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中达数字——这家由中南建筑设计院与达索系统合资孵化的公司,正式推出全球首个AEC领域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平台ZD-PLM 1.0。在中达数字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慎博士看来,工程建设行业图纸堆叠、数据断裂的传统模式正在被打破。

行业困境催生变革动力
深入观察工程建设行业,两大痛点始终制约着行业发展。一方面,数据在各个环节间形成孤岛,设计、施工、运维依赖文件拷贝传递信息,不仅效率低下,更导致误差频发;另一方面,劳动力结构持续老化,50岁以上工人占比快速上升,传统的人海战术面临严峻挑战。
面对这一现状,张慎博士指出:“建筑业必须打破舒适区,与高端制造、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破局的关键,在于引入制造业已成熟的PLM(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与MBD(基于模型的定义)理念。”
这一理念的落地,始于一年前达索系统与中南建筑设计院的战略携手——双方共同成立合资公司中达数字,致力于打造面向AEC领域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解决方案,推动行业走向绿色、低碳、高质量的发展路径。

历经一年的研发与沉淀,中达数字正式推出首份成果:ZD PLM 1.0。
ZD PLM的命名既源自“中达”,也寓意“零图纸”(Zero Drawing)的愿景。平台以“一模到底”为核心,实现从勘察、设计、施工到运维的全流程数据驱动。值得一提的是,它集成了27个专业APP与300多项功能,支持本地部署与云端协同,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同时,实现了跨阶段的高效协作。
技术突破驱动AEC行业新范式
张慎博士指出,ZD PLM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其技术架构的全面创新上。首先,平台支持千人在线协同操作超大型三维模型,攻克了大型工程项目中多方实时协作的技术难题;其次,独创的演进式建模技术让模型随项目推进自动深化,从方案设计到运维阶段的全过程模型复用率超过95%,彻底告别了重复建模的困扰。
在行业适配方面,ZD PLM全面兼容住建部智能建造技术导则要求,实现了数字勘察、数字设计、智能加工、智能建造和智慧运维五大环节的数据贯通。同时,ZD PLM覆盖建筑、结构、机电、幕墙等全专业领域,实现设计、算量、加工、仿真的一体化协同,有效提升了设计效率与准确性。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ZD PLM通过三维数据驱动建造,以三维标注技术引领“甩图纸”革命,使审查效率提升80%,并通过三维作业指导书直接指导现场施工,显著降低理解偏差。在安全可控方面,ZD PLM已完成国产化适配,支持海光CPU、麒麟系统并接入鸿蒙生态,实现数据自主、授权自主和源码自主三大安全保障。
循序渐进的产品及生态演进
面对行业转型的复杂性,中达数字为ZD PLM平台规划了清晰的三阶段发展路径。1.0阶段聚焦技术本地化与行业适配,开展局部优化与功能增强工作;2.0阶段致力于集成式创新,通过融合引进技术、自主研发与其他领域的先进技术,创新研发出性能更优、功能更强的解决方案;3.0阶段则瞄准原始性创新,打破现有模式,提出新的理论、方法或架构,目标是打造符合中国国情的智能建造系统解决方案。
张慎博士在接受e-works采访时坦言,ZD PLM的持续发展离不开健康的生态系统。为此中达数字提出了构建三大生态:用户共创生态让使用者深度参与产品迭代;业务伙伴生态联合集成商与服务商推广行业解决方案;技术伙伴生态则强化与国产软硬件厂商的兼容适配。
张慎强调:“建筑业从来不缺工匠精神,缺的是一个能够统摄全局的操作系统。ZD PLM就是为智能建造打造的工业级操作系统,它让每一栋建筑都能像飞机一样拥有自己的数字孪生,变得可感知、可计算、可优化。”
从制造业的PLM到建筑业的ZD PLM,这不仅是一次技术迁移,更是一场行业认知的深度革新。当数据模型贯穿建筑全生命周期,AEC行业才真正具备了实现价值闭环、迈向高质量增长的数字化基础。当然,这条路还需要不断探索,但方向已经明确,未来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