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本文的举例介绍,可以为金融行业数据中心的IT运维操作提供借鉴,可以规范数据中心的IT系统的数据备份管理日常运维操作行为,使服务器运维管理更加系统化、标准化,提高金融行业数据中心的运维服务质量和整体运维服务水平。
1综述
通过本文的举例介绍,可以为金融行业数据中心的IT运维操作提供借鉴,可以规范数据中心的IT系统的数据备份管理日常运维操作行为,使服务器运维管理更加系统化、标准化,提高金融行业数据中心的运维服务质量和整体运维服务水平。同时,通过标准化的运维规范实施可以降低系统风险,减少因人为因素带来的误操作概率。
本规范的目的是:
1.1 文档用途
本文档作为金融行业数据中心IT系统数据备份日常运维操作举例,提供了数据中心中服务器系统备份目的、范围、策略制定、介质管理、备份记录维护等信息,结合收集众多同行的多年维护经验,规范化服务器日常运维的备份、恢复操作,保障服务器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1.2 适用范围
本文档适用金融行业数据中心中众多AIX、HP-UX、Windows等服务器日常运维备份、恢复。适用对象为金融行业数据中心运维人员。
1.3 相关术语
服务器 ( Server )
从广义上讲,服务器是指网络中能对其它机器提供某些服务的计算机系统 。从狭义上讲,服务器是专指某些高性能计算机,能通过网络,对外提供服务。相对于普通PC来说,稳定性、安全性、性能等方面都要求更高,因此在CPU、芯片组、内存、磁盘系统、网络等硬件和普通PC有所不同。
UNIX服务器 ( Unix Server)
指运行着UNIX操作系统软件平台的服务器系统,业界主要的UNIX操作系统有Aix、HP-UX、Solaris、Linux、True64、Freebsd、ScoUnix等,本文主要介绍金融行业应用比较多的是AIX,HP-UX系统平台。
备份、恢复
在系统稳定运行的时候,对系统里的所有文件或关键文件数据拷贝成一个文件,存储于其它的存储空间(磁带、硬盘等)进行保存,当系统发生问题时,可以通过这个拷贝文件将系统恢复到系统正常运行时候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拷贝成文件的操作称为备份,发生故障时将这个文件还原到系统中称为恢复
存储介质
备份所存放数据的物理载体,本文档通指磁带介质,存储介质也可以是硬盘、光盘、磁盘阵列等.
介质生命周期
备份介质可以正常被使用的时间或次数定义,对于普通磁带及的磁带介质使用寿命通常为3 年,对于超过3年使用期限的磁带建议进行介质替换
备份保存周期
备份保存周期指备份完成后,存储在备份介质上的数据需保留的时间长度,在此期间,该备份介质上的数据不可删除,等备份保存周期过后,可进行备份介质的重复性使用。
2 服务器备份
为了实现服务器的自动化监控管理,根据服务器平台及版本、监控内容及监控方式需求,以便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监控解决方案。具体需求如下:
2.1 备份目的
在服务器业务系统的日常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人为误操作或者一些无法预见性的事件发生,最终导致数据丢失。如何最大程度的减小数据丢失,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数据,减轻对业务系统影响,因此制定出一套合理、完善的备份、恢复解决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定期对服务器系统执行合理、完善的备份策略,可以确保在必要时最大限度的减少业务停机时间以及数据丢失所带来的影响,提高系统可用性以及数据完整性。前提条件是备份都是经过验证的,可恢复的。
2.2 备份内容
备份内容主要是针对服务器运行的操作系统和一些系统关键配置信息进行备份,数据库及应用数据备份内容不在本规范的定义范围之内。
具体备份内容定义如下:

2.3 备份方法
由于磁带是目前性价比比较高、体积小、管理方便的存储介质,建议把备份信息存储在磁带介质上进行保存,提前条件是所备份的服务器需连接有本地磁带机设备供备份管理员使用。以下备份方法是根据运维多年来最佳业界实践经验总结出,具体如下:

2.4 备份策略
备份策略是根据服务器分类级别定义,针对服务器系统备份内容制定出合理的备份频率、备份数量、保存周期定义,满足业务对服务器系统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要求。
备份策略说明:
- 此备份策略针对系统无变更时服务器系统日常运维所需执行的周期性备份操作。
- 对于服务器系统相关配置的临时变更备份,在评估风险后需进行相关系统配置备份来确保安全的,可在变更前对系统相关配置进行备份以确保变更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变更结束并验证成功后需重新对系统的相关配置进行备份,备份数为两份,备份保留周期由变更发起人来确定。
- 备份后的介质在保存周期内不能继续使用,只有保存周期过后才可以被重新循环使用。
本文为授权转载文章,任何人未经原授权方同意,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e-works不承担由此而产生的任何法律责任! 如有异议请及时告之,以便进行及时处理。联系方式: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