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实力比拼,技能破圈:WAIC 2025勾勒机器人产业发展新图景

2025-07-29e-works 杨培

116阅
本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上,各具特色的智能机器人展现出更丰富的动态技能:它们或精准执行精密操作,或流畅完成多模态交互,甚至能依据环境变化自主调整任务策略。这场盛会俨然成为智能机器人的“技能秀场”。
       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4)上,由18台人形机器人组成的方阵,曾以整齐划一的动作和充满未来感的交互方式惊艳全场,成为这届大会当之无愧的焦点。

       然而,仅仅时隔一年,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便带来了更加震撼的场景:超150台人形机器人同台竞技,成为国内人形机器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亮相。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更值得关注的是,相较于去年的大会上,人形机器人“十八金刚”多以静态展示为主,只能完成挥手、抱拳等基本动作。本届WAIC 2025上,各具特色的智能机器人则展现出更丰富的动态技能:它们或精准执行精密操作,或流畅完成多模态交互,甚至能依据环境变化自主调整任务策略。这场盛会俨然成为智能机器人的“技能秀场”。

        那么,这场科技盛宴究竟藏着哪些吸睛亮点?又折射出了机器人产业怎样的发展趋势呢?

01 机器人厂商大秀实力,场景拓展见真章

       机器人,无疑是WAIC 2025最受瞩目的焦点领域之一。包括宇树科技、特斯拉、智元机器人、星动纪元、银河通用、智平方、上海电气、宝信图灵、优艾智合、梅卡曼德等众多机器人与具身智能厂商齐聚一堂、同台竞技,不仅带来了各自在机器人领域的最新技术与突破性产品,更通过丰富的场景化演示,全方位呈现了在商业化落地进程中的最新成果。

       ▎1.宇树科技:发布第三款人形机器人Unitree R1

       宇树科技发布新一代人形机器人Unitree R1,售价3.99万元起。这是继Unitree H1和Unitree G1之后,宇树科技发布的第三款人形机器人。参数显示,Unitree R1关节数量达26个,整机重量约25kg,并集成语音和图像多模态大模型,支持开发与定制。在最新视频中,宇树科技称,Unitree R1是“为运动而生”,并重点展示了其翻跟头、拳击、格斗、倒立等技能。与此同时,宇树科技还把人形机器人格斗擂台搬到了现场,引发现场广泛关注。

Unitree R1人形机器人(图源:宇树科技视频截图)

       ▎2.特斯拉:展示擎天柱人形机器人

       特斯拉携智能电动车、擎天柱(Optimus)人形机器人及智能辅助驾驶技术、V4超充桩等最新成果参展。其中,特斯拉Optimus人形机器人在自动驾驶系统、视觉感知技术等方面与特斯拉汽车技术同源。它实现了在仿真环境中学习,并且无需额外的真实数据微调,模拟训练的策略可以直接部署到真实机器上。据介绍,目前特斯拉第三代人形机器人已在美国工厂进行实测,预计2025年面向中国C端市场推出,将进入家庭等消费场景,预计2026年实现量产,计划5年内年产100万台。


       ▎3.智元机器人:机器人产品家族集体亮相

       智元机器人携旗下灵犀X2、远征A2、精灵G1 、远征A2-W、四足机器人D1 Ultra等机器人产品集中亮相。其中,精灵G1依托启元大模型深度理解任务,现场对大小各异的快递袋进行灵活抓取,并能自主翻面使条码朝上,高效配合扫码录入,突破了传统自动化“固定轨迹、专机专用”的限制。远征A2-W在展区流畅执行拆垛周转箱作业:通过视觉识别轻微歪斜的箱体位置,实时调整抓取角度并稳稳堆叠,遇到障碍还能语音提醒,其对复杂、非标准化工业环境的强大适应力,使其成为工厂搬运与仓库分拣领域的瞩目焦点。仿生四足机器人D1 Ultra是首次亮相的全地形场景作业的“灵动先锋”,能在巡检执勤、险情侦查时灵活穿梭。

智元机器人展台(图源:智元机器人)
 
       ▎4.星动纪元:全方位呈现具身智能领域新突破

       星动纪元携具身智能家族亮相,包括最新发布的全尺寸双足人形机器人“星动L7”、人形服务机器人“星动Q5”、仿人五指灵巧手“星动XHAND1”、“星动XHAND Lite”及端到端具身大模型“ERA-42”,并将物流仓储、商业服务等落地应用场景复现,模拟展示智能分拣、扫码、服务等“真干活”具身能力,全方位呈现了在具身智能领域的新突破。

星动L7人形机器人(图源:星动纪元)
 
       其中,星动L7融合了理解与生成的VLA模型ERA-42,将视觉、理解、预测、行动等功能统一到一个端到端的模型中,让机器人像人一样“看懂世界,自主行动”,可实现跳街舞、精准打螺丝等高难度动作,并可根据场景需求选择整机形态或半身形态,能够应用于商业服务、物流、制造及科研场景。

       ▎5.银河通用:展示机器人应用多元落地场景

       银河通用集中展示了机器人应用的多元落地场景,涵盖零售、工业、物流和城市服务等多维领域。其中,在“WAIC里技能大舞台”展区,银河通用的Galbot轮式人形机器人基于自研的端到端具身大模型 GroceryVLA 全天候地开展商超运营工作,展示了商超零售领域的应用潜力。

       在工业领域的汽车零件SPS分拣工作中,Galbot不仅能精准识别和抓取目标工件,还能分辨近似零件,避免误抓,在深筐作业时实现自主避障,完成智能化操作。在工业、物流料箱转运作业中,Galbot同样展现出智能化的工作能力,面对多层堆叠且无二维码或标签辅助定位的料箱,机器人完全依靠视觉感知,自主识别箱体位置与形态,并智能规划搬运动作。

Galbot人形机器人进行汽车零件SPS分拣工作(图源:银河通用)
 
       ▎6.智平方:通用智能机器人多场景多任务“技能秀”

       智平方在现场以打冰淇淋/咖啡/饮料、2×2码垛、打架子鼓等场景演示,展示了其通用智能机器人AlphaBot(爱宝)在生活、工业、娱乐三大场景的任务执行能力。其中,在工业演示区,爱宝展示了其“全域全身”的码垛搬箱技能。它能够在展区里准确抓起箱子,将它们稳稳码放到托盘上,不到60秒就能完成一次码垛。这背后更是智平方在GOVLA大模型上的突破。GOVLA大模型使得爱宝能够像人类一样在工厂环境中自由移动,而不是局限于固定工位,自主规划最优路径,灵活搬运不同种类、大小、角度、颜色的箱体,并能通过多模态感知精准识别箱体状态,当垛形不规范时会智能调整抓取策略,遇到突发状况也能自动纠错,确保作业流程持续运行。

AlphaBot机器人工业搬运场景应用演示(图源:智平方)
 
       ▎7.云深处科技:将真实电力巡检作业场景“搬”进展馆

       云深处科技创新性地将真实电力巡检作业场景“搬”进展馆,并首次公开展示行业级四足机器人全流程智能巡检作业能力。同时,最新迭代的绝影系列机器人及覆盖多行业的应用解决方案重磅登场,全面展现了其在智能感知与交互、运动控制等具身智能核心技术与实战应用领域的深厚积累。在仿真场景中,绝影X30四足机器人化身高效“巡检员”,能够精准识别指针仪表、数字与状态仪表、红外温度、指示灯等多种目标,可自主判断电量并前往充电,实现无人值守式持续运行。整个巡检流程由云深处科技自主研发的“智巡系统”进行全周期智能管控,经长期验证识别准确率稳定在95%以上。同时,一套系统可协同管理多台机器人,显著提升大面积、全覆盖场景的巡检效率与质量。

云深处科技展台(图源:云深处科技)
 
       ▎8.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全国首个工业多本体多场景多任务自主协同作业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带来了多个工业场景具身智能体协作展示,是业内首个实现了公开真机演示的多具身智能体协作应用。操作员只需在“慧思开物”App上发送“开始”指令,观众便能在大屏幕上见证从任务下发到多个机器人协同完成全链路操作的全过程,直观感受到智能机器人在各类复杂场景的落地应用。

 “慧思开物”App在现场实时演示,从大屏幕可直观看到从任务下发到多个机器人协同操作的全过程(图源: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在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的统一指挥下,各智能体机器人自主相互通报进展、沟通工作,电控柜操作区模拟精细操作,灯泡质检线完成工业检测,物品封装区执行封装作业,机器人穿梭于三个场景之间,完成搬运工作。系统通过分布式具身智能体架构,在四个机器人本体上部署了“电工大师”、“搬运工”、“质检员”、“封装助手”四个任务执行智能体,同时在云端部署了任务调度智能体,负责接受指令和整体任务调度,将子任务分发给四个机器人协同完成,现场多个智能体共同构建起一个高效的“任务执行网络”。

       ▎9.上海电气:发布首款自研人形机器人“溯元”

       上海电气发布了首款自研人形机器人“溯元”。据介绍,“溯元”身高167厘米,身形设计贴合人体工学,具有高灵活度和协调性,配备激光雷达和双目摄像头,能根据不同工业应用场景需求,实现柔性移动和精细操作,覆盖包括巡检、搬运、装配等不同场景。

人形机器人“溯元”(图源:上海电气)
 
       与此同时,在“WAIC里技能大舞台”展区,上海电气还展示了其在机器人工业具身技能训练领域的代表性成果——双臂机器人“灵柯”。“灵柯”通过高精度力控和智能路径规划,高效完成大型构件局部区域的作业,效率较传统人工提升5倍以上,显著降低人力依赖与作业风险。其模块化设计支持快速切换打磨、探伤等工具,推动工厂从“固定产线”向“柔性生产”跃迁。

       ▎10.宝信图灵:展示两项具身智能最新成果

       作为中国宝武旗下专注于钢铁冶金领域的工业机器人企业,宝信软件图灵机器人集中展示了“人形机器人上下料系统”与“转炉炉后取送样人形机器人”两项具身智能最新成果。
在人形机器人上下料系统方面,图灵机器人基于完全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本体,可精准完成“取-搬-放”全流程作业,其搭载图灵自研的感知认知引擎和云端调度系统,具备稳定的视觉识别、物体定位、路径规划与任务执行能力,可广泛适用于仓储物流、自动产线、精密装配等多类工业场景。

人形机器人上下料系统(图源:图灵机器人)
 
    转炉炉后取送样人形机器人解决方案,则是基于宝信图灵在钢铁冶金工业机器人自动化领域深耕的经验,开发出的一套面向高温、高粉尘、高干扰环境的具身智能作业能力体系。它包含高温防护、环境建图、动态规划、制样与风动送样系统,机器人能够在无人介入的前提下,完成从炉后取样、抓取、搬运、避障、送样的全流程任务,为转炉作业提供了高效、稳定、安全的智能化替代方案。

转炉炉后取送样人形机器人解决方案(图源:图灵机器人)

       ▎11.优艾智合:展示多形态机器人的群体智慧

       优艾智合携机器人展示了“一脑多态”具身智能模型下各类形态机器人的群体智慧。由优艾智合基于工业积淀针对工业场景打造的“一脑多态”具身智能模型,以机器人智慧大脑MAIC(Mobile AI Comprehension)为核心,实现多种形态机器人的多模态融合感知、自适应多臂协同操作、多形态移动控制、全物流调度,推动机器人实现单体智能至群体智能的跨越。

       在“一脑多态”具身智能模型下,移动操作机器人面对观众发布的指令,相互协同、交互协作,实现从乱序字母中协同识别目标字符、自主搬运并精准拼装语句。带电作业机器人化身“巡检官”穿梭于配电柜之间,实时监测配电柜状态参数,AI识别设备指示灯、读取设备数据、测量设备表面温度,实现高压配电柜无人化全自动巡检操作。人形机器人矩阵“天演”系列巡霄化身服务员亮相展台,冰淇淋制作展示了工业级柔性操作能力。


 
    而且,作为具身智能机器人”天演“矩阵中的双足人形机器人,“凌枢”也在本次大会上揭晓。凌枢深度结合优艾智合在先进制造领域(尤其是半导体与能源行业)的规模化应用积淀,将与优艾智合的多形态机器人一同落地于工业细分场景。

       ▎12.梅卡曼德:首次全景展示具身智能“眼脑手”全栈AI能力

       梅卡曼德现场展出了自研通用机器人“眼脑手”全栈技术产品,以及双臂机器人叠衣、人形机器人取货、海量物体分拣等近10个前沿具身智能应用单元。这是梅卡曼德首次全景展示具身智能“眼脑手”全栈AI能力,以及“眼脑手”融合单臂、双臂、人形等多种机器人形态的跨行业、跨物体、跨任务应用。

       其中,在人形机器人货架取货场景,斯坦德人形机器人DARWIN平台搭配梅卡曼德具身智能“眼脑手”,能够适应狭窄空间和多种不同货品,在接受指令后快速运动至货架取货。在高速小零件无序上料场景,机器人具备智能决策及规划能力,能够快速完成小型螺栓无序上料任务,抓取速度快(每件时间<1.9s),成功率高,已大规模应用于汽车、工程机械、家电等领域。

       此外,中电科机器人携半人马机器人、骠骑四足巡检机器人和白虹轻量化助行外骨骼机器人亮相,全方位展示了其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的突破性成果。

       傅利叶携即将发布的人形机器人GR-3和全新升级的“具身智能康复港”登场,展示了其在康复医疗领域从数字化、标准化、个性化到具身智能化的跨越。

       魔法原子(MagicLab)线下首秀了其双足人形机器人MagicBot Z1与轮式四足机器人MagicDog W新品,并首次在线下展示了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MagicBot Gen1在工业场景中的落地案例。

人形机器人MagicBot Gen1在工业场景应用(图源:魔法原子MagicLab)
 
    钛虎机器人展示了其具身智能家族“新成员”—— 钛虎T170 V2.1和钛虎 T140人形机器人。

       擎朗智能全球首秀XMAN-F1双足人形具身服务机器人,通过仿生运动控制与双足动态平衡技术实现餐厅酒店、医疗零售场景内的台阶、斜坡、楼梯等更多复杂服务场景中的任务执行。

       灵宝CASBOT展示了全尺寸双足人形机器人CASBOT 02与轮式具身智能机器人CASBOT W1两款全新机器人产品。

       非夕科技携手穹彻智能展示了自适应机器人的十八般武艺,包括蛋雕、按摩、挖冰淇淋、穿关东煮串串、服务器装配测试等。

       赛博格机器人全球首发了全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Cyborg-R01量产版。该机器人具备62自由度设计,搭载16自由度灵巧手,峰值扭矩达411Nm,双臂可负重载高达20kg,可适应复杂地形与环境,专为满足高危高负荷场景的应用需求而生。

赛博格机器人Cyborg-R01量产版全球首发(图源:赛博格机器人)

02 从WAIC 2025看机器人产业发展特点与趋势

       本届WAIC2025上,众多机器人领域前沿技术、产品以及前沿成果的集中展示与发布,不仅构成了一场科技盛宴,更清晰勾勒出当前机器人产业在技术演进与应用拓展中的核心特点与趋势:

       1.从“炫技”走向“实用”,商业化落地加速

       在以往的科技展中,人形机器人多以高难度动作表演来展示技术实力,如空翻、复杂舞蹈动作等,侧重于“炫技”。但在本届WAIC 上,无论是人形机器人还是其他具身智能机器人,都更聚焦于实际场景应用,以解决真实问题为导向,朝着“实用化”方向迈进。 

       例如,银河通用展示了Galbot机器人在零售、工业、物流和城市服务等多维领域的实际作业能力。智平方展示了其通用智能机器人AlphaBot(爱宝)在生活、工业、娱乐三大场景的任务执行能力。云深处科技将真实的电力巡检作业场景“搬”进展馆,并首次公开展示行业级四足机器人全流程智能巡检作业能力。非夕科技与穹彻智能联合展示了将双臂移动力控机器人平台AICO-2与穹彻具身大脑结合起来,使AICO-2能够自主完成冰柜开关、手工舀挖冰淇淋并放置、清洗挖勺等连续的复杂任务。魔法原子首次在线下展示了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MagicBot Gen1在工业场景中的落地案例。

       2.具身智能技术迭代升级,多模态交互与自主决策成趋势

       在本届WAIC上,具身智能技术的升级成为一大亮点。机器人的“大脑”更加聪明,“感官”更加敏锐,能够灵活应对复杂环境。这背后是多模态交互技术与自主决策能力的不断发展。

       例如,智元的精灵G1机器人依托启元大模型深度理解任务,现场可对大小各异的快递袋进行灵活抓取,并能自主翻面使条码朝上,高效配合扫码录入,突破了传统自动化“固定轨迹、专机专用”的限制。

       宝信图灵开发的转炉炉后取送样人形机器人解决方案,作为一套面向高温、高粉尘、高干扰环境的具身智能作业能力体系,使得机器人能够在无人介入的前提下,完成从炉后取样、抓取、搬运、避障、送样的全流程任务,为转炉作业提供了高效、稳定、安全的智能化替代方案。梅卡曼德展示了“眼脑手”融合单臂、双臂、人形等多种机器人形态的前沿具身智能应用单元。

       这一系列展示表明,具身智能机器人正从单纯的机械执行向具备多模态感知、理解复杂指令、自主决策与规划的方向发展,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真实世界场景,与人类和环境进行更自然、高效的交互。

       同时,相较于单机器人的独立运行模式,“一脑多机”架构与多机自主协同作业能力的逐渐成熟,正推动机器人从“个体智能”迈向“群体智能”,为大规模工业化应用与复杂场景服务提供了核心支撑。

       例如,优艾智合展示了“一脑多态”具身智能模型下,移动机器人、带电作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各类形态机器人的群体智慧。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公开真机演示了多具身智能体协作应用。该系统基于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构建,具备跨本体兼容、任务异步协同自主调度,实现了“一脑多机、一脑多能”。

       3.重视生态合作,加速核心技术突破与应用落地

       从本届WAIC 2025看出,机器人产业的爆发式增长不仅体现在技术迭代与场景拓展上,背后也离不开“生态合作”的深层驱动力。从核心零部件攻关到跨领域应用落地,从技术标准共建到产业资源整合,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协作正成为推动机器人产业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核心动能,正在加速机器人核心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落地。

       例如,本届大会上,智元机器人不仅发布了业界首个具身智能操作系统参考框架“智元灵渠 OS”开源计划以及行业首个真正面向真实世界双臂机器人的世界模型开源平台“Genie Envisioner”,携手产业界共建开放生态。而且,也在展台设置了 “生态伙伴区”,集中展示了与金山云、数字华夏、千觉机器人等合作伙伴在云端算力、行业解决方案等方面的创新应用。

       赛博格机器人在大会期间与力劲科技集团签署了机器人本体设计与生产战略合作协议,并与中国机械总院集团沈阳铸造研究所共同研发轻量化材料,与福建省镁铸科技开展本体制造合作,与苏州赛翡斯科技开展特种涂层技术开发合作。

       京东在大会期间发布附身智能品牌“JoyInside”,并宣布与众擎、云深处、魔法原子等数十家主流机器人品牌达成合作,旨在打造开放的机器人生态,让机器的功能和体验更好、卖得更多。

03 写在最后

       从WAIC 2024的18台人形机器人惊艳亮相,到WAIC 2025超150台机器人同台竞技,短短一年间,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在这场科技盛宴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场盛会不仅是技术实力的集中检阅,更勾勒出产业发展的清晰路径:具身智能的深入发展让机器人更懂“人类世界”,商业化落地的加速让技术价值照进现实,而生态合作的深化则为产业突破筑起了协同创新的基石。

       当机器人从“炫技”走向“实用”,从“单体智能”迈向“群体协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科技秀的升级,更见证着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迈入新篇章。当前,机器人正以更主动、更灵活、更融入的姿态,重构生产生活方式,重塑产业形态,点燃智能时代的下一场变革。
责任编辑:杨培
读者评论 (0)
请您登录/注册后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