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绿色设计案例分析(二)

2017-10-26廉莹 董雪璠

6480阅
文章围绕绿色设计的理念从两个方面对绿色设计案例进行梳理分析,一方面基于当前世界著名绿色设计案例,主要集中于绿色能源、绿色制造、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化工和绿色材料6大领域,通过案例分析为中国未来绿色设计的发展提供学习和借鉴;另一方面以世界级产品——苹果手机(iPhone)为主要分析对象,从生命周期、原材料使用、功能设计3个方面入手,通过综合分析认为,iPhone系列手机其生命周期平均缩短1.9—2.0年,3年内产生废弃手机约1亿部,具有产生1800亿立方米水污染的潜力、产生15万亩土地污染潜力,其28%功能为冗余设计,存在诸多潜在的非绿色弊端。尽管苹果手机在市场经营中取得了高额利润,但距离绿色设计要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通过对绿色设计典型案例的分析,以期引起各类企业对于绿色设计的重视。

3 iPhone(苹果手机)离绿色设计还有多远?

    在全球政治、经济、文化不断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国家、企业和个人关注绿色设计,倡导绿色设计,也涌现出大量的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产品及案例,以供我们借鉴和学习。然而,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些企业和产品虽然在市场上取得了高额的利润,但离绿色设计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

    2015 年下半年,作为全球智能手机行业“霸主”的苹果公司又迎来了新品发布,新款 iPhone 6s 和 iPhone6s Plus上市仅3天销量就超过了1300万部。伴随着智能手机的购买狂潮,闲置下来的手机又如安置?巨大的利益和过度的消费驱使产品的更换周越来越短,暴露了在绿色设计上的诸多问题,产生越来越多的电子垃圾。通过频繁发布新品刺激市场然达到获得利润的目的,但却明显偏离了绿色设计中产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因此,本章分别从资源、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在以下3个方面对苹果手机进行分析。

3.1 更新换代频繁,缩短产品生命周期

    经统计,自2011年第四季度到2016年第三季度 5 年期间,苹果公司已发布和预测发布共9款手机,由于苹果公司官方没有公布各型号手机的销量数据,本文结合各季度iPhone总量数据以及已有投资报告中的有关数据,得出iPhone全球销售量统计数据,如图1和表1所示。

    1

    图1 苹果手机不同型号全球销量

    注:虚线部分为未公布统计数据预测趋势

    表1 苹果手机不同型号全球销量(单位:万部)

    2

    如图2所示,iPhone 4s 手机销量在500万部以上的生命周期平均约2—2.5年,但是从2012年3季度到2016年3季度的4年期间,苹果又发布7型和即将发布的1型共8种,平均生命周期只有0.6年,这比实际可用的平均生命周期短1.9—2.0年,平均缩短73%,这必然造成能源、原材料和人力的浪费,同时引发有关的生态环境应力。

    3

    图2 iPhone 4s 全球销量

    具体而言,见图 1,iPhone4s手机自2011年第4季度推出以来,首轮销售量大约为2700万部,并于2012年第1季度升至3510万部,之后自同年第2季度开始呈下降趋势,到2013年第1季度之后,iPhone4s销售量较一个季度1620万部增长至1740万部,增长率为7.4%,其在苹果公司iPhone手机整个销售量中仍占有很高比例。从该季度起到2013年第4季度,iPhone4s的销售量依然保持较为缓慢的下降趋势。在此情形下,2013年第3季度末苹果公司推出iPhone5c和iPhone5s,在新品的刺激下,2014年第1季度 iPhone4s手机销售量不但没有退出,反而出现了反弹现象,销量超过 iPhone 5c。其后iPhone4s手机销售量才继续下降,直到2015年第1季度在苹果手机整体销售量所占比达到最低。因此,可推算iPhone4s的生命周期超出500万部水平时约为2.5年时间。

    在iPhone4s手机平均2.5年生命周期历程中,不到1年即发售iPhone5,其销售量峰值却低于同期 Phone4s全球销售量。其后苹果公司又相继发布了iPhone 5c、iPhone5s、iPhone 6、iPhone 6Plus、iPhone 6s、iPhone 6s Plus,并预计在 2016年9月推出iPhone7等型号手机。虽然刺激了市场的需求,也获得了更大的利润,但从绿色设计理念而言,却有不小距离。

责任编辑:张纯子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e-works本着传播知识、有益学习和研究的目的进行的转载,为网友免费提供,并以尽力标明作者与出处,如有著作权人或出版方提出异议,本站将立即删除。如果您对文章转载有任何疑问请告之我们,以便我们及时纠正。联系方式: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
读者评论 (0)
请您登录/注册后再评论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ICP经营许可证:鄂B2-20080078
(于2003年首获许可证:鄂B2-20030029)
鄂公网安备:420100003343号
© 2002-2025  武汉制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