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施耐德电气胡晓:新常态引发创新迈向精益模式

2025-09-17施耐德电气

6阅

近日,施耐德电气正式发布Modicon M310M运动控制器,这意味着本土研发的全新一代机器运动控制“黄金四件套”整体解决方案已全面推向市场。这套集齐控制器、伺服器、变频器和人机界面的完整方案,从启动研发到正式上市仅用了一年多时间。市场惊叹于这样的速度,却少有人知道,这份高效背后,是本土团队研发创新的“极限冲刺”。

2024年春,研发团队接过任务书:产品性能需要升级,成本却需下降;上市周期被压缩,可靠性却必须保持工业级水准。一场兼顾性能、成本与速度的“效益革命”由此悄然打响。2025年4月,“黄金四件套”首款产品如期推出,从感知、决策、执行到调节的全链路创新首战告捷。

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工业自动化中国中心负责人、施耐德电气中国研究院院长 胡晓

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工业自动化中国中心负责人、中国研究院院长胡晓认为:“面对当下产业用户的核心关切,以往聚焦生产侧的精益理念已延伸至研发端,创新模式正朝向精益转型。”

新常态下的创新以高性能、可控成本和强灵活性为目标

事实上,产业用户对新产品“既要又要”的多元诉求,恰恰是中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新常态”的典型缩影。伴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发展模式正从“规模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与此同时,市场对高品质、个性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这些因素,都促使企业寻求更精准的资源投入和更敏捷的创新响应,以适应新的竞争环境。

具体来说,新常态下的创新强调高性能,这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足的首要支撑。在追求高质量、高效益的新常态下,用户和市场对产品性能的期待不仅没有降低,反而进一步提升。无论是产业用户在高精度制造、柔性生产等方面的优化升级,还是对海外及高端市场的拓展,都需要品质更可靠、性能更优异、行业适用性更强的产品作为依托。

其次,可控成本。以创新为路径实现的可控成本同样至关重要,它能够帮助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和生存能力。但成本的降低并不能以牺牲质量为代价,而是通过创新流程、设计和迭代的优化,实现产品功能“去粗取精”和客户需求“去伪存真”,为产业用户精心拓展效益空间。

再次,灵活性强。在新常态下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并不一定要通过增加产品品类来实现。企业可以通过组合式创新,提升产品体系的兼容性和协同性,将不同的技术、产品和服务进行有机组合,打造创新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更丰富、更灵活的选择,以响应更加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胡晓表示:“为了实现高性能、可控成本、强灵活性的创新目标,企业的创新模式也需要发生转变。需摆脱对传统规模化创新的依赖,通过精简非增值创新活动、减少创新资源浪费、提升创新团队效能,最终以最优品质、最优成本与最高效率,对市场需求作出最敏捷的响应。这正是精益生产模式在创新领域的延伸。”

创新向精益转型依托研发能力和组织文化

以丰田式生产理念为代表的精益生产模式,曾在数十年前突破效率瓶颈,推动制造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精益生产的核心逻辑在于消除一切非增值浪费,始终追求精益求精和不断改善,在生产环节中剔除所有无价值的流程与环节,以“是否创造价值”为原则配置生产资源,最大化释放制造系统的效能。将精益理念从生产端延伸至研发端,也就是将消除浪费、优化资源和提高效率的精益逻辑引入创新活动全生命周期中。

“黄金四件套”的研发正是精益创新理念的体现。为始终锚定高性能、可控成本、强灵活性的创新目标,团队对技术方案持续“断舍离”,在取舍间探寻最优资源和最佳效率。为确保产品精准触达行业“最真实需求”,外部客户现场测试和实际验收被内化为标准研发流程的必要环节。为实现研发提速,测试团队深度融入开发全流程,带来效率的倍增效应。

胡晓认为,从生产端到研发端的精益能力延伸,离不开企业的本土研发能力、创新的组织文化和人才队伍。近年来,在“中国中心”战略指引下,施耐德电气以本土战略、创新投入与生态共建为引擎,深度立足本土客户需求开展研发生产。目前,施耐德电气在北京、上海、无锡、西安和深圳建立了五大研发中心,自2019年以来在华研发投入年复合增长率已超过18%,中国也已成为全球唯一一个拥有施耐德电气全业务线研发能力的国家。

着眼工业领域市场需求,施耐德电气工业自动化中国中心自2022年成立以来,高效推进产品研发与创新迭代,仅用三年时间便自主定义并发布十多款本土化创新产品,践行了“在中国为中国、在中国惠世界”的使命。

从理念到成果:施耐德电气的精益创新实践

基于精益创新理念推出的本土研发成果“黄金四件套”整体解决方案,涵盖Harmony ET5人机界面、ATV305通用型变频器、Modicon M310M运动控制器,以及Lexium18ME伺服驱动与BEH18伺服电机。不仅单款产品性能卓越,更能通过协同搭配带来放大价值,一站式响应国内用户对运动控制产品的多元期待。

“黄金四件套”的高性能,为用户在柔性化生产、高精度制造等场景提供了升级动能。例如,Modicon M310M运动控制器搭载纳米级工艺芯片(精度低至16纳米),依托全新芯片架构实现“空间压缩术”,为设备灵活安装与产线柔性化升级奠定基础;Lexium 18ME伺服驱动器针对物料加工等行业对动态响应的高要求,配备3.2kHz速度环带宽,让用户在面对一系列高精度加工需求时更加游刃有余;Harmony ET5人机界面融合新一代IPS硬屏技术,将可视角度拓展至170°,解决了以往界面因视角限制产生的视觉盲区问题。

在成本优化层面,“黄金四件套”同样表现亮眼。胡晓指出:“成本优化的关键,在于摒弃‘以质换价’的思维,转而依托精细化设计删除掉过度冗余,在流程、物料、服务的每个环节中去除多余消耗,把最精华的价值部分精准传递给客户,真正达成‘降本不降质’的效果。”

以ATV305通用型变频器为例,其在继承“扛把子”产品ATV310核心优势的基础上,结合本土需求进行功能精简与优化,确保在适配场景中具备突出的性价比优势。

团队继续在施耐德电气OEM产品项目中引入TVDA架构(验证、测试、归档和固化架构)。作为经严格测试验证的文档化架构,TVDA犹如技术复用的“基因库”,既能加速系统设计与实施进程、保障产品兼容性,又能显著降低调试时间与成本,为产品协同增效提供底层支撑。加之四款产品从设计之初便兼顾性能与功能的互补性,在覆盖OEM市场基础需求的同时实现“各司其职、功能协同”,充分彰显了精益创新的强灵活性实践价值。

胡晓表示:“精益创新契合新常态下的产业创新目标,而推进精益创新则深度依托企业的创新文化、研发能力和人员队伍。面向未来,期待更多企业投身精益创新实践,赋能产业用户在新形势下加速转型升级,抢占市场先机。”

责任编辑:王力
读者评论 (0)
请您登录/注册后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