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上海市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正式开幕,节卡机器人作为闵行区代表,携乒乓球机器人应用和便携式多功能教育实验箱亮相展会现场,分展现了“产学研融合”的创新成果,吸引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报道。
展会现场,钢琴白机械臂灵巧舞动,精准发球击倒中轴线上作为静态标靶的10组机械臂模型。乒乓球机器人与人类选手轮番上阵,动用各自的“大脑系统”实时分析击球轨迹、旋转速度等多项运动参数,为观众展开一场兼具科技性与观赏性的乒乓球竞赛。
乒乓球机器人应用,由上海交通大学和节卡机器人共同开发,展现了闵行区“产学研用”四位一体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于2024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的赛项。
“乒乓球机器人应用,融合了人工智能及多模态感知算法,同时集成视觉感知、轨迹优化、外部轴协同控制三大子系统,实现了工业级协作机械臂在高速动态场景下的精准运动控制。”中国机器人大赛乒乓球机器人赛项负责人庞浩向现场观众介绍道。

为了本次展示互动,上海交大老师和数字山海社团学生创新调试该套乒乓球机器人应用,增强观众互动体验。相较于先前的乒乓球机器人应用,本次展示的系统能够通过建立击球策略模型,实现对指定坐标的精准击球。人机面对面轮流击球的设计增强了交互性,让体验者有更强的参与感,为传统乒乓球运动注入科技与文化的新内涵。
节卡机器人还展示了便携式多功能教育实验箱,为观众提供了深入了解工业机器人核心原理与操作技能的机会。这一工作站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灵感来源于典型的工业应用场景,可在单个箱子内实现搬运、码垛、涂胶、装配、上下料等典型应用。工作站配备虚拟仿真软件,支持数字孪生功能,并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满足“先理后实”、“先虚后实”、“虚实同步”等一体化教学需求。

节卡机器人创始人之一言勇华表示:“凭借在工业领域的技术实力和深厚的创新方案积累,节卡机器人一直在通过‘产学研融合’的模式,深度融合节卡机器人在工业领域的成熟应用赋能产学研用端,推动职业技能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为培养未来的科技人才贡献力量。”
近几年,节卡机器人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参与支持了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创新大赛、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等国家级大赛细分赛道,全面涵盖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领域。每一年的赛事演进,反过来赋能节卡机器人将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新规范纳入公司体系化培训资源。

作为一家聚焦于新一代协作机器人本体与智慧工厂创新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节卡机器人自2014年成立以来,始终走在智能制造发展的前沿。公司研发中心位于上海,生产基地位于江苏常州,并在深圳、中国香港、日本名古屋、德国纽伦堡等地设立分支机构,业务覆盖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
节卡机器人在汽车、电子、半导体、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实现了广泛应用。例如,在汽车及零配件行业,节卡机器人与丰田系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数百台协作机器人被部署在丰田汽车零部件制造工厂的多条产线上,实现研磨、上下料、锁螺丝、检测、装配等工作。在3C电子行业,节卡协作机器人凭借图形化编程、拖拽示教等功能,大大降低了工厂使用机器人的门槛,帮助用户实现柔性生产。
此外,节卡机器人还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例如,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中,节卡协作机器人被应用于“反射面激光靶标维护机器人”项目,实现在大坡度、人工难以到达的反射面上执行“中国天眼”(FAST)的运营维护工作。
在践行“双碳”目标方面,节卡机器人通过优化产品机械结构、提高负载自重比,实现高能效、低能耗。同时,节卡机器人还为锂电、新能源汽车、光伏等头部企业提供技术与解决方案,护航新能源行业发展。
节卡机器人在上海市职业技能大赛中的精彩展示,不仅体现了其在工业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全球化布局,也彰显了“产学研融合”的创新成果。
作为一家致力于“解放人类双手,点亮智慧火花”的企业,节卡机器人正在以新质生产力为翼,擎动全球工业智造的跃迁。未来,节卡机器人将继续以创新为驱动,为全球用户提供更高效、更智能的机器人解决方案,推动产学研用多端发力,助力各行各业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