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多重推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一路高歌猛进,已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领军力量。
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市场延续良好发展态势,产销同比分别增长25.3%和26.2%。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不仅促使我国汽车产业的产品结构发生深刻改变,还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共进。从上游的锂、钴等原材料供应,到中游的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制造,再到下游的整车生产与销售服务,我国已构建起完整且极具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此外,技术的进步使得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充电速度等关键性能指标也在不断提升。一些车企推出的新车续航里程已突破1000公里,部分车型更是实现了快充10分钟,续航增加数百公里的卓越性能,大大缓解了消费者的“里程焦虑”。电池回收与梯次利用技术也取得了积极进展,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智能驾驶作为汽车产业智能化发展的核心方向,我国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随着技术研发不断深入推进,产业生态逐步完善,2024年我国乘用车L2级及以上智能辅助驾驶的渗透率达到55.7%,智能驾驶正从概念逐步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目前,新能源汽车与智能驾驶技术二者相互融合、相辅相成,共同推动汽车产业朝着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大步迈进。新能源汽车为智能驾驶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更为理想的载体。相较于传统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更易于实现智能化控制。其电池系统能够为智能驾驶系统和其他车载智能设备提供充足稳定的电力支持。反之,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也进一步提升了新能源汽车的产品竞争力和用户体验,拓展了新能源汽车的应用场景。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汽车产业的深度融合,汽车正从单纯的交通工具向移动的智能空间和服务平台转变。通过车与车、车与人、车与基础设施之间的互联互通,为人们的出行带来更优质的体验。
2025上海车展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我国汽车产业智能化、电动化发展的宏伟蓝图。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与智能驾驶技术的引领下,我国汽车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对于我国汽车产业而言,要在全球竞争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攻关,持续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产业生态,加强产业链中各方的联系,推动我国汽车产业“走出去”,不断提升我国汽车产业在全球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为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