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信通院刘腾飞:工业智能体×物理AI,构建自进化的未来工业系统

2025-07-11工业互联网标识智库

11阅

2025年7月8日,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第二届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中国信通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未来产业部负责人刘腾飞以《工业智能体×物理AI,构建自进化的未来工业系统》为题进行分享。演讲围绕工业智能体与物理AI的融合创新、未来工业系统的自进化路径展开深入阐述,强调二者协同对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变革、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核心价值。

刘腾飞指出,当前全球正迎来由AI驱动的全新工业革命,智能技术正处于创新迭代与落地应用的密集爆发期,制造模式和制造系统的智能化变革已进入关键窗口,需把握未来5到15年技术成熟并向产业渗透的历史交汇点。在此背景下,我国正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路径,推动制造业从“数字一代”向“智能网联一代”转型升级,而工业智能体与物理AI的深度融合,将成为这一进程中的“核心引擎”。

刘腾飞重点阐释了工业智能体与物理AI的协同逻辑。工业智能体作为具备自主决策、资源调度能力的智能单元,能够打通工业软件与物理设备的交互链路,实现生产资源的动态协同;而物理AI作为理解并遵循物理世界客观规律的智能系统,正从基于数据相关性的“黑盒拟合”向基于物理量因果性的“白箱推理”进阶,其核心技术体系涵盖合成数据生成、虚拟仿真平台、模型泛化能力及边缘部署能力,可精准解析复杂动态物理场景,为工业智能体提供科学决策支撑。

刘腾飞进一步表示,工业智能体和物理AI技术的深度融合,将推动未来工业系统实现“自进化”,这种自进化体现在三大模式的变革中:在制造模式上,未来工厂将标配数字孪生系统与数据资源配套工厂,工业智能体依托物理AI对物理规律的认知,自主调度装备智能体集群完成柔性生产、零缺陷制造,实现从“被动执行”到“自主高效”的跃迁,未来工厂将无缝集成数字孪生、智能体、具身智能等技术,结合人类监督进化为一个自主高效、零缺陷、敏捷柔性的超自动化生产系统;在创新模式上,借助生成式AI与物理AI的协同,产业创新将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实现产品设计、工艺参数的自主生成与优化,并通过知识累积形成持续进化的创新闭环,产业创新从基于经验和试验的创新,向以数据为核心的自主、敏捷创新范式转变;在组织模式上,工业智能体可基于物理AI构建的全局供应链模型,实现跨企业、跨环节的资源自主调度,推动产业链从“单一链条”向“开放协同的智能网络”升级,产业链供应链形态从单一走向开放多元,形成一个高度韧性和弹性的智能化供应网络。

刘腾飞还以智能工厂场景为例,具体说明二者融合的实践价值:物理AI智能体通过实时采集生产数据并结合热力学、力学等物理规律建模,可动态调度机器人集群完成自主装配、工艺参数实时优化、设备故障超前预警等任务,同时联动数字孪生工厂进行虚拟仿真验证,大幅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稳定性。这种“感知-决策-执行-反馈”的闭环能力,标志着AI正从工业场景的“辅助工具”向“数字劳动力”加速跃迁。

刘腾飞表示,中国信通院正式启动“百景千智”智能体生态伙伴计划。该计划锚定打造开放协同的智能体创新与应用生态这一核心目标,致力于构建一个汇聚各方力量、推动技术落地与产业发展的“强磁场”。中国信通院将依托工业智能体超市和供需对接平台,为入选的技术方案与智能体提供展示、交易与应用推广的一站式服务。工业智能体超市作为创新成果的集中展示窗口,将以标准化、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各类智能体的功能特性、应用场景及技术优势,帮助需求方快速定位适配的解决方案;而供需对接平台则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精准匹配技术供给与行业需求,打通从技术研发到场景应用的“最后一公里”,为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打造坚实的“智能中枢”。

演讲最后,刘腾飞强调,工业智能体与物理AI的融合创新,以及“百景千智”计划的推进,将为我国制造业抢占全球“人工智能+制造”制高点提供关键支撑。随着技术的持续迭代与落地,我国将加快建设全域协同的自进化工业系统,推动各类产品和装备全面迈入AI驱动的“智能时代”,为新型工业化进程注入强劲的“智能基因”。

责任编辑:王力
读者评论 (0)
请您登录/注册后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