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

导 读

e-works于2021年开展了“中国工业数字化转型领航企业” 的评选活动,并对入选的50家企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期将“领航者”的成功经验“照亮”更多在数字化转型路上的工业企业们。这些率先开展数字化探索的工业企业,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的融合,将数字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工厂运营中,并在业务流程、管理系统、数据系统等方面不断深入的创新,形成了快速反应市场需求、创新运营模式、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全新形态,也成为了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领航者”。

2020与2021企业对数字化态度的转变

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及制约因素

e-works领航企业评选要素

评选专家阵容

主任委员:李培根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评选委员:李伯虎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谭建荣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建民教授 清华大学教授、博导
李 斌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导
黄 培博士 e-works CEO

2021“中国工业数字化转型领航企业”画像

50家“中国工业数字化转型领航企业”基本情况

2021 “中国工业数字化转型领航企业”遍及全国17个省市,涉及汽车及零部件、机械装备、电气、电子通信、家居建材、新能源等14大行业。其中58%的企业为上市公司,区域分布以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的企业居多。

2021工业数字化转型领航企业数字化建设投资与其他制造企业投资对比

领航企业在数字化建设上的资金投入普遍偏高。亿元以上投入的企业数量超过54%,千万元以上的企业占比96%,这一数字与此前e-works Research针对500家工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情况的调查数据相比,规模存在很大的差异,呈现明显的“X”形。

领航企业数字化技术应用情况

领航企业在数字化技术应用方面走在前列,并且与企业业务深度融合。其中,物联网及大数据的相关应用几乎是领航企业的标准配置,分别占比高达82%和70%。此外,云、5G、边缘计算的应用也占有较高的比例。

领航企业工业软件投资及应用情况

领航企业更为广泛地应用工业软件,通过横向、纵向以及端到端的集成,全面实现企业全业务、全流程、全供应链的数字化。数据显示,领航企业中96%已经应用了MES/MOM系统,ERP、WMS、PLM、CRM的部署比例也非常高。

2021“中国工业数字化转型领航企业”观察

领航企业的转型模式主要方向

领航企业六种转型模式的典型应用实例

2021“中国工业数字化转型领航企业”50强
(排名不分先后)

美的集团

美的集团

美的集团将“数智驱动”作为战略主轴之一,打造了“美云销、工业互联网M.IoT、AIoT生态”三大数字化平台。通过美云销平台,实现订单智能履约、统仓统配、一盘货库存共享、一站式物流交付、送装一体服务、大数据智能分析等业务,订单准时交付率提升7.1%,用户满意度提升至98%以上,全渠道业务在线化、数字化经营水平显著提高。依托美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通研发、营销、制造、物流、售后等企业价值链,实现用户个性化定制、全程可视化、生产物流智能化,实现全球研发协同、全球订单协同、生产产能协同、材料采购协同等全球化运作。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潍柴动力作为中国500强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建立“业务、数据、应用、技术”企业架构,创建“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映射,利用数据挖掘算法支持智能决策,并实现研发模式、制造模式、运营模式、服务模式、商业模式创新。通过制造大数据应用,提高刀具寿命、降低喷漆成本、优化排产模型、降低异常停机时间等,推动了生产成本降低和过程精益化。通过潍柴智慧云平台,基于发动机海量数据采集及全方位物联网解决方案,搭建不同工况分析模型,实现智慧研发、故障预判、远程维保、车辆管理等,提升产品竞争力。

三一集团有限公司

三一集团有限公司

三一集团作为工程机械全球第二、中国第一领军企业,将工业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与业务、流程、数据深度融合,集团内部全面实现“产线自动化、运营数字化、协同网络化、决策智能化”。此外,三一依托“树根互联”工业互联网平台,与各供应商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制造方面,18号工厂两条总装配线可进行69种产品的混装柔性生产,机加车间变身为真正的“黑灯工厂”,实现了原材料进场加工、运输、检测到成品的全流程无人化、智能化。

小米集团

小米集团

小米作为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机制造商,一直致力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模式来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小米结合自身业务发展情况和行业发展趋势,搭建了从销售需求到供应交付的全链路数字化计划平台,打造了小米供应链管理“大脑神经网络”,强力支撑产销协同。融合应用云计算、大数据、AIoT、数字孪生等技术,打造“云网边端”一体化的小米制造云平台,构建起“数字化工厂”,实现制造管理标准化、精细化和数据线上化。通过数字化研发平台,支撑协同研发管理,解决了TR评审难题,优化了BOM管控方式,大幅缩短了产品研发周期。

海信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海信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海信集团作为全国乃至全球领先的家电企业,在研发、营销、制造、物流、服务等领域全面践行数字化转型。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重点打造了工业物联网、工业AI、工业大数据和边缘计算四大能力中心,实现了基于AI的视觉检测、基于大数据的决策支持、基于AR/VR的远程运维和基于数字孪生的研发制造协同。通过推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并建立制造效率指标,形成制造效率管理体系与供应链计划管理体系结合的管理模式,实现生产效率提升208%,设备OEE提升12%,质量一次合格率提升5%,订单准时交付率提升10%,运营成本降低17%。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电气作为国内最大的能源高端装备制造集团企业之一,聚焦能源装备、工业装备、集成服务三大业务领域,创新推出“1+2+X”的数字化产业模式,打造“星云智汇”工业互联网平台,形成了风电智能运维、火电远程运维、机床售后服务、储能电池综合管理、环保分布式水处理系统等一批解决方案。在集团内部积极推行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实现了产品数字化、装配智能化、物流自动化、产供销一体化、跨区域统筹协同;实现了生产过程的工艺控制、质量控制、设备状态监测、故障诊断、预测预警等,提升生产效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提高装备的整体竞争力。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长安汽车作为中国汽车四大集团阵营企业之一,围绕“天上一朵云、空中一张网、中间一平台、地上全场景”,基于“统一标准、统一数据、统一运营”数字化转型原则构建数字企业,以可复制的平台能力应对灵活多变的业务场景。在研发设计环节,通过全球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及数字化仿真工具的应用,实现24小时不间断协同设计,产品研发周期缩短30%;在生产制造环节,智能柔性焊接生产线叠加生产执行、零部件物流等八大信息系统的运用,实现多品种、多车型、柔性化混流生产,整车材料成本降低0.5%,生产效率提升15%,订单交付时长降低20%,运营成本降低20%。

中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中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中天科技是光纤光缆领军企业,以生产过程自动化、运营管理信息化、生产制造协同化为目标,开启了数字化转型之路。采用数字孪生与仿真技术,对主要生产设备实时仿真分析,并围绕生产效率和设备预警建立起基于AI的预警分析模型,实现虚实结合的生产过程数据可视化。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能源消耗的监控与管理,结合标识解析体系,实现基于“一码一物、一码到底”的协同制造。通过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及其他数字化技术的融合应用,实现生产过程的人、机、料、法、环、测等全要素管理,实现生产效率提升8%,设备OEE提升15%,运营成本降低15%,单位产值能耗降低10%。

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戴卡是中国大陆第一家铝车轮制造企业,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铝车轮和铝制底盘零部件供应商。公司从营销、研发、制造、经营、决策、服务等方面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打造以DMS为核心的智能制造系统,全面提升生产制造能力、全球化管控能力、企业创新能力。以二维码作为产品信息的载体,通过产线数字化控制系统、智能铸造装备等,实现了动态资源分配调度,不同轮型产品混线在线生产且“0”切换时间。利用AI结合影像识别,屏蔽“伪缺陷”,实现移动检测,检测效率提高40%,减少了80%的人员干预。通过余热利用智能管控系统,实现能源消耗下降43%。

联宝(合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联宝(合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作为联想全球最大的PC研发和制造基地,联宝科技积极探索计算机整机大规模定制的智能制造新模式。基于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以MES为核心,多系统集成,实现多源数据实时采集及动态分析、生产现场在线管控。依托工业大数据、机器学习技术,开展设备预防性维护、工艺执行的验证与优化、质量在线监测等场景化应用。基于AI算法实现最优化排产和产能的智能模拟,并实现排产自动化和执行可视化,排产用时缩短67%,交付达成率提升24%,产能利用率提升18%。同时将智能排产、MES应用经验赋能给合作伙伴,实现由单一的售卖产品向对外提供IT服务支持的转变。

获奖感言展播

领航企业视频展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