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辰软件2024年度新品发布会上,浩辰重磅发布了多场景协同设计云化产品——浩辰CAD365,同时升级了浩辰CAD 2025和浩辰CAD 2025 Linux版。
随着CAD应用越来越普及和深入,企业及个人的协作模式正加快向云化、移动化转型升级。一方面,云技术为CAD应用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另一方面,移动化、远程协作等应用也催生出“多终端”的灵活组合需求。
在浩辰软件2024年度新品发布会上,浩辰重磅发布了多场景协同设计云化产品——浩辰CAD365,同时升级了浩辰CAD 2025和浩辰CAD 2025 Linux版,以“云+多端”的方式,助力企业云化数字化创新设计,推动产业的升级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浩辰软件常务副总裁梁海霞指出,从传统的CAD渐进化发展至云化CAD,浩辰软件不仅拓宽了国产CAD的应用边界,更将其应用场景从单一的“设计/画图”延伸至“画/审/看/用”等全流程协作。二十多年来,浩辰软件坚持自主创新的研发路线,专注于深耕CAD相关技术领域,正朝着协同化、智能化、云化等方向加速发展。
浩辰软件常务副总裁梁海霞分享浩辰CAD云化路径选择
01 长算远略 瞄准“云+端”发展方向
从业界软件巨头的发展来观察,包括Adobe、Microsoft、Autodesk等国际厂商,在发展过程中均采用渐进式的发展路径,采取“云+多端”的模式逐渐向云化、AI化转型。
以Adobe为例,其经历了软件产品、软件套件、云化转型、AIGC转型四个阶段。2000之前,Adobe主要提供Photoshop、Acrobat等桌面软件产品;到2002年Adobe将旗下软件统一打包成Adobe Creative Suite(CS)套件,通过捆绑获得更大增长空间,这一阶段以销售套件许可证为主;2007年,Adobe首次提出将产品向云端迁移,并于2013推出Creative Cloud(CC),将所有终端产品改为订阅模式,在过渡时期,Adobe以“云+多端”的服务模式为用户提供产品;2023年,随着OpenAI的GPT大语言模型引爆全球,Adobe联合NVIDIA推出AI图像生成工具Firefly,宣布入局AIGC赛道。
在梁海霞看来,浩辰之所以选择“云+端”发展策略,是因为这一模式在当前阶段有着诸多优势:
首先,CAD作为大型工业软件,在性能方面有着较高的计算和图形显示需求,现阶段本地计算资源更有优势;其次,在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云+端”模式可以在断网或弱网情况下保证设计的连续性;第三,“云+端”模式既能满足用户将数据和文件存储到云端,也能满足存储到本地,可以应对不同级别的“数据安全”要求;其四,多端协同的工作模式,可以满足不同类型用户的需求,可以基于手机或Pad满足移动场景,也可以选择桌面端CAD应用,当文件上传到云端后还能够支持团队的云协作;其五,“云+端”模式提供了灵活的授权方式,用户既可以购买许可证,也可以按时长进行订阅。
在浩辰软件的发展进程中,CAD平台软件业务和云化业务并行发展了十余年,于2011年推出首款云化产品,2014年完成CAD云化战略布局,并于2016年确定了“云+端”的架构模式。截止2023年,浩辰已经累积服务了超过7000万用户。
可以说,基于多年的技术积累、市场及用户检验,浩辰已探索出一条跨终端、可扩展的“云+端”渐进式发展路径。而浩辰CAD365的重磅发布,正是拉通“云+端”协作的关键一环。
02 入口制胜,浩辰CAD365拉通“云+端”协作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浩辰拥有了高效完整的CAD平台能力、丰富的插件支持、发展了200多家二次开发生态伙伴。而不得不提的一款明星产品就是浩辰CAD看图王,这款面向C端的CAD云化产品,已成为全球下载量最大的CAD应用程序。
浩辰CAD 365正式发布
梁海霞指出,在深化“云+端”战略过程中,浩辰融合了浩辰CAD平台和浩辰CAD看图王两款产品的独特能力,将原来面向C端的浩辰CAD看图王,升级打造成为面向B端的浩辰CAD 365解决方案——一款具有多端览图和设计能力的CAD云应用。
梁海霞强调,浩辰CAD365不仅是一款全新产品,更是当之无愧的智能大脑,为企业用户提供了一个账号打通浩辰软件系列产品的入口。
从功能上来看,浩辰CAD 365提供协同设计、项目管理、云批注、共享聊图、轻量化览图等核心功能,将应用场景从单一“设计/画图”延伸至“画/审/看/用”等全流程协作,成为企业安全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器,为企业降本增效,推动着行业创新设计迈向更高维度。
实际上,在传统的CAD应用中,仍存在不少痛点:譬如在出差、厂区或者异地办公等场景下,往往只能在安装了CAD软件的电脑上进行看图,图纸利用效率低;此外,部分行业存在大量的劳务外包,人员流动性大,涉及图纸分发、权限控制、过程留痕、资料归档等环节,管理较复杂;如果缺少图纸版本统一管理工具,还会出现使用错乱的风险,造成施工/生产现场与最新设计的图纸版本不一致;在传统的校审流程中,更多在线下针对纸质图纸,交流讨论效率也较低;当图纸在跨部门、跨企业、多系统中流转时,也存在图纸泄密风险等等。
为应对这一系列挑战,浩辰CAD 365基于图纸和模型的上云,实现网页端、手机端、PC端等多端数据的共享和互通。实现了一个账号打通浩辰软件系列产品,能够实现跨终端、多场景CAD协同设计及项目管理,为用户提供云存储、云批注、即时通讯、数据及图纸管理等云应用功能,实现多专业、多部门、多场景的高效协同和创新型应用设计。
以项目协同设计场景为例,当用户登录订阅账号后,就可以借助浩辰CAD 365的云文档功能,共享、访问、标记、聊图和审批项目设计图档,从而极大地简化项目团队之间的交流与图档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降本增效。
值得一提的是,浩辰CAD 365突破了“看图”的边界,与浩辰CAD系列产品结合,成为名副其实支持跨平台和多用户协作的一体化设计、工程和制造解决方案,可以广泛应用于工程建筑、施工、勘察设计、装饰装修、电力电气、机械制造等领域。
03 夯实技术,新产品实现多维度突破
此次发布会上,除了发布浩辰CAD365,浩辰还更新了浩辰CAD 2025和浩辰CAD 2025 Linux版。
据浩辰软件产品经理介绍,浩辰CAD 2025除了性能跃升外,还实现了终端数据和模型上云互通、参数化约束等技术强势突破,并持续新增/优化云端协同设计、硬件加速、参数化约束、语音注释等数十种功能。
浩辰CAD2025四大提升
浩辰CAD 2025 Linux版则延续了Windows版的软件界面及操作习惯,命令总数达到880+,覆盖了Windows版所有命令的95%以上,还新增了GIS/BIM/STEP/IGES等三维文件输入、图纸加密、图纸集等重要功能。相比于旧版,新版软件性能持续提升,平均开图性能提升了30%、平均存图性能提升一倍,让用户畅享无差别化的设计体验。
总结来看,浩辰此次发布的三款产品,实现了多维度技术的强势突破:
一方面,
引领行业迈向云化CAD。通过终端数据和模型上云互通技术,浩辰CAD365可为用户提供云存储、云批注、即时通讯、数据及图纸管理、跨终端二维图纸览图及三维型查看等全流程协作云应用。1个账号可打通浩辰软件系列产品,并实现跨端互联、数据互通,促成从单体设计到团队设计的转变。
另一方面,
攻坚参数化设计。客观来说,参数化约束功能作为业内急需的创新设计功能,由于存在强大的技术壁垒以及相关技术封锁,一直都是国产工业软件持续攻坚的难点,为此浩辰软件投入了海量的研发资源进行长期的技术攻关。如今浩辰CAD 2025全面支持2D图形的参数化约束,能极大地提升设计效率与图形精确度全面满足企业参数化设计需求。
第三方面,
开启云端协同新模式。在传统的协同设计中,一般是基于文件级的协同或者是图层级的协同。浩辰CAD 2025、浩辰CAD 365可实现实体级协同技术,可将图元的归属做到实体级,允许多人编辑同一张图纸进行协同设计。同时通过增量存储,修改也是实体级,每一次的改动和版本都会被精确记录,确保追溯无忧。
第四方面,
持续优化内核技术。在夯实自主可控的国产工业软件底层框架的同时,浩辰致力于持续优化内核技术来实现软件性能的跃升。相较于旧版本,浩辰CAD 2025、浩辰CAD 2025 Linux版均实现了性能跃升,显著提升了图像处理速度、增强软件运行性能、助力设计师高效应对复杂的设计项目工作。
04 未来规划,打造跨终端浩辰CAD云平台
梁海霞指出,“接下来,浩辰将持续推进云化、协同化、数字化进程,在浩辰CAD365基础上拓展更为广泛的云应用和服务,同时我们也会继续开放接口,将合作伙伴的应用产品接入到浩辰云平台体系中,共同服务客户。”
提及未来的规划,另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是人工智能。
实际上,浩辰已经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上进行了一些探索,譬如利用CNN卷积神经网络、几何算法/矩形剖分/三角剖分、NLP自然语言处理等实现CAD应用中的AI空间识别。通过AI技术支持,在插入图块的时候,浩辰CAD可以根据历史排列的信息,自动推断出潜在的放置模式,而不需要选择基点,也不需要旋转、拖拽等其他操作,只需要一键就可以直接自动插入。
据了解,浩辰软件与清华大学在海量图纸数据挖掘方面也做了一些探索性研究,帮助浩辰CAD365从设计图档中提取文本和图片源数据,利用AI技术,从历史设计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可以对设计图纸进行自动化分类,对企业的数字化资产进行归档。
梁海霞透露,这些能力产品化之后,我们将会融入浩辰CAD 365“云+端”解决方案中,为企业设计过程中的数据挖掘与分析、数据治理提供技术赋能。
这些前瞻性探索与研究,正是浩辰打造跨终端CAD云平台的一个个脚印。如浩辰软件总裁陆翔在发布会上指出,工业软件的“芯”技术能力决定了其发展高度。在不断填补国产化关键技术空白的同时,浩辰持续致力于“芯”技术的创新突破,推动产业的升级转型与结构精进,进而塑造中国智造的新纪元,引领全球工业变革的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