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企业战略风险管理理论、模型及应用综述

2011-01-29龚艳冰 丁德臣 何建敏 吴广谋

3816阅
根据对国内外有关战略风险管理文献的研究,回顾了学者们对战略风险内涵的不同界定,总结了战略风险的代表理论、类型和成因,阐述了战略风险度量的各种定性与定量方法,对前人的研究成果从理论基础和实残应用角度作了述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战略行为的新的研究思路。

    0 引盲

    战略风险概念在管理领域的提出最早始于决策理论,即战略性决策所带来的风险。战略管理学者对风险的系统研究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在90年代初期达到顶峰,近几年战略风险管理又逐渐成为企业界和学术界新的研究热点。在传统风险管理和金融风险管理领域。单个的投机或交易风险可以通过保险合同或其它多种类型的金融衍生品进行套期保值等方法来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而管理学家一般认为,风险管理是战略管理的一部分。从战略管理的角度看,风险管理就是企业“不断通过承受风险来寻找新的竞争优势”的过程。与传统风险管理不同的是,战略风险管理着重研究的是现阶段企业必须承担哪些风险而可以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成功的战略可以通过降低企业风险来确保未来的发展机会。

    1 战略风险的概念

    目前,战略风险定义的分歧集中在战略风险是战略性的风险(Strategic Risk)还是战略的风险(Risk of the Strategy)。其实,如果把战略实施看作是企业的一种行为,那么战略的风险就转化为企业行为风险而统一于战略性风险之下。Andrews在其决策理论中认为,战略风险就是战略性决策带来的风险。Acs、Lubatkin等金融学家认为,战略风险是企业收益受宏观产业经济波动影响而发生损失的可能性。战略风险主要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在管理学研究领域,Jan Emblesvag等组织行为学者认为,战略风险是组织在市场竞争中为实现目标而呈现出的不可避免的风险。Barton、Cllins、Quinn、Simons等学者分别从管理决策、行业竞争排名、公司业绩和战略实施能力的不确定性等角度对战略风险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而亚得里安.斯莱沃斯基则直接认为,战略风险管理就是战略管理朋。张荣琳、霍国庆从战略风险防范与控制的角度出发,认为战略风险是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中由于战略行为不当而使企业遭受巨大损失的不确定性。

    2 战略风险理论、类型及形成原因总结

    Baird和Thomas、Winfrey和Bud、Simons、Slywoztk、Shigeyuki Goto等国外学者以及国内学者杨华江、刘升幅和刘国新、张荣琳和霍国庆等都曾探讨过企业战略风险的类型及其成因(见表1)。

战略风险理论、类型及形成原因总结

表1 战略风险理论、类型及形成原因总结

    3 战略风险度量模型和方法综述

    战略风险的度量方法主要借鉴于相关研究领域,尤其是金融领域,包括定量的方法、定性的方法以及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3.1 定量的方法

    (1)CAPM方法。CAPM(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方法是战略风险度量使用最早、最广的方法,借鉴于金融领域.以CAPM方法为基础的战略风险定义的核心是股票收益的变化。CAPM方法是投资人针对股票市场所采用的方法,而战略风险的研究需要站在企业角度针对其所处的经营环境进行;金融人士关心的是由宏观经济波动及股票市场内部各股之间价格的相互影响所带来的风险,而企业管理人员关心的是对企业战略有重要影响的需求、竞争、技术等要素所带来的风险;金融人士研究风险的目的是提出有针对性的投资策略,而企业管理人员研究风险的目的是提出积极的风险防范对策。所以从研究的目的、对象和主体上来讲,CAPM方法与战略风险研究的原则相去甚远。分页

    (2)变化的方法。变化的方法也是战略风险度量中应用较广的方法之一。所谓变化的方法就是利用特定变量的变化特征(如方差或标准差)来估计企业整体的风险水平,最常用的变量是收益类指标,如ROA、ROE等。以变化方法为基础的战略风险的基本内涵是收益的变化。风险度量的变化方法尚待完善之处有以下几点:第一,可预测的变化其实并不构成不确定性,也就是说变化的方法可能夸大了风险因素。第二,负面的不确定性才成为风险,而且风险与收益并非是对称分布,所以以变化(不确定性)来衡量风险必然有误差。第三,单一的指标很难全面反映企业经营运作的风险情况,尤其是收益可能性分布的变化只能成为风险的一个侧面。第四,方法为过去导向,即以历史数据分析为基础。所以难以为长远未来的战略风险决策提供有效支持。

    (3)状态确定方法。状态确定方法是James M.Collins等人提出的一种比较新颖的战略风险度量方法,方法强调企业竞争地位的下降以及下降的幅度构成战略风险。状态确定方法的主要缺陷:一是,企业绝对收益水平的变化不一定导致企业竞争地位的变化,而绝对收益水平的变化同样是重要的风险因素,这是本方法面临的最大挑战。二是,单一目标很难真实反映企业竞争地位的变化情况,而用多目标来衡量很可能造成计算上的困难。三是,方法的实施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所需数据的时间跨度长且面广,这在实践中往往是较难做到的,再加上计算方法复杂,此方法不容易被实业界接受。

    (4)VaR方法。20世纪90年代起VaR(Vahe at Risk)即以损失为基础的风险管理方法被提出并逐步兴起。风险价值方法的核心在于如何确定F(△p△t)即资产组合收益的概率分布函数,亦即如何确定R或w。围绕这一问题的解决产生了两大类方法:参数方法和模拟方法(可分为历史模拟法和蒙特卡罗模拟法)。它能较好地反映金融时间序列波动的一些特性,如集丛行为(Clustering Behaviour)。它本质上是GARCH模型,即方差是滞后项与过去误差的函数,较好地解决了条件异方差现象,对预测正常的、温和的波动很有价值,但在预测极端事件或突变方面仍不尽如人意。

    (5)财务指标法。即将企业风险简单归结为企业内部具体风险要素的变化,通常利用的指标有:资产负债率、资本密集度、研发比例。

    3.2 定性的方法

    (1)调研法。即采用同行业内企业高层领导直接面谈的方式或发放问卷方式来确定行业整体的风险以及特定企业所面临的风险。

    (2)主观判断差异法。利用不同专家对企业未来状态(如企业收益)的判断差异程度来确定企业未来面临的风险水平。

    (3)系统思考。系统思考方法最早是由美国哲学家E.A.Singer在20世纪初期提出来的,他为系统思考应用于科学领域打下了最初的基础。Ackoff和Emery(1972)将系统思考的方法应用于组织绩效的评估,并经过许多学者努力应用领域逐渐增多。系统思考方法的中心观点就是帮助人们养成一种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来了解内部结构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及如何影响组织的全面绩效。

    3.3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在不确定性和变化日趋激烈的全球市场上,如果一个公司想有效地、充分地利用未来的投资机会,对竞争者的威胁作出恰当的反映,从而减少市场的不利变化所带来的战略风险,战略的适应性至关重要。诸多学者开始运用金融学中影子期权和实物期权等理论对战略风险管理的各个侧面进行研究,但是对企业战略风险研究的深度尚欠缺,具体表现在:其一,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战略投资风险方面,忽视了对其他方面风险的研究;其二,对战略风险的度量与评价不够全面;其三,模型大多通过理论推导出来,尚缺乏实证检验。

    4 企业实践中战略风险工具的使用总结

    通过对271位企业高层管理者的调查访谈,Stephen Gates总结了企业实践中测量战略风险方法的方法与工具的使用情况,如表2。

战略风险度量工具使用总结

表2 战略风险度量工具使用总结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不同行业、不同的公司所使用的测量工具是不同的,先进公司的测量方法在不断进步。通过对这些先进公司的调查显示,情景规划法已经让位于关键风险指标法和个人自我评估法。而其它一般公司仍然将情景规划法作为最重要的方法。所有的公司(包括先进的公司和一般的公司)使用不同的方法来处理和评估不同种类的风险,所有的公司在处理运营风险时都愿意使用个人自我评估法。分页

    5 战略风险管理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展望

    虽然战略风险的研究已经有20年的历史,但是尚未形成普遍接受的研究成果,各种观点还处于“丛林”状态。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问题。

    (1)战略风险的度量方法与模型在方法自身的科学性、对战略管理的适用性和实践应用价值上都存在很多问题。表现在:

    其一,各种度量方法和模型的前提假设(如宏观经济的波动、决策者的偏好以及对主观概率的选择等)往往与现实情况出入很大,所得出的结果缺乏现实的指导意义。例如,前景理论认为,个人的期望值可以用主观概率乘以心理权重(偏爱程度的大小)来表示。权重函数反映了在实践中人们往往对小概率客观事件的概率估计过高,而对中高概率客观事件的概率估计偏低的心理倾向。Tversky和Kahneman(1992)通过实证的方式证明了这一点。

    在前景理论中,个人期望价值函数(V)与心理权重函数(W)的关系可以表示如下:

    V(x)随人的变化而变化,对一个特定的人,位置和环境的变化也会导致V(x)发生变化。Tversky和Kahneman(1992)在他们的实证研究中用非线性规划来估计参数:

    从以上的实证和理论分析中可以看出,在决策中确实存在主观偏见,而主观偏见的存在导致决策结果背离客观现实,进而使风险的度量出现偏差乃至无效。

    其二,战略风险管理模型研究对象不全面。现有研究过多地集中在对可以量化或容易量化的风险(如各种高频低危的风险事件)的研究上,而对不易量化或难以量化的风险(如各种高危低频的风险事件)研究较少。社会科学网(Http://www.ssm.com)通过对现有的企业实践的调查指出,很少有研究将战略风险的确认和控制整合到企业范围内的风险管理(ERM,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中。

    其三,战略风险管理模型缺乏对各种风险的集成与整合。虽然各种形式风险之间的联系与集成对度量公司全面风险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现有的研究很少对如何评估这些风险之间的联系提供帮助。因为如何量化风险组合(即各种风险之间的联系)相对量化单种风险更加困难。

    (2)研究过多集中在战略性风险(Strategic Risk)方面,而对战略风险(Risk of Management)即战略本身所带来的风险研究欠缺。具体表现在:第一,已有的研究过多地关注企业与变化的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得出的风险类型大多都反映为企业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使企业被动承受的战略风险,而由企业主观的战略管理能力所导致的战略风险研究较少。第二,上述研究或着眼于对战略分析、选择和执行阶段的风险分析,或集中于战略评价和控制阶段风险的分析,但是应用管理科学的方法从战略管理过程角度系统地分析战略风险尚没有得到学者们的足够重视,因此现有的战略风险的模型、方法以及应对策略可能难免会有失偏颇。

    (3)战略风险系统构成的研究结论基于有限范围内的实证研究,缺乏广泛实用性和理论支持。

    (4)现有的研究方法或着重于定量的方法,或着重于定性的方法,而如何将定量和定性的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却较少或者不系统。

    综上所述,传统风险管理关注的焦点主要在给定结果或输出概率的判断上。它的理论基础是在不确定条件时如何决策的主流决策理论范式——期望效用理论。但是,决策者在使用期望效用理论时不得不考虑各种相关状态下所有可能的输出和结果。实际上,Simon(1996)的满意理论认为,人是有限理性的,决策者既不可能想象到所有的输出和结果,也不可能考虑到所有的相关状态。有限理性理论考虑了决策者概念和认知能力的局限性。人的有限理性决定了决策终极目标的难求。行为决策理论(Behavioral Decision Theory,BDT)自20世纪50年代产生后,得到了迅速发展。传统的效用决策理论(基础是数学和传统的微观经济学)关注决策的后果,而行为决策理论(主要基础是管理科学和认知心理学)则由对简单后果的关注转向对过程行为的关注。表现在:一是从决策静态思维发展到决策动态思维,二是由非系统性思维发展到带系统意识的思维。行为决策理论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实证性,关注决策展开过程,而不是应该怎样展开。效用决策理论在面向复杂问题系统的解决时会发生效果与效率的分离,变为只有效率没有效果的决策理论,行为决策理论恰恰弥补了这方面的欠缺。因此,在不确定性的环境中,在不能追求最优的前提下。如何有效运用管理科学的方法建立合适的模型,来度量战略管理过程中各种战略行为所产生的风险,从而提出应对策略,是学术界和企业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难题。

责任编辑:施思
本文为作者授权转载文章,任何人未经原作者同意,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e-works不承担由此而产生的任何法律责任! 如有异议请及时告之,以便进行及时处理。联系方式: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
读者评论 (1)
  • teamczyx7-15
    浏览器自动填表软件 www.teamczyx.com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或立场。
请您登录/注册后再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