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解锁工业AI发展与应用新路径,2025国际智能制造创新论坛在汉圆满闭幕

2025-10-16e-works

303阅
2025年10月15日,“2025国际智能制造创新论坛”在武汉·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圆满闭幕。
       2025年10月15日,“2025国际智能制造创新论坛”在武汉·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圆满闭幕。本届论坛由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湖北省科学技术厅、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指导,国际智能制造联盟、e-works数字化企业网、国家智能设计与数控技术创新中心、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大数据与智能系统分会承办,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武汉智能装备工业技术研究院协办。
 
2025国际智能制造创新论坛现场
2025国际智能制造创新论坛现场

       作为“2025东湖论坛”的系列重磅活动之一,本次论坛是我国今年举行的规格与规模兼具的智能制造高端论坛。论坛聚焦“工业AI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来自中国、美国、德国、加拿大、葡萄牙等全球多国的院士专家、龙头企业代表轮番登台,带来技术与趋势的深度碰撞,解锁工业AI落地实践路径,共绘智能制造协同发展蓝图,为与会嘉宾呈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国际智能制造知识盛宴。论坛吸引了国内外知名智能制造专家、制造企业相关负责人、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代表等近千名嘉宾与会。
 
与会领导和专家合影
 
国际智能制造联盟荣誉主席、中国工程院周济院士
国际智能制造联盟荣誉主席、中国工程院周济院士

       国际智能制造联盟荣誉主席、中国工程院周济院士,湖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文兵,中国工程院李培根院士,国际智能制造联盟主席杨华勇院士,湖北省政府副秘书长李金坤,湖北省知识产权局局长吴骏,湖北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昕晔,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高亮教授,美国爱荷华大学Andrew Kusiak教授,德国工业4.0标准化委员会Juergen Grotepass(郭裕根)教授,葡萄牙里斯本新大学机器人与制造系主任Luis M. Camarinha-Matos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王力翚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沈卫明教授等领导和国内外智能制造知名专家莅临本届论坛。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左明健教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秘书长张喜军,国际智能制造联盟秘书长梁莹,国际智能制造联盟副秘书长周平,三一集团副总经理、数字孪生研究院院长郄永军,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委员、e-works CEO黄培博士出席了本届论坛。论坛由周济院士和李培根院士主持。湖北省经信厅装备处副处长张武华,武汉市经信局人工智能处处长李立也出席了论坛。
 
湖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文兵为大会致辞
湖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文兵为大会致辞

       湖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文兵为本次论坛致辞。他表示,湖北将锚定“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时代使命,聚焦数字驱动,深入实施“尖刀”工程和“实数融合”赋能行动,着力推进“61020”全链条攻关,不断提升智能制造工艺装备、智能产品、软件系统供给水平,带动上下游企业链式协同、集群发展,以智能化推动“51020”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持续壮大,更好肩负起经济大省挑大梁的重大责任。湖北真诚邀请、真诚欢迎全球智能制造相关科研院所、高校、企业、人才多来湖北开展产业合作、创新创业。
 
中国工程院李培根院士
中国工程院李培根院士

知名专家献智:解锁工业AI与人机协同核心突破

       作为论坛的“思想引擎”,多位国内外智能制造领域知名专家齐聚现场,围绕工业AI技术演进与场景应用展开深度解读,共同探讨智能制造发展现状,洞见智能制造未来发展方向,引发全场关注。
 

       国际智能制造联盟主席杨华勇院士分享了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应用趋势。他通过多个实践案例的分享,解读了数字底座与工业大模型的内涵,展示了产品研发智能体、生产管控智能体等工业场景的个性化智能体应用,介绍了面向高端装备的智算系统与智能终端,以及基于工业知识+大模型研发研发的工匠·工程AI助手。他指出,高端装备大模型+智能制造数字底座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数字化系统工程,人工智能将重构高端装备研发设计运行的一体化。
 

       美国爱荷华大学Andrew Kusiak教授以“制造业中生成式AI:数字孪生视角”为题进行了分享。Andrew Kusiak教授讲解了AI模型从判别式AI到生成式AI的发展、典型生成式AI模型,分享了生成式AI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并以注塑成型孪生模型为例展示了结合生成式AI的数字孪生原型开发的具体实践。他表示生成式AI可作为模型构建、模型求解、数据工程、数字孪生原型制作等方面的生产力工具,在大规模定制、产品质量管控等场景中展现出显著应用价值。
 

       德国工业4.0标准化委员会Juergen Grotepass(郭裕根)教授发表了题为“技能协同:人机协作促进技能发展和任务共享的未来”的演讲。郭裕根教授分享了2025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的最新洞见、人形机器人技能开发以及各国人工智能行动计划的比较与协同。他表示,工业数据空间将推动人工智能应用;人形机器人的进化引发了物理AI、任务学习和理解的发展;人机协作和跨测试平台的联邦学习加速了学习和协同效应的收获,并减少能耗。他同时强调,全球技术协作需要纳入地缘政治视角,各国之间需要加强监管协调。全球计算基础设施将成为一项战略资产,跨境人工智能模型的训练和部署将成为一种必要需求。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王力翚教授演讲聚焦“人工智能在制造业中的进展与趋势”。他详解了人机协作、脑机机器人、视觉-语言-动作融合等制造业AI应用场景,并对AI应用的未来挑战与“以人为中心的装配”愿景进行了分享。他指出,AI已从辅助工具升级为制造业核心驱动力,未来需以人类需求为中心,通过AI技术提升制造业的可持续性、韧性与高效性。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沈卫明教授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福耀科技大学智造与未来学院院长沈卫明教授围绕“AI智能体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展开了分享,系统介绍了分布式人工智能智能体、强化学习智能体、基于大型语言模型的AI智能体等三大类智能体,并阐述了其在协同智能制造中的应用场景,如设备故障检测与预测、产品质量监控、生产计划与调度等。沈教授提出,智能体在计算机集成制造(CIM)应用中具有巨大潜力,多智能体的组合是CIM领域的一种解决方案,但当前在工业中实现AI智能体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
 
Luis M. Camarinha-Matos教授

       葡萄牙里斯本新大学机器人与制造系主任Luis M. Camarinha-Matos教授以“智能制造中的协同网络”为题发表了演讲。他分析了协同网络的进化历程与分类体系,重点阐述其在工业4.0六大维度与工业5.0三大新增维度中的关键作用,并结合能源、养老服务等行业案例分享了协作网络的价值。他指出,协同网络是实现智能制造承诺的核心,但人与AI混合协同网络仍面临巨大挑战。
 

       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委员、e-works CEO黄培博士发表题为“智能制造与工业AI应用趋势”的专题演讲。黄博士剖析了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与问题,阐述了智能制造的推进特点与智能工厂建设的五级修炼,并结合国内外企业实践案例,详细分享了数字孪生、工业AI等新兴技术在制造业的具体应用场景。他表示,工业AI应用应紧密结合企业整体战略,确保AI项目的实施能够直接支撑业务发展和价值创造。企业需要识别AI技术能够发挥明显价值的场景,这些场景通常具有数据基础较好、业务需求迫切、潜在效益显著等特点。

丁华锋教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导丁华锋教授分享了装备创新中的机构智能设计方法。丁教授指出,“机构”作为机械装备的“骨架”,其数智化综合方法是高端装备创新的关键,也是世界制造强国的竞争焦点。机构智能设计方法以数字化构型综合为基础、智能算法优化为核心、多场景性能匹配为目标,通过专用软件与数据库构建,解决了高端装备机构设计效率低、专利垄断、性能难优化的痛点,为装备自主创新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路径。

江汉大学智能制造学院副院长、博导轩亮教授

       江汉大学智能制造学院副院长、博导轩亮教授进行了题为“基于工业机器视觉的智能制造系统架构与集成”的分享,系统阐述了机器视觉如何成为智能制造的感知中枢。他指出,检测贯穿智能制造全流程,工业机器视觉不仅是替代人眼的检测工具,更是智能制造的核心感知入口与数据流转桥梁,通过支撑纵向、横向、端到端集成,打通IT/OT数据壁垒,最终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可视化、可追溯、可优化,为企业智改数转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龙头企业实战:解码多行业智能制造落地方法论

       本次论坛不仅聚焦学术前沿,更注重产业实践。论坛上,三一重工、中信科集团、铁建重工、长虹美菱股份等智能制造示范企业高管带来了“可复制、可落地”的转型经验,为企业在工业AI与智能制造方面的探索应用提供宝贵的推进思路和实践经验。
 
       三一集团 郄永军
 
       中信科集团唐艳芳
 
       铁建重工沈建龙
 
   长虹美菱胡明勇

专业厂商同台,展示智能制造前沿方案

       推进智能制造,离不开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本次论坛上,艾普工华、百度等知名智能制造供应商代表分享了智能制造领域的新技术、新理念、解决方案以及实践案例。
       
艾普工华常务副总经理杜俊志
       
百度杰出架构师胡晓光

       为了让参会嘉宾更直观地了解各厂商的解决方案,本次大会还设立了厂商展台,为企业和厂商之间架起了沟通交流的桥梁。参会嘉宾可以通过与厂商的面对面交流与互动,了解前沿产品技术、行业领先解决方案与应用实践,为企业今后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供借鉴与参考。
       
厂商展台
厂商展台

释放四大热点趋势,凝聚智能制造协同发展共识

       本次论坛上,通过国内外知名学术界专家与标杆智能制造企业代表、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分享与思维交流碰撞,集中释放出当前工业AI与智能制造领域的四大核心热点与趋势,为全球制造企业推动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制造提供极大助力。

       工业AI应用加速渗透,重构制造全流程价值链条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演进,为其与制造业的融合创新按下了“加速键”。美国爱荷华大学Andrew Kusiak教授在大会报告中指出,生成式AI已从概念验证迈入规模化应用阶段,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数据生成-模型构建-方案优化的闭环体系,解决制造环节的效率瓶颈。同时,铁建重工已将AI技术深度应用于研发、质量检测、工艺规划等环节,驱动智能化生产。长虹美菱AI应用聚焦质量管控、设备健康、工艺优化、运营智能四大环节,未来将实现AI全链深化布局,实现从订单到交付的全流程智能。烽火通信采用AI+物流探索智能物流装箱算法,自动求解出合理的货物摆放方式,及低成本的车队车型选择,每年可实现降本1000多万。虽然AI与制造业融合不断深入,但黄培博士特别指出,企业在推进工业AI应用时,应紧密结合企业整体战略,确保AI项目的实施能够直接支撑业务发展和价值创造。

       人机技能协同升级,从设备替代到能力共生

       不同于早期机器替代人工的单一逻辑,论坛嘉宾一致认为,人机技能协同已成为制造业生产力升级的核心模式。例如,德国工业4.0标准化委员会Juergen Grotepass教授指出“技能协同”已成为人机协作的核心方向,通过联邦学习技术,人形机器人可跨工厂共享精密装配、零部件检测等子技能,提升人机协作效率,降低员工培训成本。加拿大工程院院士,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王力翚教授展示了脑波控制机器人装配技术,通过脑电图设备采集人类脑电波,经AI处理转化为机器人控制指令,EEG电极捕捉人类脑波信号,经AI算法转化为控制指令,可实现装配场景下的意念协作,为特殊场景提供全新解决方案。通过视觉-语言-动作融合,打通感知-理解-执行闭环,机器人还可根据视觉与语言的融合结果,自主完成操作,实现自主人机协作装配。

       数字孪生全生命周期覆盖,成为智能制造核心基座

       当前,数字孪生技术已从单一环节应用走向研发-生产-运维全生命周期覆盖,成为高端装备智能化的核心支撑。三一集团副总经理、数字孪生研究院院长郄永军分享的实践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三一重工搭建的数字孪生平台接入1540个传感器与200台全联网机器人,每天采集数据超30TB,通过虚拟仿真优化生产参数,使抓料机平均能耗降低13.6%;掘进机远程运维系统借助数字孪生映射,实现煤矿作业效率提升20%,安全事故率降至零。国际智能制造联盟主席杨华勇院士同时指出,多模态数据融合与轻量化模型开发是当前数字孪生落地的关键突破点,未来将进一步向跨企业协同孪生方向演进。

       AI智能体驱动协同制造,构建全链路智能生态

       当下,“多智能体协同网络”正取代单一智能工具,成为重构制造全链路的核心引擎。会上,加拿大工程院沈卫明院士提出了AI智能体驱动协同制造新范式,其核心是通过分布式智能体系统实现生产要素的自主调度与优化。例如,通过数十个专业AI智能体组成的系统应用,可完成企业设备故障预测、工单自动调度、能耗动态优化全流程自主决策,打破传统生产管理的集中式瓶颈,尤其适用于多厂区协同、柔性定制等复杂场景。杨华勇院士强调,实现通专融合的人工智能应用,可由通用智能体负责复杂任务规划和分解,子任务交由专业智能体进行求解、逻辑推理和工具调用等。

       本次论坛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落下帷幕,同步展开的线上实时直播也吸引了大批线上观众的关注。作为国际智能制造领域的盛会,本次论坛的召开,不仅是一场技术与实践的深度碰撞,更搭建起“学术引领、实践落地、全球协同”的智能制造交流平台,为我国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注入强劲动能。

       未来,随着工业AI从单点试用向规模化落地加速推进,人机协同、数字孪生、联邦学习等技术将深度融入制造全流程,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绿色、高效”转型。而本次论坛凝聚的全球智慧、分享的实战经验,将进一步激发制造企业探索热情,引发新一轮智能制造创新热潮,为我国构建先进制造体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助力全球智能制造迈向协同共生的新未来。

       作为制造业领域的专业平台,e-works始终关注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和进步,积极推动并见证制造业的转型与升级。

       近期活动预告:

       10月22-24日,第六届江苏标杆智能工厂考察

       11月5-6日 厦门,数字化供应链规划与应用实践高级研修班

       11月17-27日,2025第十六届德国工业4.0考察
 
责任编辑:程玥
本文为e-works原创投稿文章,未经e-works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如已是e-works授权合作伙伴,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e-works内容合作伙伴申请热线: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
读者评论 (0)
请您登录/注册后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