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拒绝AI+ERP,端点科技推出真AI原生ERP

2025-10-24CSDN

66阅

提起ERP,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往往是“熟悉的麻烦”——打开系统,满屏的表单、菜单与审批流程需要逐一点击;业务数据分散在财务、生产、销售等模块中,想要生成一份经营分析报告,得手动导出、整合多份表格;市场需求突变时,调整生产计划需要跨部门反复沟通,传统ERP系统只能“记录过程”,却无法“解决问题”。

从首款现代ERP推出至今,这套被称为“企业操作系统”的软件,40年来始终停留在“人操作软件”的逻辑里。它能帮企业把业务流程固化下来,却跟不上数字化时代企业对“战略快速落地”“执行自动协同”“决策实时智能”的需求——当人力红利消退、市场变化加速,特别是在当前千行万业正在经历AI重构的当口,传统ERP反而成了企业敏捷发展的“桎梏”,行业迫切需要一场真正的AI变革。

一、AI+ERP?不过是给传统ERP套了个“智能壳

表面创新:AI+ERP只解决点状问题

如今市场上的“AI+ERP”,更像是一场“局部装修”。有的在发票录入环节加了AI识别,有的在报表生成时加了AI摘要,有的在客服模块嵌入了AI问答——这些功能确实能减少部分重复劳动,但本质上仍是在传统ERP的旧架构上“打补丁”,只解决了单个场景的效率问题,没触及ERP的核心痛点。

比如某企业用了“AI+ERP”后,发票识别效率提升了60%,但当需要根据发票数据调整采购预算时,系统仍无法自动关联库存水平与市场需求,最终还是要靠财务人员手动分析、跨部门沟通。这种“点状AI”,就像给功能机装了智能语音助手,却改不了按键操作的本质。

核心困局:大问题AI+ERP永远解决不了

一是“决策断层”。传统ERP的AI功能只能“发现问题”(如库存预警),却给不出“解决方案”(如该向哪家供应商补货、补货量多少),最终还是要依赖管理者的经验判断,战略目标与一线执行始终隔着“人工解读”的鸿沟。

二是“协同低效”。AI+ERP无法打破企业内部的“数据孤岛”,更别说连接产业链上下游。比如品牌商的销售数据与代工厂的生产数据无法实时同步,导致生产计划与市场需求脱节,这种“跨组织协同”的难题,靠局部AI功能根本无解。

三是“迭代僵化”。传统ERP的架构是“流程驱动”的,要新增一个AI场景(如智能排产),需要大量二次开发,甚至要修改底层代码,迭代周期长达数月。当企业业务模式调整时,“AI+ERP”反而会成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负担。

二、端点科技AI原生ERP:从重构革命的破局之路

为了打破AI+ERP困局,9月25日,在2025云栖大会上,深耕ERP行业十余年的端点科技,将AI全面融入软件体系,正式推出了以AI为内核的全新一代AI原生ERP,其具备六大核心能力,推动企业从传统管理向智能化、协同化转型,确保管理动作的精准与高效。

?         能交流:说人话,无障碍沟通企业管理的需求和问题;

?         能思考:会钻研,分析海量经营数据并生成洞察;

?         能决策:够专业,主动给出风险预警和改善建议;

?         能协同:有行动,针对决策结果协同员工完成工作;

?         能成长:当人管,成为内部员工共担目标并不断成长;

?         能信任:可控制,一切行为均可掌控并适配企业。

这六大能力环环相扣,共同作用,有效解决了从信息输入到分析、决策执行与反馈优化的全链路管理难题,让软件不再是一个被动工具,而是成为企业运营中的智能引擎,为企业构建起全面智慧化、可持续成长、可信赖的运营管理平台。

而在我们看来,相较于传统ERP、AI+ERP,端点科技AI原生ERP在从理念到产品做到了全面的创新与颠覆。

理念革命:不是软件+AI,而是AI做软件

端点科技对AI原生ERP的定义,从根上颠覆了行业认知——它不是在传统ERP里“+AI功能”,而是以AI的“认知、推理、决策、执行”能力为内核,从底层重构整个系统。用端点科技创始人&CEO赵沣伟的话来说:“传统ERP是‘人指挥软件做事’,我们的AI原生ERP是‘软件指挥人做事’——系统能自动拆解战略目标、推动执行闭环,甚至主动发现经营风险并给出解决方案。”

这种理念的落地,源于端点科技对企业管理痛点的深刻理解:过去10年,端点科技服务了海尔、中海油、源氏木语等众多规模型企业,见证了太多因“系统复杂、协同低效”带来的问题。正是这些一线经验,让端点科技坚定了“做真AI原生ERP”的方向——不是为了“蹭AI热度”,而是为了真正解决企业的“执行力真空”问题。

三大创新:让ERP记录工具智能中枢

从目前已知信息看来,端点科技AI原生ERP的创新大致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

创新1:全量AI驱动,拒绝“点状智能”

端点科技AI原生ERP的核心是“元数据驱动架构”——系统里的所有功能(如采购流程、库存计算、财务核算)都以“元数据”形式存在,而非传统的代码编写。这意味着AI能直接调用全系统的能力,而非局限于某个模块:比如销售AI顾问发现某款产品销量突增时,能自动联动生产AI顾问调整排产计划,再同步给采购AI顾问补充原材料,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干预,实现“从洞察到执行”的全链路智能。

创新2:AI顾问矩阵,打造“数字员工军团”

不同于其他ERP的“单一AI助手”,端点科技构建了覆盖企业全业务链的“AI顾问矩阵”:战略决策AI顾问负责拆解年度目标,生产AI顾问优化排产方案,供应链AI顾问监控物流异常,财务AI顾问预警成本风险……这些AI顾问有清晰的“组织架构”,就像企业的“数字员工”,能主动沟通、协同工作。

创新3:产业链协同,打破“企业围墙”

传统ERP只关注企业内部管理,而端点科技AI原生ERP能横向连接产业链上下游:供应商可以通过系统实时查看品牌商的库存需求,自动安排补货;经销商能同步获取产品的生产进度,提前规划销售活动;甚至一线工人的工单信息,都能与总部的生产计划实时联动。

三、心路历程:推倒重来,只为找到正确的路

端点科技做AI原生ERP,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段充满“自我否定”的探索:2019年起,团队每年都在深刻升级并迭代产品架构——早期做业务中台时,发现无法解决企业业务梳理的核心问题;之后尝试在传统ERP基础上加AI功能,又意识到“旧瓶装新酒”根本行不通。

终于,在积累多年客户实践经验和技术沉淀之后,团队找到关键方向:“ERP的核心不是功能模块,而是管理理念的落地”。于是,他们放弃了过去积累的部分代码,基于“元数据驱动”重构底层架构,让系统天生具备被AI调用的能力;同时引入有ERP背景、AI硕士学位的复合型人才,把企业管理经验、AI技术与软件设计深度融合。

几年时间里,全公司累计产品研发代码量超过1000万行,产品经理直接在自研的Trantor平台上“拼装”业务模块,而非依赖开发人员写代码——这种“死磕”,最终让AI原生ERP从“想法”变成“能交付的产品”,如今服务的客户中,无论是零食很忙从3000家店扩张到15000家店,还是某大型制造企业整合200人研发团队的40多个系统,都验证了这套体系的价值。

四、未来已来:ERP行业的3新机会窗口

内部管理生态互联ERP要做产业链操作系统

过去ERP的边界是“企业围墙”,未来则会突破这一限制,成为连接供应商、经销商、金融机构、物流服务商的“产业链中枢”。比如通过AI原生ERP,企业可以自动对接银行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根据订单数据实时申请贷款;也能联动物流平台,基于销售预测提前规划仓储与运输——这种“生态互联”,会让ERP从“企业工具”升级为“产业基础设施”。

标准化行业化AI 顾问要懂行业语言

不同行业的ERP需求差异巨大:制造业关注“生产排产与质量管控”,零售业聚焦“全渠道库存协同”,能源行业重视“安全合规与设备运维”。未来的AI原生ERP,会针对不同行业打造“专属 AI 顾问”——比如制造行业的生产AI顾问,能理解BOM结构、工艺路线;零售行业的销售AI顾问,能分析线上线下渠道的联动规律。端点科技已在能源、制造、零售等行业落地场景化方案,这种“行业化深耕”会成为ERP厂商的核心竞争力。

人适应软件软件适应人AI要成为个性化助手

传统ERP要求员工学习系统操作逻辑,未来的AI原生ERP则会“适应人的工作习惯”:销售可以用自然语言向AI下达“分析华东区Q3新品销售趋势”的指令,财务人员能通过音视频交互让AI生成“月度成本报告”,甚至新员工入职时,AI顾问会主动推送“岗位相关的系统操作指南”。这种“人性化交互”,会让ERP真正融入企业的日常运营,而非“需要专门学习的工具”。

五、结语:AI原生ERP,不是替代而是重塑

端点科技推出的AI原生ERP,不是要否定传统ERP的价值,而是要打破“AI+ERP”的伪创新,让ERP回归“服务企业管理”的本质。当系统能自动拆解战略、主动协同执行、实时优化决策时,ERP不再是“记录过去”的工具,而是“创造未来”的引擎——这或许就是AI时代给企业管理带来的最深刻变革:不是技术的叠加,而是逻辑的重构。

责任编辑:王力
读者评论 (0)
请您登录/注册后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