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一带一路”为中国制造业国际化插上腾飞的翅膀

2018-02-11e-works 田耘

1891阅
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实施,推动了国内制造业与沿线国家资源和市场的充分整合,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为促进中国制造业的跨越发展,我国政府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要将中国从“制造大国”打造成“制造强国”。中国制造要引领全球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我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让中国制定的产品标准能够成为国际化的行业标准。

    目前,我国的制造业发展已经完成了从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到自主创新的产业升级,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国际输出能力。中国制造企业“国际化”的模式主要有以下五种:

  • 第一种模式是代工,这是最基本的方式。
  • 第二种模式是国外定制(采购)。与代工相比,它是“国际化”的高级形态。
  • 第三种模式是在国外设立销售网络,生产基地设在国内。
  • 第四种模式是在国外设厂,这样可以更加贴近当地消费者。
  • 第五种模式是国际购并。这是一种非常规、跨越式的“国际化”方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全球经济、金融、贸易、政治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在此背景下,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实施,推动了国内制造业与沿线国家资源和市场的充分整合,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制造企业可采用向国外出口产品、赴国外设厂以及国际并购等模式,迈向国际化的广阔舞台。

    据悉,“一带一路”包含60多个沿线国家,覆盖44亿人口,占全球的63%;经济规模达21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1/3,其中在交通设施、基础设施建设、物流装备及服务、能源应用领域市场空间巨大。

    中国制造业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第一个工作方向是将国内过剩的产能,转移到“一带一路”沿线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此举不仅能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同时也能优化我国制造业产业链结构,加速升级转型。

    以钢铁行业为例,“一带一路”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将推升钢铁需求,而沿线国家多是我国钢材出口的重要目标市场。这样的产能合作,无疑将加快我国钢厂走出去的步伐,不仅有利于缓解国内产能过剩的局面,还可以利用国外优越的矿产资源来进一步降低成本。2017年我国以钢铁为代表的主要原材料价格呈现大幅上涨趋势,去产能效果明显。

    此外,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扩大市场需求、技术输出、海外投资与合作带来重大历史机遇。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尤其是轨道交通、核电、卫星及应用等产业,技术先进,在国际上竞争优势明显。

    2017年4月4日,中国高铁“走出去”首单项目——印尼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简称“雅万高铁”)工程总承包合同在雅加达签署。“雅万高铁”是国外第一条全面采用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中国装备,并由中国主持建设的高速铁路,是中国高速铁路全方位整体走出去的第一单项目,奠定了国际高铁产业的“中国标准”,具有重要的示范效应。

    除了出口高端装备之外,以“一路一带”战略为契机,通过对海外优质企业的并购,不仅可以快速实现企业“走出去”的战略,同时也为企业开拓了新的业务领域,完善了市场布局。

    中集集团一直都在不断探索海外并购之路,在短短十余年内便成为全球知名的能源与物流装备领域的跨国集团。中集每进入一个细分市场,通常都会通过收购该行业内最先进的企业快速实现切入。早前,中集集团并购了两家百年企业——德国齐格勒消防车公司(Ziegler,成立于1891年)和德国吉曼公司(Ziemann,成立于1852年)。通过与德国制造的牵手,中集集团不仅实现了“国外品牌技术+中国制造资源”的整合,同时也完成了产业链布局以及国际市场的拓展。

    e-works认为,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深入,将会有更多的中国制造企业通过各种方式走出国门,参与到国际社会竞争与合作的大环境中。制造企业可以借此契机,加速企业的升级转型,提升企业效益,为推动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关链接:

    中集集团探路一带一路 多式联运创造企业新脉络

    中国高铁走出去首单项目雅万高铁EPC合同签署

    “一带一路”已成为供给侧改革重要支撑点

责任编辑:田耘
本文为e-works原创投稿文章,未经e-works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如已是e-works授权合作伙伴,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e-works内容合作伙伴申请热线: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
读者评论 (0)
请您登录/注册后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