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见仁见智百家谈,后疫情时代的企业数字化转型

2020-03-10e-works王聪

3054阅
当疫情带来持续压力、挑战和不确定性时,企业不约而同的开始思考如何加速自身业务的数字化转型,让自己能够在复杂环境中继续“活下去”。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从达尔文的《进化论》中我们知道:当自然环境发生巨大改变时,能够存活下来的不是最聪明的,也不是最强壮的,而是对环境变化能做出快速反应,适应力最强的。

    面对本次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国展现出令全世界印象深刻的应变能力:从最初短时间内火神山、雷神山两座医院的拔地而起,到针对不同地区采取差异化精准施策;从跨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到复工“健康码”科技抗疫等等。中国迅速采取的各项防疫措施不仅保护了本国人民,也为全球疫情防控贏得了时间。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数字化技术正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通过大数据平台我们可以快速进行疫情通报、物资配置;线上诊断和人工智能显著提升了诊疗效率;电商平台满足生活采购需求;远程协同支撑企业“停工不停产”……当疫情带来持续压力、挑战和不确定性时,企业不约而同的开始思考如何加速自身业务的数字化转型,让自己能够在复杂环境中继续“活下去”。

应变力,数字经济下的丛林法则

    浪潮集团执行总裁王兴山日前公开表示,后疫情时代,数字化转型是企业的不二选择。特别是对于很多传统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这些年甚至成为了令许多企业CIO焦虑的原因:当数字经济在消费端市场爆发出巨大潜能,并不断向制造端渗透后,传统企业或多或少都有着跟不上节奏,被时代所抛弃的担心。

    随着疫情爆发,企业这种直面挑战、快速响应的能力需求被进一步放大,企业数字化储备不足的问题也更加凸显。阿里云研究中心王岳和李双宏在思考制造企业如何进行“数字化生存”时指出:“此次新冠病毒是极具杀伤力的,将所有制造企业置于一场极限压力测试,像放大镜一样充分暴露企业的弱点与软肋。人的问题、供应链问题、库存问题、物流问题、设备问题,甚至一只小小的口罩也成为阻碍企业开工的瓶颈。”

    因此,对于企业而言,数字化不仅是一个增强补充手段,更是顺应外界变化的核心引擎。正如PTC全球资深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刘强指出:“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的落地不再是关于我们在哪里或者我们要去哪里,而是关于我们前进的速度有多快。”

    例如在企业复工过程中,口罩作为必备物资成为了市场上的紧缺商品。面对激增的市场需求,我们可以看到除了传统的口罩生产商之外,以富士康、上汽通用五菱、长盈精密为代表的制造企业也迅速转产,加入到口罩生产队伍中。

    这些制造企业依托自身积累的柔性化和数字化基础,在短时间内形成了口罩加工能力。而这种柔性能力的背后,正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果。在疫情期间,企业能够第一时间进行复工生产,体现了柔性生产和数字化技术应对短期大量多样化产品需求时所发挥的作用。

    此外,随着国内除湖北省外已经走进全面复工复产的阶段,我们明显能够感觉到,智能化水平越高的工厂,复工进度和复工效率越高。例如宝钢将宝山基地的冷轧热镀锌智能车间变成了一座24小时运转却不需多人值守的“黑灯工厂”,这种高度无人化的生产模式帮助宝钢在这个特殊时期渡过危局。江苏大生集团数字化车间实现纺织生产工艺的原料、络筒、打包全流程自动化,仅40多人就实现了2万平方米5万锭纺纱车间的一次性全面复工。

传统企业的“苦衷”

    根据中国社科院数字经济课题组测算,目前数字技术对中国传统产业的渗透率总体还处于较低水平,数字化对行业增加值的贡献仅为10%左右,这也意味着中国推进数字化转型具有非常大的需求空间。而埃森哲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80%的中国企业正在尝试通过数字技术让企业运转变得更加高效,促进业务的增长,但这其中只有约4%的企业真正释放了数字化的潜力。

    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历史发展阶段性问题,国内企业信息化水平也参差不齐,很多企业生产线可能还处于工业1.0、2.0的水平,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工业1.0到工业4.0的差距不是一步能够跨越的,这部分企业在尚未打好自动化基础之前,很难谈及数字化;其次相较于产品端而言,制造端的提升对销量的提升并不是那么明显,它需要服从市场规律,很可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最后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企业文化、战略管理、技术架构、运营模式、市场营销、业务拓展等诸多要素,在当前外部经济下行以及整体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数字化转型的投入与变革会让企业冒一定的风险。

    因此,虽然这些年叫的响亮,但传统企业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对数字化的投入还停留在口头上和文件中,典型的短视思维是计算数字化转型的投入产出比,希望在短时间可以清晰地获得回报。

    在阿里云智能高级解决方案架构师崔凯看来,这次疫情将成为各大企业重新审视自身信息化对业务支撑情况的契机,在应急能力方面,企业数字化转型意义重大。经过此次疫情企业高层会发现,在传统的商业关系形态中,企业、用户、商品构建了不同的业务模式,这几个商业要素之间相对独立且分散,而突如其来的疫情是对企业综合连接能力的一场考验。企业对内需要通过远程协同、线上方式连接自身组织、员工,解决管理数字化问题,提升工作效率。对外需要连接产业上下游的合作伙伴,通过信息系统解决供应链、业务在线、数据互通等问题。例如本次疫情中部分企业由于数字化基础薄弱导致复工时供应链信息不对称,出现了产线缺料无法及时开工的情况。

    另一方面,此次疫情也暴露出人力密集型生产行业的缺陷。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2020年2月份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35.7%,比上月下降14.3个百分点。可以看出与金融、科技公司相比较,人力密集型的制造业仍需要较高的复工率才能让企业完全开工。

思变后疫情时代的企业数字化转型

    在浪潮集团执行总裁王兴山看来,疫情期间,企业对数字化工具产生的爆发式需求和由此形成的使用习惯、工作模式、数字化觉醒,疫情之后将继续和深化。疫情导致的一些企业收入骤减和现金流危机,可以运用数字化手段转“危”为“机”。可以预见的是,此次疫情对所有企业都是一次倒逼,企业将更加积极的面对数字化转型。然而,企业的数字化进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从生产端、销售端、服务端以及外部供应链等多方面打通。那么,企业的数字化进程该如何推进?

    1、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企业在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好规划,即制定转型的总体框架和发展目标。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九项原则中,第一项就是企业应明确如何建立与其战略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数字化转型的顶层设计,决定了企业的数字化组织基础。比如丰田,它将自己定义为移动出行公司,而不再是传统的汽车公司。AWS首席云计算企业战略顾问张侠博士表示企业在转型之初的想法通常非常多,但面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架构,转型往往无从下手,事实上,许多企业的转型都停滞在这个阶段。

    小处着手是指企业需要找到一个不影响业务连续性的转型切入点。正所谓九层楼台,始于垒土。PTC中国区技术总监秦成表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第一个PoC(概念验证)项目至关重要,可以为未来打好基础,并获得团队的支持。他建议企业最好的启动计划是从小项目着手,在3个月或更短时间内形成可度量的结果,并快速迭代。

    当然,在数字化技术由点及面的应用过程中,还需要特别注意信息互联和平台统一性问题。e-works总编黄培博士在反思数字化技术如何助力公共卫生安全时指出:“各种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场景,非常关键的一点是要实现信息集成,避免形成信息孤岛。基于互联网实现信息透明,才能更好地应用数字化技术,应对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

    2、数字化是手段,价值提升是目的

    企业发展以扩大经营、获取利润为目标,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自然会出现瓶颈,转型是符合规律的必然进程。正如e-works总编黄培博士指出:“智能制造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数字化只是手段之一,通过数字技术去优化原有业务流程,提升运营与决策效率,才能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价值。

    例如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并建立数字平台。从云计算、大数据、移动社交到最近火热的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新技术,每一项新技术跟业务相结合,都会有不同价值产生的可能。IDC中国副总裁兼首席分析师武连峰在2019中国企业互联网CEO峰会上介绍,通过数字化技术企业可以打造一个以智能为核心的平台,比如通过集成服务、开发服务,中间通过数据进行串联,对内产生洞察、对外产生行动,这可能是企业未来需要做的。

    3、建立数字化转型相匹配的组织架构

    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在进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必须建立相匹配的组织架构。目前,已经有很多企业专门设置了CDO(Chief Digital Officer,首席数字官)职位,该职位的核心是建立数字化架构支撑体系,确定整个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优先顺序。此外,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全体员工都要参与推进的,它甚至包含了对外合作伙伴选择和供应链上下游的优化。

    在具体操作层面,AWS首席云计算企业战略顾问张侠博士认为数字化转型包括以下五个步骤:

    首先,企业要根据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对业务战略和业务模式上作出必要的调整;

    第二,企业必须有能力快速、持续地创新,推进业务成长;

    第三、快速有效地掌握和应用不断出现的新技术,包括信息化技术;

    第四、企业必须有效地使用各种数字化工具和渠道,特别是有效地使用好数据,这是当今最重要的数字化资产;

    第五、搭建、培训出一支拥有转型能力的团队,了解转型趋势,掌握转型技术和工具。

    疫情之下,谁在裸泳一目了然。PTC CEO Jim Heppelmann在哈佛商业评论中写到:“产品特性的变化正在颠覆整个价值链,迫使企业重新思考和重构内部几乎所有的一切。”危机的背后也是机遇,企业传统业务模式在此次疫情中遭遇了空前的挑战,也引发了业界对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思考。如何迅速、准确的把握数字化转型的突破口,将成为后疫情时代企业“生存”的关键。

责任编辑:王聪
读者评论 (0)
请您登录/注册后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