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中国制造企业转型升级,仍需戒骄戒躁空杯朝上

2025-09-26e-works 黄培

751阅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唯有“戒骄戒躁,空杯朝上”,才能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华丽转身。
       中国正在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在高铁、人形机器人、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新能源、造船、家电、工程机械和无人机等行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这种背景下,各种“厉害了”的观念迅速抬头,认为发达国家制造业危机重重,我国制造业可以傲视群雄,甚至碾压老牌工业强国。笔者认为,这种观念不利于我国制造业的健康发展,中国制造企业转型升级仍需戒骄戒躁,空杯朝上,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制造企业的实践经验。

一、耀眼的数据:中国制造业的全球崛起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竞争力显著增强,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增加值占全球近30%。根据世界银行统计,2024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24.9%,比全球平均水平高近10%。相比而言,美国为10%,德国为17.8%,日本为20.6%。我国有全球最完备的制造业产业链和供应链,涵盖31个制造业大类、179个中类、609个小类。在504种主要工业产品中,大多数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为全球产业链提供了广泛支持。我国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专业)毕业生每年超过500万人,占全球40%以上,在制造业人才数量上优势明显。

       中国企业在世界经济论坛评选的灯塔工厂中占比超过40%。2025年1至6月,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总量的45.2%、50.8%和47.8%,国际市场份额均位居世界第一。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300万辆,连续10年保持全球第一。2025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均超过1500万辆,增长超过10%,销量排名全球第一,占全球市场36%,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球63.2%。2025年上半年,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前十大动力电池企业中,中国企业有6家,市场份额高达68.9%。在高铁、人形机器人、造船、智能电网、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无人机、工程机械和家电等行业,我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我国拥有一批实力强劲的央企和国有制造企业,还有一大批创新型、科技型民营制造企业迅速崛起,在各个细分行业的全球排行榜上,都能找到优秀的中国制造企业。中国制造企业正在积极出海,在海外建立工厂和研发中心,积极进行海外并购,一些行业龙头企业国际市场收入占比已经很高。例如,2025年上半年美的海外市场收入占42.5%,海尔智家海外收入占52%,三一重工海外收入达到64%,阳光电源海外收入达到58.3%。

       总体来说,加入WTO之后,中国制造业实现了长足发展,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输出,我国制造能力全面提升,掌握了很多先进技术和制造工艺。持续的基础设施投入、城镇化、巨大的国内市场、出口迅速增长,支撑我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中国制造企业在成本控制、生产效率、制造工艺等方面持续改进,在很多细分市场形成了成本优势和技术优势。我国制造企业的学习能力和制造业供应链配套能力很强,一旦掌握核心技术,我国制造企业可以迅速把产品做得价廉物美,形成强大的国际竞争力。

二、客观分析我国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现状与不足

       然而,在耀眼的数据背后,我们也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客观分析我国制造企业发展的现状,正视我国制造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挑战。

       整体来看,我国制造企业工艺创新、集成创新方面能力很强,但原始创新能力还有待提升。广大中小型制造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制造能力、管理水平、数字化和工业自动化应用水平与金字塔塔尖上的行业龙头企业差距巨大;我国区域经济和制造业发展极不平衡,长三角、珠三角制造业的实力和活力远超其它区域,广东省珠三角之外的地市制造业发展与珠三角城市差距巨大,甚至还有县市工业产值低于农业产值;很多制造行业发展过剩,供大于求,价格竞争加剧;化工、冶金、建材等行业仍然存在高能耗、高污染问题;很多制造企业仍然采用逆向工程,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诸多制药企业盈利主要靠仿制药,而非原研药;房地产泡沫破灭对工程机械、建筑电气等制造行业带来深远的负面影响;大多数制造企业采用低成本、低价竞争策略,而非差异化竞争策略,导致利润率很低;制造企业整体上重速度、重规模,对质量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制造企业比较欠缺生态合作理念,尤其是一些行业龙头企业强制要求供应商降价,并长期拖欠付款,不利于产业链的健康发展;过度内卷严重影响了我国制造企业的盈利能力,例如我国光伏行业在全球占据90%份额的情况下,2024年主要厂商均巨额亏损。

       事实上,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仍在“进行时”。还有很多高端装备、新材料和核心零部件领域依赖从老牌工业强国进口;中国制造企业在全球知名品牌中的数量仍然较少;在高端制造业领域,例如加工中心、半导体装备,中国产品在精度、质量和可靠性方面与国际领先品牌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在推进精益生产、数字技术应用和智能制造实践等方面,我国制造企业仍然需要向发达国家优秀企业学习。

三、他山之石:发达国家制造业发展与转型的经验

       从2014年起,e-works已组织40多届国际智能制造考察,历届考察团全面深入地考察了全球制造业领先企业的标杆工厂、工业自动化和工业机器人龙头企业、行业隐形冠军、工业软件企业、研究机构和高校,观摩了全球主要的工业展,出席了一系列专业会议,全面洞察了全球制造业发展和智能制造发展趋势。
 
e-works考察Fraunhofer IFF(工厂运营和自动化)研究所
e-works考察Fraunhofer IFF(工厂运营和自动化)研究所

       以德国为例,德国制造业之所以实力强劲,根本原因是建立了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制造业生态系统:在产业布局上,德国不仅在汽车整车、零部件、装备制造、工业自动化、电气制造、半导体、化工、制药、工业软件等领域有一大批世界级名企,更培育出数千家行业隐形冠军企业;德国重视质量控制与标准化,强调优质优价,建立了高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全球一致的规范化生产流程,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德国的创新支撑体系尤为突出,Fraunhofer有70多家应用研究所,直接帮助制造企业解决新产品研发、新技术和新工艺应用的实际问题,全球知名的认证机构TUV帮助制造企业完成新产品的测试与认证;在教育层面,慕尼黑工业大学、亚琛工业大学等全球知名的工科高校与双元制职业教育形成人才梯队,为德国企业持续培养高端人才、技术人员和产业工人;VDMA(德国机械行业商会)、ZVEI(德国电气与电子工业协会)、VDA(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等重要的行业协会积极参与相关标准的制定,促进行业企业协同发展;此外,德国制造企业国际化程度非常高,不少德国名企在中国建立了多家工厂,中国市场营业额占总营收的20%以上。

       自2023年起,在因为疫情原因中断三年之后,e-works国际考察恢复举行,又有很多新收获。例如,e-works在2025年4月举行的第15届德国工业4.0考察。笔者带领30多名企业高管,走进工业4.0前沿应用与体验中心Smart Factory OWL,全球电气制造隐形冠军菲尼克斯电气、全球驱动和自动化领先企业伦茨、全球印刷业领导者海德堡印刷机、全球驱动技术龙头企业SEW-EURODRIVE、全球著名夹具行业领导厂商雄克和传感器行业隐形冠军企业ifm等六家有代表性的德国行业冠军企业,MES主流软件厂商MPDV和电气设计优秀厂商Zuken两家知名的工业软件企业,还观摩了全球工业顶尖展会——2025年汉诺威工业展,观摩了很多实实在在可以借鉴的实践。其中:

       ●Smart Factory OWL实验室展示了多个工业4.0应用场景:基于增强现实(AR)的装配指导系统、全流程数字孪生仿真平台、高精度机器视觉质检单元、自适应人机协作工作站等,展示了增强学习和机器视觉、数字孪生等技术融合应用案例。
 
考察团在Smart Factory OWL实验室人机协作工作站体验
考察团在Smart Factory OWL实验室人机协作工作站体验

       ●菲尼克斯电气坚持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发与生产,涵盖各类连接器所需的注塑件、紧固件、线束等关键组件,自主建设了多种类型的柔性装配线,广泛应用机器视觉检测、智能物料输送以及自动化仓储管理等智能技术。菲尼克斯电气强调制造深度,通过推进标准化、系列化的生产模式,同时保持定制化服务能力,形成了独特的全球竞争优势。菲尼克斯电气还提出全电气社会的理念,并建立了体验园区。
 
菲尼克斯电气的全电气社会体验园区
菲尼克斯电气的全电气社会体验园区

       ●伦茨阐释了数字化工程设计、工业物联网与数字化服务、工控网络安全、开放性、用户体验、可持续性以及可扩展性等驱动制造业变革的七大科技趋势,结合堆垛机设计的实际案例,展示了伦茨的数字化工程系列软件,针对客户所提出的设备具体功能需求,可完成与伦茨相关设备及具体规格的精准适配,其功能远超一般的销售配置器软件,实用性很强。
 
e-works考察团成员在伦茨交流
e-works考察团成员在伦茨交流

       ●海德堡印刷机为客户提供远程服务,帮助客户优化工艺参数,绝大多数客户都选择购买该服务。海德堡印刷机在印刷设备上提供了先进的数据展现和控制系统,还引入采购寻源AI智能体,并对生产大数据进行分析,以提高生产质量。
 
e-works考察团参观海德堡印刷机的印刷媒体中心
e-works考察团参观海德堡印刷机的印刷媒体中心

       ●SEW Graben工厂采用了创新的分布式柔性制造理念,将装配线分为多个独立的制造岛,智能工厂控制台软件根据各个工作站的生产负荷进行灵活排产,自动分配工作站。SEW的AGV采用非接触式能量传输系统,实现全天候不间断运行。
 
SEW工厂广泛使用自主研制的非接触式充电式AGV
SEW工厂广泛使用自主研制的非接触式充电式AGV

       ●雄克的机加工车间广泛应用自己的夹持产品,配合柔性机加工单元实现自动化上下料。雄克零点快换系统凭借其独特的零点定位,实现生产的秒级上下料的效率提升及无人操作带来的安全性提升。雄克Colab实验室展示的基于范德华力巧妙应用的无源吸附式机械装置激发了考察团成员极大兴趣。
 
雄克生产的各类夹爪
雄克生产的各类夹爪

       的确,德国在汽车电动化、互联网应用、电子商务等方面明显落后于中国,德国家族企业也的确面临着家族传承问题,以及面对价廉物美的中国产品,如何保持竞争力的严峻挑战。但是,德国企业对于制造的专注与执着,对于数字技术、工业自动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的探索与实践,仍然值得广大中国制造企业学习和借鉴。

四、行动之路:空杯朝上,虚心学习,扎实推进转型升级

       面对成就与差距,笔者认为,中国制造企业仍然需要保持“空杯朝上”的心态,虚心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扎实推进转型升级,而这正是e-works持续推进国际智能制造考察的根本原因。

       e-works组织的每一次考察都是独特的工业之旅,强调看工厂现场、看精益实践、看自动化场景、看数字化应用、看国际化拓展。通过与考察接待企业高层深入研讨,极大地拓展了视野;通过考察团内部的深入交流,让考察团成员真正看门道;不仅增进了中外企业之间的商务合作,考察团成员之间也达成诸多具体合作。

       十一年来,已有近千名来自制造企业、科研院所和智能制造厂商高管和高校专家参加了e-works国际考察,纵览全球优秀企业。众多企业高管反馈e-works考察给他们带来巨大收获,通过实地考察,拓展了国际视野,找到了自身差距和改进方向,为企业实现战略转型、产品与服务转型和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同时,对于德国企业能够“静”下来,践行长期主义,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和全球化发展,也深受感染。

五、结语:静心笃行,打造百年企业

       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过程。我们既要肯定取得的成就,也要正视存在的差距。对于有远大理想的中国制造业企业家,应当摒弃浮躁,拒绝盲目乐观和急功近利的心态;空杯朝上,保持谦虚,积极学习国内外优秀企业的先进经验;持续改进,坚持创新驱动和质量为先,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以打造百年企业为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唯有“戒骄戒躁,空杯朝上”,才能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华丽转身。

 
责任编辑:程玥
读者评论 (0)
请您登录/注册后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