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与中国泳装和沙滩装行业现状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25年版)》重磅发布。报告显示:传统泳装品类的平均毛利率仅约40%,远低于其他成衣类别;而出口型企业则需长期承担超过30%的关税、平台佣金与物流成本,在全球市场中承受极大的利润挤压。报告引发了业内广泛讨论:泳装产业是否正陷入“规模增长 vs. 收益下滑”的结构性困局?
为此,记者专访了深圳 DTC 泳装品牌 Buauty 创始人周莹熹。作为近三年跨境增速最快的独立品牌之一,他提出一种从“供应链制造”转向“品牌链系统化”的升级路径,为行业提供具备可操作性的参考方案。
意识到传统路径的局限,周莹熹团队自2021年起全面转向以系统为驱动的品牌运营模式。与其说是商业模式的转变,不如说是制造型企业数字化能力的重塑。他们首先构建了面向跨境市场的“柔性供应链”,通过智能预测模型与供应商协同机制,将产品从设计到下单的响应周期压缩至5天以内;随后上线的“智选ERP系统”则实现了生产、库存、财务与订单系统之间的高效打通,大幅提升了周转效率。
在营销端,周莹熹主导开发的“智驭广告系统”成为另一重要抓手。该系统基于亚马逊平台数据构建ROI预测模型,能实时测算广告组的转化潜力并自动动态调整预算分配,从而有效提升整体广告投入产出比。据内部数据显示,Buauty 已跻身亚马逊美区同类品类前1%的销量区间,系统的单日订单处理能力已稳定突破1万单。
周莹熹将这套打法总结为“345创新模型”:3个关键环节(广告投放、供应链协同、柔性生产),4个核心步骤(数据采集、存储、分析与呈现),5个整合要素(线上平台、IT系统、大数据、AI工具、线下资源)。在他看来,中国泳装企业不缺制造能力,缺的是将能力“系统化组织”起来的认知与机制。
这一“系统集成思维”正在被越来越多产业带企业认可。以中山泳装产业带为例,当地正推动企业联合构建“产业协同平台”,引入数据服务商和跨境电商运营机构,为品牌提供系统构建、运营管理、人才培训等综合服务解决方案。
“泳装行业真正的突围口,未必在于多上一款爆品或多开一个店铺,而在于是否拥有跨平台、跨周期的系统稳定性。”周莹熹在最后指出,从制造能力向品牌能力、系统能力升级,正逐步成为行业共识,也将是中国泳装产业走出低毛利陷阱的关键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