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SAP Connect大会的举行,标志着SAP三大年度会议矩阵实现全链条覆盖。这三大年度盛会各有定位、相互联动:蓝宝石大会(SAPPHIRE NOW)聚焦战略引领,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明方向;TechEd 大会侧重技术聚焦,深入拆解技术细节与实践方法;而全新的Connect大会则专注应用与业务落地,打通技术到价值的最后一环。
当地时间 10月6日,首届 SAP Connect 大会在拉斯维加斯正式拉开帷幕。此次大会吸引力十足——全球超过 4000 名行业从业者、企业代表齐聚现场,共同聚焦SAP在企业管理软件领域的最新突破。大会的核心展示方向清晰明确:前沿科技如何深度融入企业实际业务场景,最终为企业创造 “看得见、摸得着” 的切实价值,让技术落地的成果可感知、可衡量。
值得关注的是,首届SAP Connect大会的举行,也标志着SAP三大年度会议矩阵实现全链条覆盖。这三大年度盛会各有定位、相互联动:蓝宝石大会(SAPPHIRE NOW)聚焦战略引领,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明方向;TechEd 大会侧重技术聚焦,深入拆解技术细节与实践方法;而全新的Connect大会则专注应用与业务落地,打通技术到价值的最后一环。三场大会共同为企业搭建起一个贯穿数字化转型全流程的对话与合作平台,助力企业在数字化道路上更高效地突破瓶颈、实现增长。
会议现场,SAP执行董事会成员、产品研发负责人Muhammad Alam明确表示:“在不确定性成为新常态的当下,企业需要的并非是由各种单一应用(来自不同供应商的碎片化应用,也可以理解为各个领域的最佳单品)拼凑而成的系统。它们更需要借助融入AI技术的Business Suite,发挥出套件优势,才能推动更智慧的决策、更迅速的执行以及更大规模的转型。”
AI驱动的下一代管理软件雏形初现
Muhammad Alam在主题演讲中阐述了五大AI驱动创新模式,描绘了业务应用从工具向伙伴的转变过程。其核心在于,通过无缝集成的AI技术,重塑企业应用的形态与功能,从而为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价值提升。
从Seamlessly embedded(无缝嵌入)到Agent-driven(代理驱动),再到AI-native(AI原生),最终迈向APP-less(无应用)乃至No-apps(无应用界面),笔者认为,这实际上是SAP描绘的AI时代下一代企业管理软件的演进路径。
Seamlessly embedded:是AI与企业应用融合的初级阶段,AI技术渗透至应用的每一个角落,却并不显山露水。以供应链管理为例,AI能够实时分析多层供应链中的海量数据,感知极端天气、地缘政治等风险,并自动生成应对策略,帮助企业最小化中断影响。这一过程中,AI与供应链应用无缝对接,用户几乎感知不到AI的存在,却能时刻感受到其带来的效率提升与风险降低。
Agent-driven:随着AI技术的深入应用,代理驱动的自主执行能力逐渐成为现实。譬如在采购管理过程中,当供应商出现交货延迟时,系统能够自动触发一系列应对措施,包括识别受影响订单、重新安排生产计划、启动紧急采购流程等。整个过程中,只需人工在关键节点进行决策,其余工作均由AI代理自主完成,大大提高了响应速度与处理效率。
AI-native:这是AI与企业应用深度融合的产物,应用程序从设计之初便融入AI基因,使得AI与应用本身难以区分。譬如在财务智能应用中,能实时分析企业财务数据,预测未来趋势,为管理层提供精准决策支持。在这一过程中,AI不仅仅是辅助工具,更是应用的核心驱动力,推动着财务管理的智能化转型。
APP-less与No-apps:这是AI驱动的下一代管理软件的终极形态。在这一阶段,企业应用将彻底摆脱传统界面的束缚,通过自然语言交互、智能推荐等方式,为用户提供更加直观、便捷的服务体验。用户无需再为学习复杂的应用操作而烦恼,只需通过简单的语音指令或文字输入,便能轻松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诸如SAP在费用管理、差旅管理等领域的应用)。
Suite优先
企业成功应用AI的必要基础
面对AI时代的浪潮,SAP明确且坚定地选择了“Suite优先”(套件优先)的发展策略。对此,SAP全球Business Suite总裁Stephan de Barse有着清晰的判断:SAP Business Suite并非简单的业务工具,而是企业成功应用人工智能的必要基础。
通俗点理解,SAP Business Suite是一套“最佳套件”业务应用组合——它将企业的销售、财务、供应链等多个核心领域的数据、流程和功能全部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而这一设计,正是SAP对当下行业中“最佳单品”模式的直接挑战。所谓“最佳单品”模式,指的是企业从不同供应商那里采购零散的应用(比如A家的财务软件、B家的销售工具),再拼凑起来使用的做法,这种模式很容易导致系统割裂。
相比之下,SAP的核心思路是为企业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SAP Business Suite套件覆盖企业运营的全流程——从采购、生产,到销售、服务,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了精心打磨与优化。通过“套件优先”的战略,SAP能从根本上确保企业各类应用的全面性与协同性,避免出现信息孤岛、数据不一致等常见问题,最终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Stephan de Barse强调,只有在SAP Business Suite统一的基础上,AI的应用优势才能被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目前,SAP正通过两种方式持续强化这一优势:一方面是自主研发最新AI技术,另一方面是与生态伙伴合作,最终将这些AI成果深度融入Business Suite的产品体系中,为用户提供更智能、更高效的服务。无论是优化供应链管理、提升财务管理效率,还是简化人力资源管理流程,AI技术都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质上,面对AI浪潮,SAP的“套件优先”战略走了一条差异化路径:它没有推出一个个孤立的AI工具,而是将AI、数据和业务应用三者深度融合在同一个系统里。Stephan de Barse认为,这种无缝衔接的应用、数据和AI飞轮,才能为企业创造最高的价值。
大会上,Stephan de Barse展示了一个完整的企业业务场景:CRO(首席风险官)、COO(首席运营官)、CPO(首席采购官)、CHRO(首席人力资源官)、CFO(首席财务官)、CEO(首席执行官)等不同角色,关注的业务重点并不相同(比如CFO关心成本,CHRO关心人才技能)。但通过SAPBusinessSuite与AI助手Joule的协作,这些跨部门的需求被打通——系统不仅解决了销售目标达成问题,还同步优化了供应链衔接、补充了人才技能缺口。这场演示直观地证明:AI助手借助套件的协同能力,能跨越职能孤岛,实现端到端的问题解决。
角色感知
Joule智能助手的进化
在CRO、COO、CPO、CHRO、CFO、CEO等不同角色的专属应用界面中,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配备了SAP最新推出的具备角色感知的Joule智能助手。
这是Joule发展的新阶段——将成为SAP Business Suite价值创造核心的AI引擎。
从功能设计来看,每一个Joule智能助手都经过了针对性打磨:一方面,它能精准适配特定业务角色的工作场景,与对应岗位人员高效协作;另一方面,它具备调用、编排和管理适配智能体的能力。通过这样的设计,Joule能将重复性、流程性的工作交由智能体完成,从而让人类工作人员聚焦于更核心的任务——比如提升业务洞察力、优化生产力,真正实现人机协同的价值最大化。
举例来看,一个“人员管理”智能助手可协调一组专用智能体,其中包括全新的人员洞察智能体,帮助发现和解决薪酬异常等问题,助力管理者提升绩效。
而一个新的“财务规划”智能助手将由多个专业智能体支持,包括全新的现金管理智能体,帮助优化现金流和利息收益,推动财务效率提升。这一系列角色感知型AI智能助手不仅能在各自领域提升人机协作效率,还能跨业务职能协同,解决复杂的企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