDIA技术是AI的基础,黄仁勋讲述了NVIDIA如何在生成式AI变革初期就已参与进来。早在2016年,他就向OpenAI亲手交付了第一台NVIDIA DGX AI超级计算机——支持 ChatGPT 的大型语言模型突破背后的引擎。

       黄仁勋表示,最初作为AI研究仪器使用的NVIDIA DGX超级计算机现已在世界各地的企业中全天候运行,用于完善数据和处理AI。《财富》100强企业中有一半都安装了DGX AI超级计算机。

       首先,英伟达宣布和Quantum Machines推出DGX Quantum,这是首个结合GPU和量子计算的系统,使用新的开源CUDA Quantum软件平台,该系统为从事高性能和低延迟量子经典计算的研究人员提供了革命性的新架构。其中最主要的是H100 NVL,它将英伟达的两个H100 GPU拼接在一起,以部署像ChatGPT这样的大型语言模型(LLM)。“当前唯一可以实际处理ChatGPT的GPU是英伟达HGX A100。与前者相比,现在一台搭载四对H100和双NVLINK的标准服务器速度能快10倍,可以将大语言模型的处理成本降低一个数量级。”黄仁勋说。

无
 
       其次,英伟达宣布推出NVIDIA DGXTM Cloud,这是一项AI超级计算服务,能让企业立即访问为生成式AI和其他突破性应用程序训练高级模型所需的基础设施和软件。企业可按月租用DGXTM Cloud集群,确保快速轻松地扩展大型多节点训练工作负载的开发,而无需等待通常需求量很大的加速计算资源。微软Azure预计将在下个季度开始使用DGXTM Cloud,并且该服务将很快扩展到谷歌云。

       值得一提的是,英伟达还发布了全新的BioNeMo云服务,用于定制AI基础模型,以加速新蛋白质和疗法的创造,以及基因组学、化学、生物学和分子动力学领域的研究,安进和其他十几家生物科技初创公司已经接入该服务。

       同时,英伟达还公布了CV-CUDA测试版,这是一个用于云规模计算机视觉的开源GPU加速库。黄仁勋透露,微软、腾讯和百度等公司都正在采用CV-CUDA进行计算机视觉AI研究。

       最后,英伟达宣布了一项突破——将加速计算带入计算光刻领域,使ASML、台积电和Synopsys等半导体领导者能够加速下一代芯片的设计和制造。

谱写Omniverse进化论,Omniverse蓝图进一步拓展

       为了让世界各地的创作者和开发者跨工具、跨应用的进行协同设计,NVIDIA在2019的GTC大会上发布了测试版Omniverse开放式3D设计协作平台。在持续更新和不断完善下,如今的Omniverse已成长为超过10万用户的成熟平台。
 
       本次NVIDIA宣布将为部分企业提供NVIDIA Omniverse Cloud。并选择微软Azure作为Omniverse Cloud的首家云服务商。微软Azure将能支持企业在享有Azure云服务的规模分析特性与安全性的同时,访问全套Omniverse软件应用及NVIDIA OVX™计算系统。

无
 
       从设计与工程到智能工厂,再到市场营销,Azure支持的全新Omniverse Cloud订阅服务,可赋能汽车行业的团队轻松实现数字化工作流,包括连接3D设计工具以加速汽车开发、构建汽车工厂的数字孪生以及运行闭环仿真环境测试汽车性能等方面。

       此平台即服务(Platform-as-a-service,简称PaaS)产品可帮助企业整合核心产品开发与业务流程的数字化转型进程。

       NVIDIA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表示:“有朝一日,无论是大型物理设施,还是用户手中的消费品,每一个制造产出的物品都将拥有相应的数字孪生,以构建、运行和优化相关物品。NVIDIA Omniverse Cloud生逢其时,作为可用于连接数字和物理世界以推动工业领域数字化进程的操作系统,可用于当前正在建设中的、规模达数万亿美元的工厂,涵盖了新型电动汽车、电池以及芯片等领域。”

       基于Omniverse Cloud,NVIDIA与微软携手,为客户提供了一套可用于设计、开发、部署和管理工业元宇宙应用的全栈式云环境和平台功能。此外,客户可通过Omniverse Cloud, 连接并使用NVIDIA合作伙伴生态系统的相关产品。

       ·Omniverse Cloud由NVIDIA OVX计算系统驱动,可赋能企业开发人员自定义平台即服务中提供的基础应用:
       ·Omniverse USD Composer(原Omniverse Create):可用于组装基于通用场景描述(USD)框架的应用、整合工业虚拟世界、创建数字孪生。
       ·Omniverse USD-GDN Publisher:可将产品适配器等交互式USD应用部署至NVIDIA Graphics Delivery Network,以通过流式传输在任何地点的任何设备提供先进的3D体验。
       ·NVIDIA Isaac Sim:可用于AI机器人训练和仿真。
       ·NVIDIA DRIVE Sim:可用于自动驾驶汽车测试和验证。
       ·Omniverse Replicator:可生成3D合成数据,用于提升计算机视觉AI网络训练速度和精度。

随时随地化灵感为现实,推出性能与灵活性兼顾的底层算力平台

       NVIDIA于今日发布六款面向笔记本电脑和台式电脑的全新NVIDIA RTX™ Ada Lovelace架构GPU,满足创作者、工程师和数据科学家对AI、设计和元宇宙新时代的需求。

无

       通过全新NVIDIA RTX GPU以及用于构建和运行元宇宙应用的平台NVIDIA Omniverse™,设计师可以在将概念变成现实之前对其进行模拟,规划人员可以在建造整个工厂之前将其可视化,而工程师可以实时评估他们的设计。

       NVIDIA RTX 5000、RTX 4000、RTX 3500、RTX 3000和RTX 2000 Ada架构笔记本GPU具有开创性的性能,其效率是上一代产品的2倍,可满足最严苛的工作流程需求。用于台式电脑的NVIDIA RTX 4000 Small Form Factor (SFF) Ada架构GPU采用新的RT Core、Tensor Core与CUDA® Core并具有20GB显存,能够以一张小型显卡提供惊人的性能。

       最新NVIDIA RTX Ada架构GPU可为当今高度协作化的内容创作、设计和AI工作流程提供所需的加速算力。新一代桌面工作站搭载高端NVIDIA GPU、智能网络与最新英特尔CPU,可推动新一轮产品与建筑设计、AI增强型应用以及工业元宇宙内容的创新浪潮。

       全新RTX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GPU采用Ada架构的最新技术,包括:

       ·  CUDA核:单精度浮点吞吐量比上一代提高2倍。
       ·  第三代RT Core:吞吐量比上一代提高2倍,能够同时运行光追与着色或光追与降噪。
       ·  第四代Tensor Core:AI训练性能比上一代提高2倍,并扩大了对FP8数据格式的支持。
       ·  DLSS 3:通过AI提升数倍性能,使实时图形的真实性和互动性达到新的水平。
       ·  更大的GPU显存:RTX 4000 SFF提供20GB显存和超过上一代产品的带宽。这款GPU能够更加快速地传输进出显存的数据,从而提高图形、计算和渲染性能。全新NVIDIA RTX Ada架构笔记本GPU提供高达16GB的图形显存,可处理最大的模型、场景、程序集和领先的多应用工作流程。
       · 扩展现实能力:RTX 4000 SFF和全新NVIDIA RTX笔记本GPU为高分辨率的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设备提供支持,并提供体验精彩AR、VR和混合现实内容所需的高性能图形。
 
责任编辑:王聪
读者评论 (0)
请您登录/注册后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