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早期的小模型、小算力、小数据,到如今大模型、大算力、大数据的时代,AI经历了曲折发展,迎来了爆发式增长。调研显示,AI市场规模预计从2022年的869亿美元飙升至2030年的1.3万亿美元,其发展潜力巨大,吸引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当人工智能驱动的算力革命席卷全球,一家低调的“技术守护者”正以积淀深厚的测试测量底蕴,为数据中心、高速互连、智能汽车等前沿领域破解可靠性与效率难题。在独立运营十周年之际,是德科技(Keysight)再度亮剑,发布KAI(Keysight AI)解决方案——当全球AI算力竞赛进入“万卡集群”时代,隐藏在数据洪流背后的信号完整性、网络可靠性、能效优化等难题,正成为这家测试测量巨头的新战场。
十年转型:是德科技的“隐形进化论”
“一提起是德科技,大家脑海里首先浮现的就是示波器、信号源、频谱仪这些硬件”,是德科技大中华区市场总经理郑纪峰在开场演讲中回顾公司历史时坦言。这家以示波器等测试仪器起家的企业,在经历惠普分拆、安捷伦时代后,最终在2014年以专注于电子通讯、半导体、计算机等领域的“电子信号专家”身份独立上市。

是德科技大中华区市场总经理郑纪峰
而在过去十年中,是德科技进行了诸多变革,逐步转变成一家提供以软件为中心的测试解决方案的厂家。通过超20起并购,是德科技不断将业务从物理层测试向协议栈上层延伸——收购Ixia,实现通讯协议七层的全面覆盖;将Scienlab收入囊中,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并购Cliosoft,强化了软件实力。如今,与思博伦通信、新思科技光学软件解决方案的并购也在稳步推进,是德科技正不断完善自身解决方案,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硬核并购+垂直整合”的模式,使其成为全球少数能提供从芯片级信号分析到数据中心级网络仿真的企业。

是德科技发展历程重要瞬间(源自:是德科技)
十年来,是德科技在多个关键领域迈出了坚实步伐。2018年,首届Keysight World盛大举办,共探通信、AI、云计算、汽车等最新的行业趋势和解决方案。如今,其已成为汇聚全球行业精英、共探前沿趋势的年度盛会。“我们在上海汽车城投建的实验室,设备价值超千万,用户可免费预约测试。”从联合创建6G-SANDBOX平台,到与NVIDIA 6G研究云平台合作,再到国内新能源汽车实验室的落地,是德科技正试图将全球技术资源与市场需求深度绑定。这一系列里程碑事件,见证的是德科技在电子通讯、半导体、计算机等领域的深耕不辍,以及对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敏锐把握。
AI算力“三重门”:测试方案如何破解行业痛点?
“万卡集群投资额从数十亿到数百亿,但GPU有60%时间在等待数据传输。”当李坚接过话筒,现场气氛陡然转向技术纵深,聚焦于AI市场的现状与未来趋势。这位是德科技大中华区高速数字市场部经理用一组数据直击行业痛点。带宽爆炸:未来五年,数据中心带宽将从400G/800G跃升至1.6T/3.2T;GPU利用率困局:GPU实际计算时间不足40%,大多时间消耗在数据传输等待上;数据中心故障率危机:大规模集群训练需大概每数小时保存一次状态,43%的训练任务可能因网络或硬件故障中断。

GPU利用率&数据中心故障率(源自:是德科技)
技术趋势背后是测试需求,李坚将AI基础设施的挑战拆解为三个层面。一是物理层极限,当信号速率突破200G,PCB板损耗、光学器件温漂、电磁干扰等问题频发;再是网络层复杂度,万卡集群形成全互联网络,传统“南北向”的均衡网络流量转向了“东西向”的脉冲流量;以及能效比瓶颈,据估算,一个10万卡集群每年耗电量约为1.59太瓦时,相当于一座中型城市用电量。

是德科技大中华区高速数字市场部经理李坚
针对AI市场的痛点与需求,是德科技推出KAI系列产品解决方案,涵盖计算、互连、网络、能效四个层级,形成相对完整的产品矩阵,覆盖了数据中心里的主要应用场景。
224G光采样示波器N1093系列聚焦物理层,主要用于互连时的光电模块验证,将单通道测试带宽提升至行业领先的224G,集成时钟恢复模块和“采测分离”架构。该设备支持硅光、LPO、CPO等新型封装技术。
1.6T互连与网络性能分析仪支持物理层到网络层全面测试,兼顾物理层误码与网络层协议,不仅实现1.6T误码率测试,更创新性地集成FEC前向纠错验证和流量调度协议测试功能。其双光模块并行测试架构配合40W供电能力,可以高速高效地完成光模块物理层到网络层的全面验证。
KAI数据中心构建器(DCB)则深耕网络层与应用层,主要基于AresONE硬件平台,多台AresONE设备可级联提供数百个测试端口。其独创的“集合通信”和“脉冲压力”测试模式,能准确评估网络在突发流量下的健壮性。该方案面向阿里云等云厂商,使网络调优周期大幅缩短。

KAI系列解决方案三大核心产品(源自:是德科技)
KAI系列新品的推出,充分彰显了是德科技在AI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和创新能力,旨在从物理层到网络层再到应用层,全方位解决AI数据中心面临的问题,助力AI产业克服技术瓶颈,实现更高效、更稳定的发展。
生态布局与市场展望:从标准攻坚到全域赋能
AI革命从来不是单兵作战的游戏,而是需要整个产业生态的协同进化。当下,是德科技以推动AI产业生态协同创新为重点战略,通过深度布局跨领域技术合作与标准化进程,持续赋能AI基础设施的可靠性与效率提升。
“我们的产品已在头部客户中进行了深度验证。”李坚透露。同时,是德科技已加入AI-RAN联盟、以太网联盟、PCI-SIG等多个行业组织,并与NVIDIA 6G研究云平台合作,使得研究人员能够利用是德科技的全套端到端网络仿真功能来开发和验证优化无线通信接入的新方法。此外,是德科技通过参与发起6G-SANDBOX计划(联合欧洲16家机构),加速6G与5G-Advanced技术的前沿研究,并依托其全球四大汽车实验室(上海、斯图加特、底特律、东京)深化车联网与智能驾驶领域的测试解决方案覆盖。针对技术标准化需求,是德科技也协同产业伙伴完善UALink等新兴协议的物理层与协议层规范,助力行业突破单一厂商生态依赖,构建开放互联的技术底座。

生态合作与行业标准推进(源自:是德科技)
郑纪峰也表示,KAI并非独立产品线,而是整合公司十年技术积累的解决方案集。从Keysight World到6G-SANDBOX,是德科技始终与产业同步演进。据IDC预测,到2030年AI将为全球经济贡献19.9万亿美元。郑纪峰认为,随着AI向工业、医疗等场景渗透,测试需求将呈现“泛在化、实时化、智能化”趋势。未来的测试设备不仅要发现问题,更要预测问题。是德科技正在研发基于AI的自主诊断系统,让测试仪器具备自我进化能力。
“当然,AI是方兴未艾的,它是目前相对阶段的重要技术,将来的市场到底有多大?将来怎么定义这个市场,可能将来万物皆可被称为AI。”展望AI市场,其发展前景不可限量,且应用边界将不断扩展。KAI的推出不仅是对现有解决方案的体系化梳理,更标志着是德科技对AI市场需求的深度响应。是德科技也将持续完善KAI框架,动态适配AI技术演进带来的新需求,确保解决方案始终处于行业前沿。
结语:当AI遇见“老牌测试专家”
从1939年惠普车库里萌芽的技术火种,到2025年KAI解决方案构建的算力基建版图,是德科技用86年时间证明了一个真理:在科技浪潮中,真正的“基础设施”往往隐形于聚光灯外,却决定着整个行业的天花板高度。从现场技术展示到问答交流,折射出的是AI产业发展的阶段变迁。当行业度过野蛮生长的“堆算力”时期,开始进入追求ROI的“精耕时代”,可靠性、能效比、运维成本等要素正成为核心竞争力。
是德科技的转型之路颇具启示:通过十年持续并购整合,将硬件优势转化为软硬协同的全栈能力;抓住AI算力规模扩张与效率痛点的时间窗口,推出垂直化解决方案。这种“产业需求驱动技术演进”的逻辑,或许正是其稳居测试测量龙头位置的关键。
站在十年节点回望,这家拥有八十余年技术积淀的企业,正试图在AI时代谱写新章,而KAI的发布,或许只是序章的第一个起始符。随着AI算力竞赛进入深水区,这场发布会或许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端——当所有目光聚焦于大模型参数、算力规模时,“是德科技们”正在用采样示波器的探头、网络分析仪的端口,默默丈量着AI世界的物理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