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新冠肺炎疫情危中蕴藏产业发展四大机遇

2020-04-08

2710阅
  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影响我国经济社会运行明显,扰乱了正常市场供需关系,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但疫情也催生了一系列新需求,围绕满足新需求的多样化新业态不断涌现,客观上加速了消费升级和部分产业升级步伐。探索和发现疫情危机中的新机遇,培育和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对建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新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机遇一:医药产业迎来快速发展机遇
  
  疫情期间,医用医药物资需求大增,亟需医药及相关企业保障物资供应,医药产业产量及产能也随之增加。疫情后,还将有四方面因素利好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
  
  一
  
  健康市场迎来发展机遇,疫苗研发、新药研发、诊疗方式以及干细胞、基因等前沿医疗手段将获得更多关注,吸引产业资源集聚。
  
  二
  
  中医药在此次疫情防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且获得较高认同,有助于进一步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发展。
  
  三
  
  我国应急医疗物资保障与政府集中采购等体制机制将进一步完善,应对重大疫情所需的医疗物资储备也将会扩容,从产品、产能、资金等多形式构建物资储备体系,扩大了医药产业市场。
  
  四
  
  经此疫情,我国将进一步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为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
  
  机遇二:线上化需求刺激相关配套产业发展
  
  为了防控疫情,相关领域的线上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工作、学习、生活、消费等传统线下模式,加速了社会大众对线上模式的转变与适应速度。
  
  工作方面
  
  远程线上办公成为疫情期间较为普遍的办公形式,如连接企业内网VPN、远程桌面、多人协作文档、视频会议等线上办公解决方案能在较大程度上解决办公室工作需求。传统商务活动中合同签约等关键环节,也开始积极探索网络签约等线上形式,“电子签名+区块链”等线上认证方式具有广阔前景。
  
  教育方面
  
  此次疫情是线上教育的一次演练与推广的重要时机,虽然初期由于相关平台准备不足,出现掉线、卡顿等现象,但均得到快速改善。线上教育能够使知识传播脱离了教室等物理空间的限制,有助于优势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是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教育平台、教学终端、教辅软件、在线交互工具等产品的研发创新与应用推广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消费方面
  
  此次疫情加速了线上消费领域与用户拓展,消费领域从传统商品消费向服务消费扩展,消费用户向中老年群体拓展。线上办公、线上教学在疫情后存在需求下滑的可能,但消费习惯养成后则具有较强的用户粘性,对线上消费市场具有长期利好。在制造业领域,企业将更加重视线上化需求,一方面会做好线上模式的配套电子产品研发推广,另一方面会强化产品销售的线上线下统筹,开发线上产品体验、线上销售等模式,强化对新模式的适应能力。
  
  机遇三:智能化优势凸显增长潜力
  
  疫情期间对人员流动、人员解除采取严格管控方式,智能化产品需求凸显。
  
  从生产层面看
  
  疫情导致制造业企业劳动力短缺瓶颈突出,产业工人返工手续繁杂、隔离观察周期长、复工防疫要求高。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数字化生产线对劳动力依赖程度小,在重大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的优势更加凸显,可以预见企业将加大提升智能化水平的投入,智能化工厂将在疫情后加速发展。
  
  从需求层面看
  
  疫情期间人与人的交互存在潜在传染风险,智能化产品能够较好地解决部分防疫工作需要。如智能医疗机器人可以完成对病患的引导、送药以及体温、血压等常规检测工作,分担医护人员工作压力并减少医护人员感染风险。此次疫情期间,部分地方使用无人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减轻公安人员、社区工作人员防疫压力。此外,无人配送车、无人清扫车、无人消毒车等智能产品在抗疫期间应用取得积极成效。未来,多用途、多领域、多场景的机器人、无人机、无人车等智能化产品具有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机遇四:信息化治理能力提升空间巨大
  
  此次疫情防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治理能力水平,特别是信息化在治理能力提升方面的应用还有很大空间。
  
  社会治理层面
  
  如交通领域部门掌握全国客运数据,BATJ等互联网企业拥有大量用户数据,经此疫情,大数据在未来社会治理领域将会得到有效使用,提高治理能力水平。
  
  行业治理层面
  
  如复工复产正在加速,交通运输是“先行官”,链接着产业链上下游各类企业,不断提高产业返工效率。未来,信息化在行业治理领域将大有作为,不仅会提升物流链、供应链,带动产业链的运作效率。同时,还将大大提升产业链弹性,以应对类似疫情等突发事件背景下供需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
  
  基础设施层面
  
  疫情期间,线上办公、线上教学导致短时间数据信息流量激增,造成网络出现一定程度的拥堵,有平台企业软硬件准备不足的问题,但也同时反映了我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具有较高的市场需求,新型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将不断加速,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硬件产品市场也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为更好应对疫情对经济社会造成的冲击,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把握新冠肺炎疫情危中蕴藏的产业发展机遇,特提出如下建议。
  
  建议一
  
  要规避医药产业在疫情影响下大起大落的震荡式发展,加强对疫情期间新增应急产能消化的政策安排。通过建立完善国家和地方应急医疗物资储备制度,加大对医疗物资产品、产能储备力度,平抑疫情前后需求大幅起落造成的市场冲击。支持医用物资生产龙头企业并购跨界转产企业的新增产能,对并购过程中产生的印花税、契税等给予减免税优惠政策。加大对疫苗、药品、医疗设备研发的支持力度,提高医药企业相关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
  
  建议二
  
  要为产业线上化转型夯实基础设施支撑,鼓励各地加大对5G通讯、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配套的新型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提高地方债务资金、政府引导基金在新型基础设施领域的投入比重。
  
  建议三
  
  进一步强化政府的信息化治理能力。政府具有其他经济社会主体无可比拟的信息优势,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利用平台企业技术挖掘行业、区域数据。要强化中央层面对信息化治理的统筹,依托优势企业解决各地区、各行业平台数据的对接技术瓶颈,打通区域间、行业间的数据壁垒,破除“数据孤岛”。建议四: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相关领域的立法工作,强化关于无人车、无人机等智能化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的相关法律保障。明确数据收集、使用的主体与权限,厘清信息化治理边界,推动信息化治理工作法治化、规范化。
责任编辑:王力
读者评论 (0)
请您登录/注册后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