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9-20日,由e-works数字化企业网、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湖北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主办,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支持,湖北省人工智能学会、武汉企业信息化促进会协办,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武汉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创新产业联盟、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承办的以“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创新”为主题的“2019(第五届)智能制造国际论坛”在武汉•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隆重召开。查看详情>>
王力翚教授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并通过多个视频动画介绍了人工智能、机器人、数字孪生、人机协作、深度学习的发展现状,他表示CPS、工业大数据、数字孪生等技术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Imer教授解读了智能产品的发展与特征,介绍了自适应的CPS系统的内涵、功能以及发展历程,分享了工业4.0的实践情况。
周教授分享了塑料注射成形智能调控技术,详解了成形收缩的逐级协同调控技术、材料取向的在线感知与精确调控技术、成形装备的偏载抑制与学习控制技术以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周教授还对注射成形智能化提出了几点建议。
介绍了三菱电机的绿色智造解决方案。三菱电机集团从自身办公室、工厂出发践行节能环保,经过数十年的节能经验积累,开始向广大客户提供多种解决方案。三菱电机的e-F@ctory解决方案将帮助制造企业实现以生产现场为本考量、实现人与设备共存为志向的生产制造。
他首先介绍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两大方向及六大模式,并解读了企业应如何找到切入点进行工业互联网转型以及如何利用工业互联网创造价值。他同时强调,工业互联网的本质就是创造价值,就是为企业降本、提质、增效,提升竞争力。
海尔理解的智能制造就是大规模定制,其核心是和用户互联,实现高精度下的高效率,海尔智能制造的探索路径就是以互联工厂为载体,实现大规模定制的转型。通过互联工厂的软件化/云化,海尔推出了COSMOPlat平台,其核心是和用户持续交互,用户全流程、全周期参与的体验迭代,实现用户终身价值。
通过SAP 数字化供应链网络D2O(Design to Operation)解决方案,可实现产品从智慧设计、智慧计划、智慧工厂、智慧物流、智慧运营等全业务链端到端的打通,形成智慧企业的闭环,帮助企业在客户定制化产品的生产中,实现从设计到运营的端到端结合。
在智能制造中,智能化的装备和产线是独立的系统(System),而MOM系统则是系统的系统(SOS,System Of System),通过MOM系统可将所有的自动化/智能化装备产线进行统一管理调度。他还通过一汽解放锡柴的案例详细介绍了如何实现智能化的生产调度。
介绍了制造行业文件便捷安全的管理和协作,联想云文件协同平台可为企业数据保驾护航,全面覆盖:数据存储、文件管理、内容生产、使用分发、传输流转、本地访问,为企业数据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
轻量级智慧物流理念即利用大数据智能及IOT技术实现物流设施的智慧升级,实现物流设施智慧化、人员傻瓜化、物流资源利用率的实时分析及调度优化,提升物流的准确率,实现人力成本的降低和物流效率的大幅提升。
未来企业的核心业务/管理一定是在线的,以员工为中心的管理在线不可或缺,中台可以连接企业全管理场景,实现管理数字化、驱动智能决策。借助BPM构建的管理中台可以帮助企业构建管理差异化竞争力,连接生态和上下游、实现数据化运营,支撑企业管理在线。
视频技术叠加人工智能,构建视觉感知,正在赋能各行各业加速数字化落地。海康威视AI开放平台能基于视频AI技术,结合物联网传感数据,为企业安全生产、降本增效、精益管理提供支持。
从《美国工厂》电影谈起,介绍了劳动力管理面临的变革。他指出,企业通过实施劳动力管理,能够精确控制劳动力成本,快速提升劳动力效率,切实提高客户满意度,切实提高员工敬业度及预先规避合规风险。
经过多年深耕发展,Coremail论客的客户口碑实现了领先。通过Coremail系统,可以帮助企业解决内部的日常管理及相关事务协作的难题,帮助员工进行高效的日常办公,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
中国当前工程研发面临创新设计质量难以提高,创新设计效率亟待提升的问题,MBSE需要实现全过程模型化、信息化、平台化支撑,基于安怀信SPIDER平台,可使复杂产品研发过程协同化和规范化。
1. 制造企业如何根据自身特点找到推进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的突破口?
2. 如何看待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的关系?构建工业互联网如何为制造企业创造价值?
3. 企业实现IT与OT融合有哪些难点,如何推进IT与OT的融合?
4. 制造企业推进智能制造的组织如何变革?
1. 目前,我国的智能工厂集成商很多,如何评判一个智能产线、智能工厂,或者工厂智能化改造方案的合理性?
2. 实现工厂的可视化、透明化有哪些难点问题?
3. 很多制造企业的设备OEE不高。各位认为有哪些关键问题?如何提升设备的OEE?
4. 精益生产与智能工厂的推进如何能够有机结合?
1. 制造企业推进工业互联网应用,有哪些现实的应用场景?哪些类型的企业对工业互联网有更加现实的需求?
2. 制造企业推进智能制造,如何与装备、材料与工艺的技术变革相结合?
3. 推进智能制造,如何实现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的集成应用?
4. 打造智能工厂,如何能够更好地帮助工厂实现柔性化和少人化,实现柔性自动化和人机结合?
1. 推进智能制造建设与工业互联网,在企业自建(大、中型企业)和行业平台(行业龙头、第三方运营商)之间如何选择?
2. 如何划分MES和工业互联的边界?
3. 目前很多企业在推进智能制造上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状态,应如何进行整体的改进规划?应以怎样的思路布局?
4. 如何看待5G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