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数据驱动业务战略落地

2022-12-05e-works整理

295
一、企业简介

       江苏亨睿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中国恒瑞有限公司在江苏常熟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全资子公司,是一家创新型高科技企业。作为复合材料成型领域的领军企业,公司拥有从欧洲独家引进的复合材料快速多孔注入压缩成型专利技术(RMCP)等多种复合材料加工技术及设备,领先的国际化专家团队,并在德国,西班牙等多地设有研发及商务分支机构。目前,公司拥有员工800多人,主要服务于汽车工业,航空航天,工业机械等多个行业,生产碳纤维复合材料零部件,有已通过IATF16949:2016和AS9100体系认证。公司致力于提供全面的复合材料轻量化解决方案,并拥有多个国内外主机厂轻量化项目成功开发配套经验。

江苏亨睿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图1 江苏亨睿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二、CDO个人简介

       张东旭,中国人民大学企业管理硕士(在读),江苏省信息化协会常务理事,深耕信息技术领域10余年,长期专注于汽车制造业的智能制造,信息安全,信息化系统等。2017年加入江苏亨睿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先后服务于东软集团,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现任江苏亨睿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信息技术部副部长,主要工作职责是制定集团内信息化规划,信息系统的优化管理,信息安全的规划管理,服务器,网络,运维管理,以及弱电等信息技术相关的规划管理工作。

江苏亨睿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技术部副部长 张东旭

图2 江苏亨睿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技术部副部长 张东旭

三、个人从业经历及主要业绩

       先后负责汽车主机厂及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包括SAP项目模块FI,CO,PP,MM,SD,CRM,SRM,Concur,自定义开发项目BPM,WMS,MES,CRM,DMS,UCPR,金蝶ERP,e-HR,EDI,e-learning,企业门户等多个系统的规划、实施上线、系统优化管理等工作。搭建规划企业ERP,EDI,e-HR,WMS,生产过程追溯和质量追溯系统,并投入实施应用。

       主要业绩:

       1、结合公司生产离散型制造特点,高频更新调整的现状,打破传统的生产运营信息化系统模式,自定义创建多系统融合项目--STPM(Scan Tracking Process Management)。将采购流程,工单制定,人力资源等工作对应建立线上操作系统,实现采购流程标准化,生产流程可追踪,质量管理可追溯,人力资源高效率。该项目贯穿整体公司从设计到产品,从销售到订单,从订单到交付的全运营链。

       2、搭建数据分析平台,搭建企业BI平台,打通各个系统间数据的接入,实现数据建模和处理,完成数据分析,挖掘整个数据应用全链路,满足企业经营中的数据分析需求,帮助企业实现高效数据数字化。

四、近2年在企业主要推进的企业数字化转型相关项目

       产品追溯系统

       产品追溯系统的战略规划以信息为管理服务的原则,统筹规划经营运作的业务信息体系。战略部署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以企业宏观管理角度的信息需要规划。制定每个业务系统、功能部门应向企业决策部门提供那些原始信息,什么样的应用信息。企业决策部门要向下传达什么信息。

       第二步:各业务系统、功能域怎么样运用信息,业务协调之间需要那些相互横向传递的原始信息,什么样样的应用信息。

       第三步:分析每一个功能域产生什么业务原始信息?本部门怎样综合运用信息,那些是需要向纵横方向传递的原始或应用共享信息。

       第四步:把确定的共享信息正行信息规范。(以上三步所认定须向上或向下纵向传递,业务系统或功能部门之间横向传递的信息,即是共享信息。)规范共享信息的名称、编码、应用方式、甚至数据库使用的字节。并形成制度化文件。

       经过对企业从上至下,从下至上的信息体系统筹规划,把信息的采集、加工、应用、储存、规范等,以及进行信息纵向、横向传递路径统筹规划,就给产品追溯管理系统程序软件编辑提供了信息传输的方便接口。程序软件可以做到发生信息部门需迅速传递的原始信息输入的同时,载入共享信息部门相应位置;需要加工综合后传递给其他部门的应用信息,应用部门在运用时,随时进入相关部门数据库携取资料。舜间完成信息的纵、横传递,实现一处输入多处多次使用。不但消除了“信息孤岛”,并可以像前面所举的产品出入库信息传递那样,所有的信息传递都是即时实现,消除了信息传递周期。企业经营决策所要的管理分析资料,再不是以往等到信息周期才可以收集,而是分分钟都可以进行经营决策分析了。真正地实现管理信息资讯化要求。

产品追溯系统中信息传递

图3 产品追溯系统中信息传递

       产品追溯系统的总体实施过程,包括需求调研、系统定制开发、实施、试运行等几个主要阶段和步骤,系统实施是一个系统化,集成化的大工程,具体如下:

       需求调研阶段,在这个阶段,定制系统供应商需要辅助企业用户对车间的业务流程进行合理改善,优化部门组织管理结构和业务管理流程;减少无增值的管理流程和职责岗位,合理分工、明确职责;明确系统项目时间计划安排、软硬件配置要求、数据准备要求等内容,为系统项目的执行、实施奠定总基调。同时,还需要对系统的具体的现场数据采集手段,以及与实际企业其他现有系统集成方式进行定义,项目实施资金落实计划。

       产品追溯系统定制开发阶段,最重要的是明确所需要定制的系统功能模块,从而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返工问题;同时要严格按照系统项目计划执行,准备基础数据、搭建网络环境、服务器环境、硬件环境等系统运行的基础环境,待定制并测试完成可以进行现场调试。不至于拖延系统开发工期;在系统研发过程中,细节方面要注意系统研发标准、界面风格要统一,注意细节设计。

       产品追溯系统实施阶段,主要工作是:做好数据迁移和系统验证工作,配合企业用户制定和发布需要的制度和规范;其中要特别重视知识的转移,重点抓好系统使用培训和不同用户对于系统应用方式的掌握;对于有关系统内部功能、设计的返工的问题,要进行全盘考虑,充分测试,尽量减少出现关联BUG。

       产品追溯系统试运行阶段,可以适当减少业务数据,从而减少试运行的工作量;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注意系统切换的平稳性。在系统切换过程中,要做周密的计划,甚至进行切换模拟,避免影响用户业务的开展;试运行可能会导致现场的操作员工出现情绪化,要多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

       产品追溯系统实施效益:

       1.产品生命周期可追溯,提高产品的生产周期

       2.移动PDA,精准采集数据,提高数据录入的效率及准确率

       3.精准用料采集,为精确成本运算提供可靠来源

       4.智能管控,加快在制品流转,提高产品合格率

       5.实现精益化管理

精益化管理

图4 精益化管理

       6.实现人、机、料信息互通

       7.车间数据可视化,生产流程透明化

数据可视化

图5 数据可视化

       8.信息智能化管理

       将信息、网络、自动化、现代管理与制造技术相结合,搭建数字化工厂,改善生产的管理和等各环节,缩短规划和制造周期,加快多部门协作响应,提升生产数据完整性,提高制造效率和质量,减少在制品滞留数量,精准执行,对设备状态、车间与生产作出调整,对获取的实时数据进行快速、准确的加工、识别、处理自主决策,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按照设定的规则,自动作出判断与选择。

五、个人对CDO岗位的理解和思考

       CDO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通过内外数据的整合,提供业务洞察的优化,推动业务战略落地。从传统关注的数据整合和数据治理,逐步转向企业发展战略,利用数据资源推进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随着企业的发展以及自身定位价值的转变,在审视企业过去的数据,资源和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应对行业和技术的飞速发展,从战略规划入手,结合组织,人员,流程,数据,技术等方面推动企业成为具有前瞻洞察力的驱动企业。对CDO的挑战不仅仅是数据驱动的数字化转型,逐步会过渡到智能化转型,机器的学习和决策过程,逐渐融入到组织员工的工作场所当中,如何协调人机共存中的数据和数字化,对CDO来讲也同样会伴随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为e-works原创投稿文章,未经e-works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如已是e-works授权合作伙伴,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e-works内容合作伙伴申请热线: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