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从技术突破到行业普惠,华为全闪存Pro+加速释放AI数据价值

2025-07-08e-works 王聪

412阅
在华为中国政企数据存储解决方案销售部部长唐浩看来,极简全闪数据中心Pro+的发布重新定义AI时代数据基础设施的新范式,为商业市场注入了数智化转型新动能,其不仅是华为“闪存普惠、一站购齐、极简易用、数智加速”的理念延伸,更是日后助力企业AI应用加速落地和数据价值全面释放的决心体现。
       在数智化浪潮席卷千行万业的今天,AI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带来商业格局的重塑。从AR模拟化学反应的智慧课堂,到机器视觉替代传统质检的无人工厂,以及AI辅助分析影像的远程医疗。AI正在深度渗透到教育、制造、医疗等行业的核心场景,推动各行业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实现业务效率提升与数智化能力跃迁。

       需要注意的是,在AI应用热潮的背后,其引发的数据存储压力也同样不容忽视。企业在部署AI应用的过程中会产生海量数据,包括科研实验数据、高清质检图像、电子病历档案等,这些数据不仅总量庞大,且具有实时性要求高、非结构化数据占比大、访问频率高等特点。传统存储设备在处理这些数据时,往往面临性能不足、响应迟缓、成本高昂等问题,难以满足AI应用对数据读写速度和可靠性的要求,成为制约企业AI落地,释放数据价值的瓶颈之一。

       为了让企业“存、管、用”好这些数据,华为在去年8月正式发布了面向极简全闪数据中心暨伙伴先锋行动,以系列产品及行业方案帮助企业筑牢数据存储底座。日前,华为对该方案进行了Pro+升级,不仅推出了全新的产品及解决方案,还对教育行业落地的标杆样板点进行了正式揭幕,通过树立行业灯塔,加速企业数智化转型升级。在华为中国政企数据存储解决方案销售部部长唐浩看来,极简全闪数据中心Pro+的发布重新定义AI时代数据基础设施的新范式,为商业市场注入了数智化转型新动能,其不仅是华为“闪存普惠、一站购齐、极简易用、数智加速”的理念延伸,更是日后助力企业AI应用加速落地和数据价值全面释放的决心体现。
 
华为中国政企数据存储解决方案销售部部长唐浩
图 华为中国政企数据存储解决方案销售部部长唐浩

坚持普惠初心,以技术创新引领存储产业生态

       “根深则叶茂,源浚则流长。”伴随着AI技术深度融合行业场景,全面赋能研、营、供、销、服等关键环节,企业数字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这其中,闪存存储凭借其高性能、低功耗、高可靠的优势,在企业多个关键业务领域被广泛使用。根据Gartner的数据显示,预计到2026年,全球全闪存储市场占比将超90%。

       但不可否认的是,虽然不少企业已经意识到闪存的技术优势,但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离“普惠”的目标仍存在不小的差距。数据显示,全球存储市场的闪存占比为53.9%,在中国市场这一数字仅为36.5%。华为数据存储产业发展部部长戈前程介绍,这是由于成本与认知的双重矛盾,导致企业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窘境。

       戈前程解释一方面,目前全闪存盘每TB的成本仍是机械盘的3-6倍,虽然使用全闪存存储后业务效率将带来大幅度提升,但初期投入压力仍然导致很多企业望而却步。另一方面,企业对于全生命周期成本的概念关注不足,很多企业聚焦硬件采购成本,却忽视了能耗、维护、升级等长期支出。以能耗为例,全闪存存储能耗比传统机械盘降低60%以上,实际上3-5年全生命周期的成本显著低于传统存储。这种短期投入与长期收益的认知错位,成为阻碍全闪存普惠的障碍之一。
 
华为数据存储产业发展部部长戈前程
图 华为数据存储产业发展部部长戈前程

       这也是为什么华为提出“全场景闪存普惠”的原因。戈前程介绍通过全闪存的方式对企业数据中心资源进行整合,架构进行重构,可以应对未来业务多样性的需求,让企业所持的每bit数据更快、更绿色、更持久。例如凭借领先的重删压缩技术,以及在闪存介质和算法上的创新,华为最新发布的新一代OceanStor Dorado 3000融合全闪存存储通过数控分离技术,以领先业界50%的性能,可以让用户以低成本享受全闪存的优势。

       在如何改变用户认知,打通闪存普惠“最后一公里”这个问题上,戈前程认为从行业场景为维度打造标杆应用,能够更直观地强化用户对于全闪存的优势的理解。作为教育行业的重要创新实践,发布会现场同步举行了中央戏剧学院“智能艺术教育空间”样板点揭幕仪式。华为与中央戏剧学院联合打造的该样板点,集成AI动作捕捉、戏剧艺术空间全要素数据采集、空间视化实时渲染、跨空间数据流通与极简运维能力,为艺术教育教学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中央戏剧学院“智能艺术教育空间”样板点揭幕仪式
图 中央戏剧学院“智能艺术教育空间”样板点揭幕仪式

全面创新迭代,融合“数智基因”满足行业多样化需求

       目前,华为在商业市场持续加大投入,基于用户痛点与合作伙伴共同完成各行业深度的智能化试点应用。从OceanStor Dorado系列产品迭代到极简全闪数据中心Pro+方案演进,已惠及多个群体,包括2,000余家医疗用户、500余家教育用户及2,000余家制造用户。

       戈前程表示,华为的技术创新始终以解决客户问题、创造客户价值为核心导向。此次发布的华为商业市场极简全闪数据中心Pro+,在延续“闪存普惠、一站购齐、极简易用”核心优势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数智加速”的概念,在“普惠、性能、智能”三个维度进行了全面升级,这也是华为在数据基础设施领域长期积累的集中释放。

       闪存普惠:新发布的Pro+通过对数据缩减算法的优化与存储介质的创新应用,大幅提升了闪存系统的性价比,实现了高性能存储更普惠。

       一站购齐:新发布的Pro+以全栈式设计理念,为企业提供了存、算、智、网、虚拟化一站式IT全栈方案,从部署、运维到资源调度实现极简化,大幅降低IT团队技术门槛和管理负担。

       极简易用:新发布的Pro+对AI应用上线周期进行了深入优化,实现“小时级发布”,加速企业AI落地;云端智能管理平台DME IQ全面升级,新增多款智能化工具,覆盖售前方案配置、项目交付和运维阶段,提升用户与合作伙伴的整体效率。

       在唐浩看来,本次新发布的Pro+解决方案还融合了“数智加速”的基因,体现了华为对行业AI深层次需求的精准把握。细数本次Pro+针对性推出的两大核心产品创新优势:OceanStor Dorado 3000支持SAN/NAS/S3一体化架构,性能提升50%;OceanStor A600业界首创长记忆存储,32K长序列推理并发提升1倍,首Token时延降低90%,吞吐提升1倍,能够让企业长序列复杂推理应用“推得动、推得快、推得省”。

       面对行业场景的多样化需求,Pro+解决方案面向医疗、教育、制造行业提供14大场景化解决方案,覆盖各行业用户核心痛点。例如郧西县人民医院,采用了全闪存A-A双活解决方案,不光业务性能提升30%,同时也能保证医院业务7*24小时不中断;赣南科技学院通过和华为的合作,提升科研数据处理效率40%以上,完成AI实训教学目标,有效助力了数智化人才的培养;在高伟光学,通过先进闪存技术和应用的完善融合,改变了传统人工质检的低效方式,质检文件做到秒级回溯,质检效率百倍提升。 

聚合生态之势,与合作伙伴共赴全闪驱动的AI新时代

       为了更好地助力伙伴抓住全闪化所带来的新机遇,唐浩介绍华为将沿着伙伴的作战路径,从研营销供服全方位做好支持,助力伙伴赢取新空间。他强调合作伙伴作为连接技术与商业价值的最后一公里,更贴近客户实际需求。面对行业场景的多样化、客户业务的复杂化,华为将通过标杆应用引领、技术能力培训和全场景服务支持,构建伙伴核心竞争力。

       面对商业市场,华为采用“伙伴+华为”模式,沿着行业做商业。通过鼓励伙伴在市场营销和服务客户方面多投入资源,多劳多得。同时,面向高频、刚需的用户场景,华为提供易销售、有竞争力的商业市场高性价比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回顾2024年,华为发布了10多个面向商业市场的场景化解决方案以及明星产品(如:OceanStor Dorado 2000/2100、FusionCube 1000、OceanProtect X3000等),帮助医疗、教育和制造行业加速“数智化”演进。

       在描绘企业全闪存的未来图谱上,分层赋能体系为伙伴成长提供清晰路径。唐浩介绍华为将伙伴能力建设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基础能力积累阶段,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完成产品与解决方案知识普及;第二行业能力培养阶段,通过“金种子培训班”等形式,培养伙伴售前人员成为行业专家;第三作战能力提升阶段,则聚焦项目打法与拓展策略,邀请优秀伙伴分享实战经验,助力伙伴更好地拓展项目。2025年,华为计划赋能1,500家伙伴,培养5,000名存储工程师,形成专业人才梯队,携手伙伴一起共赢全闪产业未来。

       值得一提的是,为帮助伙伴优化工作流程、更高效达成目标,华为此次同步发布“存储小海”智能助手。该助手内置AI大模型,具备强大的问题拆解与信息整合能力,可将复杂问题拆解为可执行的子任务,并智能分配给最适配的Agent或工具,最终生成连贯解决方案。这种“把复杂留给自己技术解决,把简单交给伙伴创造价值”的设计方式,能让伙伴将更多精力聚焦于客户服务,而非耗费在技术研究上。

小结

       从长远来看,华为提出的“闪存普惠,一步到位”不仅局限于产品或技术,更是一种理念和策略,承载着存储产业的共同愿景:以技术创新打破成本壁垒,以生态合作满足差异需求,以场景落地释放数据价值。Gartner预测,到2027年SSD闪存整体发货量占比将超50%,全闪化已成为企业应用未来趋势,华为正通过技术、产品、生态的三维联动,成为这一进程的关键推动者。
责任编辑:程玥
本文为e-works原创投稿文章,未经e-works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如已是e-works授权合作伙伴,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e-works内容合作伙伴申请热线: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
读者评论 (0)
请您登录/注册后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