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甲骨文重构供应链管理体系

2010-10-29刘丽娜

1936阅
甲骨文全新供应链体系的特点是将需求链、供应链、设计链有效融合,形成以信息为导向的价值链。需求链、供应链、设计链通过信息串联起来,使供应链管理实现可视化,企业可以随时对供应链做出优化。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克里斯多夫说过“真正的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中国的企业家们正在意识到这一点。前不久,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在清华全球管理论坛上发表了关于供应链管理重要性的演讲,题为《供应链拯救世界》。

    谈拯救世界意义太大,让我们先来看一下中国企业供应链发展的现状:供应链管理开始受到重视,但供应链体系尚未真正建立;企业开始重视与供应商、分销商的关系,但还没有上升到战略伙伴关系;企业已经在供应链管理的战略目的的认知上达成了一致,即做大做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但在实际运作中仍不理想。

    面对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软件厂商试图从不同角度来抓住机遇,寻求突破。近几年来,甲骨文一直在供应链管理的广度和深度上进行布局,利用它的惯用手段——“收购”,来尝试建立一个全新的供应链管理体系。

    从2005年开始,甲骨文先后收购了多家业内专业厂商:通过收购Retek获得了先进的零售应用系统;通过收购G-Log获得了先进的物流与供应链执行方案;通过收购Siebel获得了先进的贸易应用系统;通过收购Demantra获得了需求管理、销售和运营规划以及促销规划及优化方案;通过收购Hyperion获得了先进的企业绩效方案;通过收购Agile获得了先进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方案。

    经过几年来的技术融合与产品整合,甲骨文将以上产品均纳入到了自己构建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中。甲骨文全新供应链体系的特点是将需求链、供应链、设计链有效融合,形成以信息为导向的价值链。需求链、供应链、设计链通过信息串联起来,使供应链管理实现可视化,企业可以随时对供应链做出优化。

甲骨文供应链管理体系

    在需求链上,Oracle Demantra可使用实时数据和先进统计来打造闭环流程,以更好地帮助企业完成需求管理和分析预测。在设计链上,甲骨文提供Oracle Agile产品,能实现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与流程创新,以缩短新品的上市时间,为供应和制造而设计,降低产品风险,最大程度地提高利润水平。在传统的供应链(物流)部分,甲骨文称之为“价值链执行”。

    甲骨文物流产品战略副总裁Derek Gittoes介绍,甲骨文价值链执行包括三个部分:Oracle仓库管理、Oracle运输管理、Oracle全球贸易管理。

    Oracle仓库管理系统能够适应不同仓库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过程。在遵守不断演变的行业、客户和技术规定的基础上,采用基于标准规则的架构,非常容易适应业务变化。Oracle仓库管理的另外一个重要特点是融合能力强,它能够实现在仓库和ERP系统之间进行无缝切换,支持多种模式生产,为客户订单、供应商收据、内部付运、生产框架等提供全方位支持。另外,Oracle仓库管理系统具备极强的扩展性,可以随着公司的成长而进行扩展,这就意味着即使公司将来规模不断成长和扩张,也不需要更换其他的系统。

    Oracle运输管理系统是一个运输全周期的管理系统。从订单、规划、执行,到监控、结算等全部方面都在Oracle运输管理的涵盖范围内。Oracle运输管理系统不仅可以实现全球化控制,还能够保证本地化执行。通过针对所有订单/发运进行规划,执行和结算,清楚地了解全球性运输网络的情况,在执行过程中,它可以适应一系列面向特定业务、地理区域、供应链流程等的业务方式,使用多种语言和多种货币,按照地区、国家、用户群体来配置用户界面。另外,Oracle运输管理系统还是一个集中式管理的系统,所有运营信息都集中保存在单一信息点或统一的数据库中,便于集中了解全部情况并提供全面报告。

    Oracle全球贸易管理系统包含了全球贸易数据库、新一代检查功能及全球法规遵从平台等内容,保证了其合规性的管理。该系统通过设置所有进出口贸易的法规遵从政策,使得所有订单和付运能够在全球范围内遵从管理法规工作。Oracle全球贸易管理系统可以和运输管理系统相集成,从起始点到目的地,对所有订单和付运进行端到端的流程控制,并清楚地了解全部情况。实施全球贸易系统同时能够使供应链的运转速度加快,利用自动化进出口贸易法规遵从流程,缩短供应链中从订货到交货的时间,最大限度地缩短供应链中段拖延的时间。

    甲骨文称其产品特性为全面、开放、集成、模块化,即它是目前市场上最广、最深的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可以设计成一个连接任何ERP系统的开放平台,能以最优成本扩大实施范围,同时,可以从任何地方开始,不断发展,在最需要的地方创造价值。甲骨文供应链管理体系的架构已经形成,笔者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技术的细节化和解决方案的行业化。

 

责任编辑:刘丽娜
本文为e-works原创投稿文章,未经e-works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如已是e-works授权合作伙伴,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e-works内容合作伙伴申请热线: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
读者评论 (0)
请您登录/注册后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