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DeepSeek之后,又有国产AI助手爆火出圈。
3月6日凌晨,一支来自中国的AI创业团队Monica,正式对外发布了全球首款通用型AI Agent(人工智能代理)Manus。据团队介绍,其性能超越OpenAI的同类型产品。 那么,Manus到底是何方神圣?它到底有何魔力,能够再次掀起AI领域的热潮?
继DeepSeek之后,又有国产AI助手爆火出圈。
3月6日凌晨,一支来自中国的AI创业团队Monica,正式对外发布了全球首款通用型AI Agent(人工智能代理)Manus。据团队介绍,其性能超越OpenAI的同类型产品。
在Manus正式发布后,资本市场再次被点燃。3月6日,港股三大指数齐涨,恒生指数涨3.29%,恒生科技指数涨5.40%,国企指数涨3.57%。板块中,AI概念股领涨。A股方面,AI概念同样火爆,超过150只股票涨停或涨超10%。
与此同时, Manus上线后,官网因访问量过大而宕机,邀请码一码难求。在某二手交易平台上,Manus的邀请码价格甚至被炒至10万元。
那么,Manus到底是何方神圣?它到底有何魔力,能够再次掀起AI领域的热潮?
全球首款通用型AI Agent,发布即受热捧
Manus在拉丁文里代表着“手”,来自拉丁文短语“mens et manus”,翻译为“知行合一”,寓意着知识不仅要在脑子里,还要能用手执行。而这也正是Manus的定位——它不仅仅是为用户提供想法,而是能将想法付诸实践,真正切实帮助用户解决问题。

据团队介绍,作为全球首款通用型AI Agent,Manus不仅仅是另一个聊天机器人或工作流,而是一个真正自主的AI代理,有效弥合了概念与执行之间的差距,能够解决各类复杂多变的任务。与传统AI助手不同,Manus不仅能提供建议或答案,还能直接交付完整的任务成果。Manus团队将此视为人机协作的下一代范式。
官方发布的Manus介绍视频,虽然只有短短4分钟,却威力惊人。视频中,Manus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季逸超演示了Manus 在简历筛选、遴选房产和股票价格分析三个实际使用场景中的应用案例。
以简历筛选为例,在给Manus发送了一个包含10份简历的压缩文件后,Manus像专业招聘人员一样,先解压文件,然后逐页浏览每份简历,并记录重要信息。Manus还能异步处理文件,这意味可以随时关闭电脑,等任务完成后,它会通知你;而且,在处理过程中,也可以随时给它新的指令。

图片来源:Monica.im
Manus还能自动生成电子表格。在接受到用户更希望以Excel表格的方式呈现后,Manus还能自动将这些内容通过现场编写Python脚本的方式,来生成对应的表格。
而且,由于Manus具有知识获取和记忆能力,因此当下次再执行类似任务时,它会直接以电子表格的形式交付结果。
当然,完成简历筛选、遴选房产和股票价格分析,只是Manus所能完成任务的“冰山一角”。Manus还能用于完成以下工作任务:
供应商采购:在整个网络中进行深入研究,找到最适合用户需求的供应商,作为真正公平的代理为用户服务。
财务报告分析:通过研究和数据分析捕捉市场对特定公司(如亚马逊)的情绪变化,提供过去四个季度的市场情绪分析。
在线商店运营分析:分析在线商店销售数据,提供可操作的洞察、详细可视化和定制策略,帮助提升销售业绩。
创业公司列表整理:访问相关网站识别符合条件的公司,并将其整理成表格。
旅行规划:不仅能整合旅行信息,还能为用户创建定制旅行手册。例如,为用户规划日本四月旅行,提供个性化的旅行建议和详细手册。
教育内容创建:能够为中学教师创建视频演示材料,解释动量定理等复杂概念,帮助教师更有效地教学。
保险政策比较:创建清晰的保险政策比较表,提供最佳决策建议,帮助用户选择最适合的保险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Manus不仅能处理多样化复杂任务,其性能表现还超越了OpenAI同类产品。
根据根据其官方网站信息,在GAIA基准测试(评估通用AI助手解决真实世界问题的能力)中,Manus在所有三个难度级别上都取得了新的最先进 (SOTA) 表现。

图片来源:Monica.im
02 蝴蝶效应引发“蝴蝶效应”
在Manus爆火后,其背后的公司Monica也愈发引人关注。那么,Manus背后到底是一家怎样的公司呢?
“一只在亚马逊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就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就是蝴蝶效应。”这句话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有所耳闻。而此次在AI大模型领域掀起波澜的Manus,其公司中文名正是“蝴蝶效应”。
近日,长江日报记者实地探访蝴蝶效应武汉公司发现,该公司没有显眼的“门脸”,白墙上不见logo,仅有门口一个小小的“红色蝴蝶”,低调却又巧妙地呼应着企业名称。公开信息显示,蝴蝶效应创始人肖弘毕业于武汉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学院,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季逸超毕业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两人都是连续创业者。

Monica创始人、CEO肖弘

Manus首席科学家季逸超
其中,肖弘成功打造了面向微信公众号运营者的编辑与数据分析工具“壹伴助手”和“微伴助手”,获得了百万用户并实现盈利,最终将产品出售给了某独角兽公司。
随着2022年AI大模型浪潮的来临,他正式创立了Monica,专注海外市场,并通过独立开发者产品ChatGPT for Google,产品快速完成了冷启动。2024 年,Monica浏览器插件作为号称All-in-One的AI助手,用户数量翻番,达1000万。同时,其保持着可观的盈利,在海外同类产品中,位居头部。
直至3月6日,Monica发布全球首款通用型AI Agent(人工智能代理)Manus,引发“蝴蝶效应”,这家公司也随之爆火,关注度飙升。
据介绍,目前Monica公司在武汉和北京两地办公。Manus项目由武汉和北京两地团队共同研发,始于一年前北京团队的立项研发,定位为远超传统聊天机器人或任务助手的通用型 AI Agent,是手脑并用的“数字代理人”。在经过数月的内部测试后,团队对测试效果感到满意,便于3月6日凌晨上线了内测版本。
爆火之后,集中精力打磨产品
在Manus受到热捧之后,蝴蝶效应武汉公司的访客不断增多。不过,如今该公司的大门口,已经贴上“谢绝来访”标签。
与此同时,随着Manus的爆火,“Manus是AI应用的重要突破,还是一场营销炒作?”的质疑声也纷至沓来。Manus团队则对此作出了澄清和回应。
Manus AI合伙人张涛表示,Manus发布后的火爆程度,完全超出了他们的预期。发布时的服务器资源仅按照行业标准配备,因此官网一度因访问量激增而宕机。Manus AI从未开设任何付费获取邀请码的渠道,也从未投入任何市场推广预算。
在内测期间,由于系统容量有限,Manus AI将优先保障现有用户的核心体验,并暂时会继续采取邀请码机制,并逐步有序释放邀请。团队的初心只是分享一下在探索agent产品形态过程中的阶段性收获,希望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能让更多处在候补名单中的用户优先体验Manus。

Manus AI合伙人张涛通过社交平台公开回应
同时,他也表示,目前看到的Manus 还是一个“襁褓中的小婴儿”,离在正式版中想交付给大家的体验还差很远。在模型幻觉、交付物友好度、运行速度等方面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团队正在全力输出,努力优化产品体验,以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产品和使用体验。
本文为e-works原创投稿文章,未经e-works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如已是e-works授权合作伙伴,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e-works内容合作伙伴申请热线: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