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一方面,要分清轻重缓急,加快重要产业链中出口型头部企业的复工复产。另一方面,疫情给产业发展带来分化,例如很多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展,但是还有一类新产业在疫情后可能会面临困难,比如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产业。因此,对于新产业的发展需要根据分化的特点采取不同办法。”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考验,尤其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国都是全球产业链中的一环,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国家、任何企业都无法独善其身。e-works特别策划了本期报道,从多个角度探讨:本次疫情对于全球制造业带来哪些影响?是否会重塑全球制造格局?全球制造业如何抗击疫情?对中国制造企业有哪些影响?应对措施是什么?帮助制造企业厘清现状,进一步激活企业活力。
黄培 e-works创始人、CEO
全球疫情如此严重,在短期、中期和长期,对中国各行各业的制造企业究竟会带来多大的影响?刚刚经历了中国疫情的制造企业,如何抵御国际疫情带来的“二次打击”?带着这些问题,我在时刻关注相关媒体报道的同时,也访谈了一些e-works创办的中国制造业创新企业家俱乐部的企业家朋友。
查看详情“这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一方面,要分清轻重缓急,加快重要产业链中出口型头部企业的复工复产。另一方面,疫情给产业发展带来分化,例如很多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展,但是还有一类新产业在疫情后可能会面临困难,比如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产业。因此,对于新产业的发展需要根据分化的特点采取不同办法。”
“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将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加速转型,重塑生产制造服务体系,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促进商业模式创新。同时,工业互联网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利于区域内资源有效配置、供需精准对接、线上线下互动、孵化创新衔接,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工程中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将助推生产方式转变,以数据为核心要素支撑虚实融合、全面互联,打破组织界限和数据孤岛,以云端协同、产业协同、跨界协同推动制造资源配置优化和能力共享;助推增长动力转换,推动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供应链金融等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成熟,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
“在疫情后,各国都想建立独立完整的产业链,全球产业链会被简化。疫情后,全球产业链会减少对中国的依赖,我们一定要警惕全球产业链去中国化。在短期内,全球产业链很难找到替代中国的经济体或者解决办法,全球产业链无法、不会与中国脱钩。同时,我们也必须反省,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升高、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中国制造业的成本在上升,中国制造正在国际上失去原有的竞争力,出现了产业链向东南亚转移的现象。制造业竞争力的下降,会引起国家竞争力的下降,这必须引起我们全体中国人的反省。”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企业实行双轮驱动战略,采用智能制造加工业互联网的软硬整合方案,一方面不断掌握核心技术,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提高疫情防护工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下一步企业要以乐观的心态应对疫情的长期化,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做好防疫和生产两不误。”
“国内汽车市场在历经十几年的高速增长后,已经由增量市场迈入存量市场。同时,当前主力消费群体也更加理性。因此,车市不会随着疫情的结束,出现消费压力的大规模释放。同时,在国家完善的宏观调控机制下,我们相信政府会做好顶层设计,合理有序引导汽车市场应对疫情,制定相关产业政策帮助车企应来对短期内的风险,并实现中长期下的健康有序发展。对于整个行业来说,也要联合起来,共同面对困难,才能让整个汽车行业实现更好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在海外爆发后控制难度会更大,全球经济将遭受重创,全球ICT市场也会受到巨大影响。中国疫情虽然得到了有效控制,但高度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也不能独善其身,中国的经济和ICT市场同样会受到全球疫情的冲击。ICT技术在抗击疫情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数字化转型的价值也得到进一步彰显。中国政府推出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灵活的货币政策将有效应对疫情挑战,推动经济平稳发展。政府出台的“新基建”举措再次强调了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的重要性,也将持续利好中国ICT市场的发展。”
“全球供应链正变得越来越复杂和相互缠绕。为提高效率、增加规模报酬,供应链上的企业日益专业化于整个流程中更精细的部分,由此产生了两个主要结果。第一,拥有6个甚至更多层级的供应链已不罕见。在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更加复杂的产品意味着更长的供应链。第二,许多企业在生产过程的专业化环节上研发了专门技术,同时向多个最终面向消费者的公司提供零部件,成为实实在在的节点。零部件来自世界各地,而特定部分都经过相同节点的情况并不罕见。过去,全球供应链可被视作一座金字塔,其底部是所有的原材料供应商,顶部是消费者。现今,全球供应链相互交织的程度如此之深以至于更像一张巨大的网,供应商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着无数互动链条。 ”
“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看,企业的一个优先任务都是更好地了解其生产过程中的脆弱性,对供应链进行压力测试并就供应链中断风险做好应对方案。为识别自身供应链的薄弱之处,企业需要详细定位出全部的直接和间接供应商,但获取并解读这些信息会很有难度。为此,政府应发挥重要作用。每家企业仅能局限性地看到自己在全球供应链上的位置,政府必须协助“拼凑”出全景。另外,从长期来看,全球供应链也可能受益于新冠肺炎疫情。有时,复杂系统遭遇震荡后会揭示出此前未被考虑过的更优选择,在克服当前困难的过程中,企业或将找到更有益的长期发展战略。”
“当前担心疫情引发产业链搬迁之声不绝于耳。我们的观察角度不大一样,我们跟产业链上的实际决策者—跨国企业们交流较多,发现这次危机其实会放慢贸易战以来产业链的搬迁趋势,而非加快。原因有二:一、搬迁意味着新投资,但全球衰退阴霾无人愿投。经此一疫,欧美经济估计需要两年才能恢复原有的元气,中国以外的拉美、东欧、东南亚新兴市场不乏薄弱环节、易被疫情、汇率、债务三杀成多米诺骨牌,因此跨国企业未来一段时间的重中之重是保留现金、减少投资,而非新资本开支。我们的调研发现,原本一些公司在疫情前打算在中国以外投资设新厂,或者在其本国加大自动化投入,这些意向当前纷纷被延期。二、以TMT产业链为例,全球龙头企业几乎都认为,中国在复工的展现的管理能力,进一步验证了它相对于其他新兴市场的制造业优势:在封城之后仅仅两个月内,疫情受控,生产能力几乎满血复活,不论是红黄绿码技术应用,还是体温、口罩、食堂隔断等公共卫生管理,以及员工的配合度,都远胜于其他潜在搬迁目的地如东南亚,后者目前正经历更坎坷的生产停摆供应脱臼。
”
“要充分利用率先复工复产的“时间差”和制造业占比较高的“结构差”,适应全球市场变化,调整产品结构,稳住复工复产的良好态势。同时要抓住“新基建”机遇,发挥大城市的消费引领作用,充分挖掘国内超大规模市场的内需潜力。”
“这次疫情给制造业企业带来一项重要思考,就是要瞄准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加快科技攻关,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努力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增强产业链的抗风险能力。这样在突发情况下,可以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在正常情况下,可以平抑进口件的价格,有利于降低成本,提升我国产业的竞争力。同时,我国制造业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让各类要素重新配置,生产制造更加智能,掀起了由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演进的重大变革。当前疫情下的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着用工荒以及在岗员工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这让无人车间、黑灯工厂等概念再度引发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