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智造未来:青翼工业软件上海峰会共探AI+制造新范式

2025-07-25e-works

3169阅
青翼工业软件发布两款PLM/CAM首版次软件,深度融合“工业AI+制造”技术与行业知识,探索“AI+制造”时代的智慧研发-智能制造新范式。
       2025年7月23日,青翼工业软件VIP客户上海交流会在上海前滩香格里拉酒店成功举办。本次交流会聚焦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业、来图加工生产、半导体设备、高科技电子、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的实际场景,通过分享CAM/PLM领域的前沿解决方案与成功案例,共同探讨“AI+制造”时代的智慧研发•智能制造新范式。
青翼
       值得一提的是,青翼工业软件自主研发的青翼CAM和青翼PLM产品刚刚正式入选上海市工业互联网协会组织的“2025工赋®软件精选101”产品,并获得上海市经信委工业软件首版次奖励支持。
青翼
 
01开场寄语——政企协同破局工业软件攻坚

       青翼工业软件董事长朱彩华在大会开场致辞中回顾了研发高端通用CAM软件的艰辛历程。他强调,国产工业软件面临商业化与应用替代双重挑战,需在成熟应用场景中快速迭代。此次发布的两款首版次软件,深度融合“工业AI+制造”技术与行业知识,旨在探索国产化落地与有效替代的成功路径。他衷心感谢各级政府、资本方及广大用户的鼎力支持,强调唯有持续的政策引领与用户信任,方能实现国产工业软件的真正崛起。
青翼
       上海市经信委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处领导何炜在致辞中介绍,上海通过实施“工赋软件”扬帆计划,对符合条件的软件应用项目,按照采购合同金额给予采购方最高80%的应用补贴。同时支持软信企业发展通用智能体、加快“智改数转”。何炜鼓励工业软件"真实使用、真实反馈"的协同机制,以推动产品迭代升级。此外,上海正加快制定“AI+制造”行动方案,加快打造智能终端、具身智能、科学智能等5个关键生产力工具,围绕电子信息、汽车、船舶海工、航空航天等10个制造业方向,体系化打造复合性场景、智能化产品和标杆工厂。
青翼
       上海市浦东新区科经委有关领导在致词时表示,浦东作为上海制造业核心承载区,已形成航空航天、集成电路等万亿级产业集群,为工业软件提供了深度应用场景。他高度肯定青翼团队通过AI技术赋能工业软件、推动产品快速迭代的创新路径。他特别指出,当前工业软件已进入“可进化、自学习”的3.0时代,浦东将培育更多如青翼工业软件的创新企业,加速国产工业软件在高端制造领域的深度替代。

02专家论道——工业软件智能化跃迁路径

       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委员、e-works CEO黄培博士发表《智能制造与工业 AI 应用趋势》主旨演讲,他指出,AI技术正推动工业软件从“计算机辅助”向“智能辅助”跃迁。工业AI应用已渗透至设备健康管理、视觉质检、供应链优化等场景,通过分析传感器数据预测设备故障,视觉质检替代人工检测,供应链优化实现动态排产,LLM生成投标方案缩短文档周期,智能客服多语言突破服务边界,后服务系统构建故障知识图谱提升诊断精度等应用不断涌现。
青翼
       然而,当前工业AI发展仍面临一系列挑战:企业普遍面临复合型人才短缺与技术认知不足的瓶颈,生成式AI缺乏制造业“杀手级应用”、尚未形成规模化应用,工业大模型的可信度与可解释性亟待加强。

       黄培博士建议:企业应采取“授之以渔”策略,构建“懂业务+懂AI”的团队,选择具备工业基因的AI合作伙伴,同时夯实数据治理基石,并关注边缘智能与云计算的协同部署。唯有推动工业知识与AI的深度融合,方能实现从工具赋能到自主进化的质变,真正释放智能制造的变革潜力。
 
03深度解析:AI赋能青翼PLM与青翼CAM协同发展

       此次交流会上,青翼工业软件首发了新一代智慧型场景化PLM软件新版次,这是青翼工业软件推出的内嵌AI智能的智慧协同PLM系统。与传统PLM不同的是,青翼PLM不再局限于“数据管理+流程管理”的模式,而是聚焦于制造业的核心业务场景,提供从报价直到海内外制造交付的全过程协同,并将AI能力贯穿其中,实现智慧赋能。
青翼
       青翼工业软件副总裁、CTO胡文胜指出,青翼拥有三十年制造业服务经验,对制造业的核心业务模式及其内涵拥有独到的认知和见解,青翼很早就开始研发知识驱动的智能化应用,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青翼PLM已经在需求驱动产品开发、快速响应客户报价、产品与零部件的设计重用、工艺设计自动化、问题管理智能化等重点领域取得突破,且已开始在企业实际业务中导入推广,重构用户工作场景。
 
       胡文胜强调,AI是由知识驱动的,而知识的核心是企业私有知识。青翼PLM能够为企业提供知识管理与智能应用的独特能力,将宝贵的企业知识有效的转化为生产力与竞争力。

       青翼PLM采用新一代技术架构研发,对标国际水准,定位国产高端,支持信创体系,全面自主可控。青翼PLM能够为汽车与交通、自动化设备与复杂装备、机械制造、高科技电子、新材料等多个行业提供完整的产品开发与协同制造解决方案,并带来全新的用户体验。

       胡文胜最后指出,青翼PLM将全面AI化,成为AI时代的企业知识平台和智能应用平台,通过广泛协同和智慧赋能,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随着一批行业领先企业纷纷选用青翼PLM,青翼PLM已经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构建智能化产品工程管理平台的全新选择。

       青翼工业软件副总裁兼研发总监严翼飞则详细解读了新一代大型通用智能数控编程软件——青翼CAM。青翼CAM是全新自主开发的新一代大型通用数控加工编程软件,专注于为生产多品种、小批量、高精度产品的制造企业提供卓越的三维通用CAD/CAM一体化软件。
 青翼
       青翼CAM 2.0是一款由上海青翼工业软件有限公司全新自主开发的新一代大型通用数控加工编程软件,专注于为生产多品种、小批量、高精度产品的制造企业提供卓越的三维通用CAD/CAM一体化软件及端到端解决方案,加工策略覆盖了2轴、3轴、五轴定轴、定制五轴联动、高速自适应铣削、线切割、深孔钻等专业领域,具备手工快速编程、全自动编程、刀轨模拟仿真、碰撞检查、后处理,机床仿真和工艺输出等功能。

       青翼CAM 内嵌全新自主研发的CAD for CAM基础软件平台,实现了CAD基础功能的完全自主。其专为CAM编程作业开发的CAD功能,具备高度灵活性和实用性, 可以支持3D实体建模,模型编辑等核心功能,可直接修复导入模型的几何缺陷,或者创建编程辅助元素,轻松实现CAD\CAM一体化编程体验。

       同时严翼飞解读了公司核心“AI+制造”的自研产品青翼工艺智能体。青翼工艺智能体是以工程语言为驱动的工艺智能体组合,实现知识经验的高效复用与持续优化,涵盖青翼CAM、青翼工艺管理平台以及多个智能体组件,包括二维图纸识别,三维模型高维相似性检索,青翼CAM辅助驾驶Co-Pilot等,提供AI智能体知识挖掘服务、工艺流程服务和知识管理服务,在AI赋能下能够完成制造业数据多模态对齐、工艺参数精确推理以及工艺经验与判断的融合等关键环节,提供工艺垂类小模型,支持本地化部署,并赋能客户训练企业自有模型,推动企业从"经验驱动"向"AI数据驱动"转型。

       最后严翼飞展望了青翼AI+制造愿景的三部曲:从当前CAM辅助驾驶阶段(客户自建模型+青翼智能体组件),到全自动驾驶(自研MAAP平台实现模型产品化),最终构建机械加工空间智能与物理AI系统,实现对机械加工物理世界的闭环智控

       此外,青翼工业软件技术专家团队针对新材料、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来图加工等不同行业需求,结合行业痛点与挑战,详细剖析了青翼PLM的解决方案和独特优势;青翼工业软件产品技术总监陈向军则分享并演示了青翼AI+智慧设计的前沿应用。
青翼
 
04前沿对话——工艺智能体助力加工范式再创新

       圆桌讨论环节,来自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沈南燕,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系统枢纽智能制造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胡鹏程教授,沈阳富创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智能制造高级技术专家赵长春,上海拓璞数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线总监&技术总监陈昊博士,青翼工业软件副总裁兼研发总监严翼飞等嘉宾就“AI对机加工编程及制造流程有哪些颠覆性的影响?如何利用AI技术提升工业软件的适应性?工业AI面临的数据难题如何解决?如何验证AI智能体的有效性?人形机器人的AI控制技术能否与工业软件协同?”等前沿议题展开思想碰撞,为与会观众奉上了一场精彩的智慧盛宴。圆桌论坛由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委员、e-works CEO黄培博士主持。
青翼 
       在研讨过程中,上海大学沈南燕教授指出,高质量语料是实现工业AI的最大瓶颈,工业场景的多模态数据(如BOM表、二维图纸、工艺卡、检测表、三维模型、CAM模型)需先完成高质量对齐与脱壳,否则大模型难以微调。沈教授同时指出人形机器人已全面转向强化学习控制,产业界应开放高包容性工业场景,让机器人“先学会干活,再学会炫技”。香港科技大学胡鹏程教授从技术视角给出两条工业AI落地路线:一是强化学习驱动的“自动工艺规划”,让初级工程师也能生成媲美5年经验工程师的NC代码;二是AI+传统结构化算法融合,核心思路是“AI负责策略搜索,结构化算法保证可执行”,二者耦合才能突破传统优化天花板。

       作为产业界嘉宾代表,富创精密赵长春先生分享了AI助力半导体非标特征标准化的实践,他揭示了高端装备制造痛点——工艺设计依赖工程师经验,导致质量波动与人才流失风险。而AI真正价值(如特征标准化、组合特征优化、图形化知识检索等)在于可以将“工匠经验”转化为“企业数字资产”。拓璞数控陈昊博士则提出分层破局路径:先贯通设备-控制-软件技术链,再释放AI价值。他呼吁行业应该建立协作机制:让工业软件与AI在各自赛道奔跑,先做单点突破,再横向扩展,最终“顶峰相见”。

       青翼工业软件严翼飞预言,未来五年CAM领域将进入“能替则替、需合则合”的渐进发展期。一方面,继续发挥AI在复杂信息中决策的能力,同时做好AI和结构化计算有机结合的工作。另一方面,AI将重构软件开发范式,传统模式下一个产品经理可能需要7名开发人员和2名测试人员,随着AI技术的加持,未来一个产品经理可能只需要配备个别开发人员。

       在研讨过程中,诸位嘉宾形成了多项关键共识:AI并非替代传统工业软件,而是通过知识沉淀、自动化工具链和场景化迭代,推动制造业向"智能体协同"的新阶段演进;此外,技术突破需与产业痛点深度耦合,方能释放AI在工业领域的真实价值。

       会议期间的交流环节,与会观众就CAM/PLM领域的技术/应用问题与青翼团队展开了深度交流。通过青翼工业软件的前沿技术展示与解决方案研讨,不仅实现了工业软件创新成果的零距离体验,更构建了技术供给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的桥梁。此次会议以实践为导向,为AI+制造时代的“智慧研发·智能制造”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施路径,将有力推动中国制造业由"跟跑"向"并跑"乃至"领跑"的战略跃升,为新型工业化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责任编辑:王阳
读者评论 (0)
请您登录/注册后再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