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XML技术在WindChill二次开发中数据库操作应用

2015-03-03刘荣国 胡水清 吴铨旺

5176阅
本文结合相关技术原理和Windchill实际案例,详细介绍了XML技术在WindChill二次开发中数据库操作应用。

一、引言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产品数据管理(PDM)系统在制造业企业内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软件厂商都有自己的PLM方面的产品在应用。全球领先的PLM战略管理咨询研究机构CIMdata发布了《2014中国PLM市场分析报告》,该份报告中称国际领先的PLM厂商包括达索、PTC和西门子,这三家厂商占据了2013年中国主流PLM市场收入的51.5%。由此可见国外厂商的产品占了整个市场的半壁江山。

    这些国外软件公司设计的系统,在系统操作习惯、系统界面上更多的是基于全球用户的使用习惯,所以这些系统在本地化实施过程中,都会伴随着一定的二次定制开发。其中XML技术是在Windchill二次开发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技术手段。如为了提高系统开发的耦合度,通过XML配置一些权限校验、验证一些工作流限制规则、菜单构建等。

    XML技术在web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对于特殊类型数据的描述;

    b、与不同数据源的交互;

    c、用于存储和操作数据语句;

    d、将统一数据以不同形式显示给用户;

    e、对信息进行过滤。

    综上所述,XML在基于web的PDM系统中的应用主要涉及到两种用途:一是将XML作为应用服务器与数据库服务器接口设计的关键技术,使应用程序不必与特定的数据库绑定,就可以完全访问操作数据库的功能。另一个主要的应用是XML作为WEB和应用程序的接口,用户在WEB页面上提出的请求,转换为XML文档,应用程序通过解析这些XML文档获得用户的请求,并提取相关的操作,在应用程序中进行处理,然后将处理的结果返回页面显示。

    本文将重点研究与探讨XML 技术在WindChill二次开发中的数据库操作应用。

二、XML技术综述

    XML是可扩展标记语言,标准通用标记语言的子集,是一种用于标记电子文件使其具有结构性的标记语言。它可以用来标记数据、定义数据类型,是一种允许用户对自己的标记语言进行定义的源语言。它提供统一的方法来描述和交换独立于应用程序或供应商的结构化数据,非常适合万维网传输。

    随着XML技术的广泛流行和普遍采纳,越来越多的机构和系统在信息管理和数据交换策略中使用XML,如何合理并有且有效地存储、获取、查询、索引和操作XML文档,成为人们在开发中遇到的新问题。数据库产品提供商通过插件、扩展等方式支持对XML数据的管理,同时也有部分纯XML数据库厂商提供相应产品。

    Windchill产品实施中大部分都是应用oracle和SQL Server数据软件,这些产品同样提供了基于XML技术的支持。将XML作为数据交换的媒介,给系统的实现带来极大的灵活性。系统可以屏蔽掉后台的多种数据源,动态生成包含多数据源的XML文档来集成原有系统的数据,能屏蔽各种数据源结构上的差异和运行环境上的差异,为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查询手段和查询界面,用统一的XML数据呈现给用户。

    XML的数据源多种多样,一般分为三种:一种是XML纯文本的文档,第二种是关系型数据库,第三种则来源于其他各种应用数据。目前Windchill则属于第二种,通过关系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管理,然后利用服务器端应用进行动态存取。

三、Windchill二次开发中XML操作数据对象应用

    3.1 XML数据接口技术实现

    目前关系型数据库已成为主流的数据技术,在关系型数据库中采用表作为存储数据的模型,表由行和列组成,列被称为“字段”用于记录数据有效信息的属性,行则是指一条完整的数据记录。而XML作为一种半结构化的数据,将XML于结构化的关系型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转换时,就必须建立不同结构层次见的映射关系。一般有两种方法:基于模板的转换方法和基于模型的转换方法。

    3.1.1 基于模板的数据转换方法

    该方法不预先定义XML文档于其他数据之间的映射关系。在XML中嵌入一些可执行的指令,这些指令在转换过程中被系统识别和执行,执行的结果被替换到指令所在的位置,从而生成目标XML文档。由于对数据库的操作是通过已定义好的SQL规则来实现的,所以需要把SQL语句存储在XML文档中。

    下图描述了基于模板的转换方法架构。该方法转换步骤比较简单。应用程序系统需要为用户提供一套生成模板工具以及相应的指令执行程序。WindChill中则是利用Info*Engine的数据管理机制实现数据的集成访问。

基于模板的转换方法架构

图1 基于模板的转换方法架构

责任编辑:程玥
本文为e-works原创投稿文章,未经e-works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如已是e-works授权合作伙伴,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e-works内容合作伙伴申请热线: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
读者评论 (0)
请您登录/注册后再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