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发布:2021年1月25日
2020年跌宕起伏的一年。新冠疫情的"黑天鹅"彻底改变了世界各国的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态势,而我国制造业发展也是先抑后扬。11月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达到52.1%,连续9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表明我国制造业恢复性增长加快。近期,我国多个制造行业出现井喷态势,工程机械、重卡、纺织、造船、集装箱,甚至自行车等行业订单爆满,新能源汽车企业也受到资本市场追捧,市值连创新高。
2021年是中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目前中央及地方都相继发布了十四五规划建议,以明确下一个五年的发展方向。其中,《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与制造业有关的内容包括,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数字化发展等。此外,各地发改委近期也频繁调研制造业,规划"十四五"制造业发展蓝图。
从北斗导航卫星组网完成到嫦娥五号成功返回地球,从时速620公里的高速磁浮列车到可抵御零下40度的高寒动车组,从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问世到亿级类脑计算机的研制,从卫星物联网第一阶段完工到华龙一号核电站正式装载核燃料……2020年,中国制造业高新科技领域捷报频传,在技术方面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堡垒,多项重大科技取得突破。
后疫情时代,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趋势,但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依然薄弱。2020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新基建在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不仅将直接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带动相关行业的繁荣,而且还将成为产业数字化转型加速发展的新基石,从而强化设计、生产、运维、管理等全流程数字化功能集成,赋能传统制造业。
2020年,在"缺芯少魂"的市场环境和自主创新的政策红利驱动下,国内各地掀起了芯片产业发展热潮。然而,急速向前的芯片产业背后也存在不少过热、盲目或者政策套利性投资,导致烂尾事件频出。在今年短短一年多时间里,江苏、四川、湖北、贵州、陕西等省有6个百亿级半导体大项目先后停摆。对此,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强化顶层设计,狠抓产业规划布局,努力维护产业发展秩序,做好"加强规划布局、完善政策体系、建立防范机制、压实各方责任"四个方面的工作。
回顾2020年,一场疫情先是将汽车产业拖入寒冬,新能源汽车首当其冲,销量下滑;随后中央和地方出台多项政策措施,稳定和促进汽车消费,新能源市场快速复苏,结束了下降趋势,出现V型转折。目前来看,尽管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在规模上已经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但是产业发展到现阶段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例如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充电桩和换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服务模式有待创新完善等。在2021年,新能源汽车将步入全新赛道,迎来一轮大浪淘沙的行业洗牌。
2020年,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形势急转直下,而5G在抗疫与复工中展现出的巨大作用和社会经济价值,使5G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进一步加速了本已火热的5G产业发展势头,也加快了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数字经济转型的步伐。与此同时,当企业越来越多的拥抱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更多的5G行业应用实现落地,也在加速企业蝶变。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技术,5G对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已经显现。对于5G领域来说,新的一年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我们拭目以待。
2020年,在疫情影响下,众多行业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与压力,而生物医药行业则受益于医疗物资、检疫检测、疫苗等相关领域的需求增长,迎来了发展机遇。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底,医药生物指数整体上涨超50%,244家该行业上市公司实现股价上涨,其中41家股价翻倍。在疫苗研发方面,中国也走在世界前列。目前5条技术路线共15个疫苗进入临床试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已有超过40国向我国发出疫苗采购请求。
中国制造企业面临着国际贸易争端、经济下行、行业竞争加剧、劳动力成本提升、招工难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等诸多挑战,2020年的新冠疫情更是雪上加霜。面对诸多此种不利局面,众多中国制造企业意识到只有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打造智能工厂,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新冠疫情的突发,促使我国制造业加快了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建设进程。
回顾已经过去的2020年,数字化转型的全面加速无疑是其中的亮点之一,尤其是对于制造企业而言,疫情期间出现的人员不足、原材料短缺、复工复产缓慢等问题,致使很多企业高层开始重新考虑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对于自身企业的意义。从目前已公布的数据,以及各大软件巨头2020年财报来看,制造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投入呈现积极态势。新冠疫情的爆发和蔓延一方面给制造业带来巨大的动荡,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我国制造企业在应对突发事件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