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北大荒米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北大荒米业集团”)是集产加销、科工贸、产学研为一体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年稻谷综合加工能力700余万吨。集团下辖35个制米厂、16个分子公司,销售网点遍布全国各地,产品远销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04年就被信息产业部国家信息评估中心评为“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企业称号的北大荒米业集团,也是现今全国制米行业整合信息化水平最高的企业。在这样的企业里,北大荒米业集团CIO梁峥嵘在把控着手里的信息化场景。
北大荒米业集团CIO梁峥嵘先生
北大荒米业集团信息化面面观
场景一:在销售管理端
这是一次北大荒米业集团粮食竞价交易。在十分钟的时间里,从网页上可以看到在线平台到已经进来了许多人。从第十一分钟开始,其它人已经不被允许进入这个在线平台了。接下来是大家标价,每次出价之后,最高价会显示出来,如果30秒内没人加价就判定出价者中标。随后,由订单直接生成合同,确认合同之后下发调拨令到制米厂,制米厂加工生产完之后发送到站台,由站台发货至买主,买主将回款打到财务账上。这是北大荒的一个完整的闭环管理系统,实现了从客户订单的响应开始至客户收到产品后回款为止的一个闭环式管理模式。
在这之前,为了应对各个争抢买粮的买主,北大荒米业的销售要打好些电话去跟对方确认价格,比对出最高价之后,再去通知对方。若是遇到有几家合计围标的情况,企业可能就要吃点“闷亏”。有了这个竞价平台,结合一套订单、产品调拨、生产加工、成品发运、客户结算的一条线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业务流程简化了,信息的及时传递也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提升了客户满意度。轻松几下鼠标一点,销售人员就能完成整个过程。
闭环管理是北大荒米业核心业务管理,也是在基础业务管理基础上的深入管理。数据信息的统一化、标准化和集中管理,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场景二:在原料收购端
原粮收购是北大荒米业生产经营的最重要环节,对企业成本影响非常大。以水稻出米率检验为例,出米率是加工后大米的重量与加工前稻谷的重量稻谷的百分比。出米率差一个到两个,就可能影响送检粮食是一等还是二等。如果有误差,那么企业就要为这一等粮与二等粮之间的价格差买单。在这样的岗位工作,本来需要紧张集中注意力的紧盯每个环节,但是有了收购管理系统之后,巡检组就能轻松的管理整个收购过程。
一辆粮车进米厂后,从车体不同地方抽取粮样检查,入地秤之后,整车皮重就自动显示在一旁的大显示器上。操作员一点击“保存”,皮重就上传到总公司系统里。这时,系统自动打印出一张卸载粮食凭证,拿着凭证,司机卸粮之后回皮,算出定重后发票就现场打印出来。这个过程完成的同时,整个收购过程中的加工、工人劳动成本、倒运的运费等价格都在系统中一并计算出来,这样就能看到一车粮食进来之后的总共的成本,给企业的成本控制提供了有力的根据。
巡检组的老员工李师傅有些感叹,回想起早十年的光景,他打从心里觉得信息化是个好东西。
场景三:在网络办公端
今天是小红入职的第一天,她刚接受完入职培训回到座位上,负责电脑的同事小周已经在电脑前等她了。小周告诉她,软件已经帮她装好了,正在设置她的网络。细心的小红发现,小周拿着一张表,上面写着每个部门的名称,后面是一个地址段。小红不解的问这是干什么用的,小周笑着答道“以前我们公司的网络交换机是整个一层都在一个地方分发地址,现在我们对地址进行了分段管理,比如一个科室的某人中毒了,那么只能影响这个地址段的人不能上网,这样子提高病毒的排查效率,不影响其他人工作。要是像之前一样,那么多地址都在一起,那就麻烦一些,会影响业务运营的。”小红会意的点点头。小周说:“都设置好了,如果有问题可以再找我。对了,刚培训时候有讲过吧,这里有监控上班时间不能做其它事情哦,不然会影响服务器流量,我们的服务器承载着全国这么多公司的人同时在线呢,这个可不容小视哦,不然别人用系统卡的不能动,会影响业务呢。”小红挥一挥手中的制度书,说“知道呢,还发了一个文件说明,被抓到还有处罚呢,我可不想受处罚,更不想影响他人工作,呵呵。”
与此同时,贸易部的费部长打开了系统,查看实时的35个制米厂报上来的数据。以前,这些数据都是第二天才能看到,而且还是头一天各厂手动录入的。虽然他不是信息化的负责人员,但是培训几次之后,他知道这个是从C/S架构转变到B/S网络架构实现的。这样一来,数据都可以简单、准确、便捷的管理,他还知道其它部门像粮点只要有一台电脑上网就可进行收粮数据的操作,如打印发票、打印卸粮凭证等。看过数据,他想起一会有一个内部在线培训,数千里外各地的渠道人员这次都要参加,他赶紧打开了自己的PPT先温习一下。
画面之外,企管部里的梁峥嵘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打着下一步的信息化规划的草稿。“闭环系统现在还是分块的,收购等还可以整合到供应链;现在收购水稻还是人为检验指标,听说有仪器能够自动读出来所有指标,马上要找到这样的机器,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大对成本的管控;同事的意识还是要提高,以后要主动进行一些培训,不能只就某个系统做上线培训;下一步整合完供应链,接着要实施OA、人力资源等系统,要一个个的做好,做一个留一个接口,做一块接一块,最后就能形成总的管控平台,统一的管控……”想到这里,他写下“总体设计、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着重落地”,并重重的圈了几道。
分页
化繁为简——以程序化思维简化信息化道路
梁峥嵘04年进入公司,在此之前,公司的财务系统、物流系统已经搭建,因为通用软件没有顾及米业的行业特性,物流系统第一次上线以失败告终。梁峥嵘谈到选择信息化系统时,他表示一般选择系统时尽量不会去选择通用软件,如果对方能够用二次开发解决问题还好,如果不能解决就绝对不予考虑。“要买就买最适合的,宁可找小的合作商合作。我们不是光把表面工作做好了就行,绝对要强调实施应用效果,不贪大牌子。选择的系统实施后要确实减少企业成本,提高效率。诚信务实,也是北大荒的企业文化之一。”并且,梁峥嵘表示,上信息化系统之后,应当是简化了员工的工作流程。如果上一个系统之后,原来大家工作只需填一张单子,最后变成填三张单子,这种系统不但没有简化工作还增加了工作量和工作复杂度,那么就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一定会重新考虑。“一定要简化工作,否则信息化毫无意义。”梁峥嵘强调。
进入公司后,梁峥嵘参与了架构公司内部局域网,搭建公司网站平台、设计开发了原粮收购系统、闭环管理系统、粮食竞价平台,搭建新办公楼的网络架构等工作。在这些工作里面,他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把原本的C/S架构改成B/S架构。对于北大荒这种跨地域经营,管理半径大的企业,对集中管控需求很大,内部数据之间的传递、共享也就非常重要。在这几个系统里,以往C/S架构之下,人员需要手动录入数据,数据传递较慢,并且共享性差。B/S架构就帮助公司实现了数据的及时传递、共享,还简化了人为手工操作。以梁峥嵘设计开发的资金申请、预算、核算管理系统为例,一样采用了B/S网络模式开发,实现了集团各下属单位、部门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能上网就可进行资金申请,同时集团本部还可以通过此系统实时掌握各单位以前申请的资金的使用情况,实现了追溯资金的集中核算、统一管理,时时监控,保证了资金使用的安全性。一个架构的改动,让集团的运转架构产生了质的变化,并且实施效果非常明显,成本节约、效率提高有目共睹。
在信息化里,做一个成功的项目并不是简单的,但是目前为止梁峥嵘做的项目都比较成功。记者发现,他做的每样工作都巧妙直接的简化了看起来复杂的事情,而且改善点直指矛盾中心,要点抓的很准,流程也非常清楚。梁峥嵘谈到,他认为企业最高的管理境界就是用最简单的办法来实现最繁琐复杂的管理过程,作为企业的信息化项目建设要以企业的业务环节为基础,应以实际操作的简便快捷为手段,以实现企业的简单管理为目的,达到企业高管层实现对企业的实用有效的快速管控为最终目标,为企业的资金链、物流链、信息链、资源链高速运转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做信息化也好,还是别的工作,“要么不做,要么做到最好!”
当记者问到梁峥嵘之前做的技术开发经历时,记者突然明白了这些做法的思维源头。如果说程序实现了计算语言翻译行动指令,让计算机行动;那么信息化实现了管理语言翻译行动指令,让企业的流程行动。记者认为,梁峥嵘的一些对于信息化的做法,与编程是相通的。
程序设计是目标明确的智力活动,通过设计、编制、调试程序的使得计算机按照指令行事。在编程之前,先要“定义”,统一标准。这个过程相当于信息化系统,统一数据标准,这样数据能在不同的系统中共享,这一步十分重要。学过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人都知道,在JAVA和.NET语言中,是以一个“类”作为一个小的程序块的,这些封装的程序块之间通过“接口”“方法”加以连接,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程序。信息化里同样有这些“类”,这就好比现在供应链的各个子系统,最后连成一个整体的供应链系统。
做完程序之后,程序员需要给每个程序都要配备一个文档用以指导用户操作,作为一个专业的技术专家,梁峥嵘在信息化中当然没有错过这一步。梁峥嵘介绍到,每次上系统时候,对应下发一个“文件”。这套文件的要求有细化到各个部门操作人的指标,并配套相应的绩效考核。他讲到“改革往往是阵痛的,刚开始大家都多少会有点不愿意,所以开始需要把大家的习惯通过“制度”强制的掰过来,之后形成意识之后就会好。”
在写程序时,最重要的一步是写算法,往往有一个“最优路径”能够最快速的达到终点,这样的程序是最简化的。梁峥嵘反复强调信息化一定是简化工作的,记者觉得梁峥嵘就是在信息化的编程里追逐着这样的最优算法,实现着北大荒米业集团信息化的“最优路径”。
人们从最早使用计算机运算,到软件编程来做一些应用,到现在企业使用信息化系统为业务服务,这些初衷都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如果以编程的视角来看信息化,的确一切会简便的多:把工作流程归到算法程序流里面,一步步的实现最后的程序目标。一个好的程序员写出来的程序是简洁、清晰、格式工整的。在梁峥嵘身上,记者看到程序设计经验给他带来的这样一个作风。
采访手记:
80后CIO梁峥嵘:做事先做人
到今年,年轻的梁峥嵘在北大荒已经待了7个年头,今年28岁。这是记者见过的最年轻的CIO,并且是在这样大的一个集团里。
“我从小就喜欢计算机,编程编的不错,所以觉得挺有优越感。”谈到当时的年少轻狂,梁峥嵘有点不好意思的说到。毕业后的梁峥嵘发挥所长,做过一份专业开发的工作,开发月薪是非常高的,但是他却没有选择继续做开发,“开发薪水高,但也容易浮躁也很累,我可能就图一个安稳吧。”他眯起眼睛笑笑。这一安稳,就稳打稳扎了7年。
在这几年里,梁峥嵘深深觉得“做事先做人”是企业里处事之道。找到工作后,梁峥嵘觉得这与他所想的并不相同,并不是光凭技术就能做好事情。“会点技术没有什么了不起,做事还是要把人先做明白了,这也是为什么能在北大荒待这么多年。”同样做一件事情,不同的表达方式带来不同的后果。如果对同事说“你必须…。”可能最后别人会录入,但是对错就不会保证了,因为心里有抵触感。这在信息化推行时候,非常常见。但是如果以另一种口气“请帮忙支持一下…”这样子同事可能会觉得好接受的多。
令梁峥嵘觉得最犯愁的事情,就是需要多部门协作的项目。当几个部门都参与到一个项目的时候,基本上每个部门都会提出自己的意见,意见一多便难以统一,为了更好的落实信息化制度,梁峥嵘要求各个部门都报上来一个系统负责人员,并配套相应绩效制度。这样一落实到人,职责分明,使得信息系统实施,落到实处。
说起“做事先做人”,CIO不得不会做人。梁峥嵘认为是结合自己的认识和业务,把心态调对。他觉得信息化就是做服务的,要把服务做得有品质。有了做服务的心态去做事情,做人也不会有多难了。
从一个技术小青年,到现在的CIO,梁峥嵘说今后自己不会再深究技术,而会往管理方面发展,职业发展思路清晰明了。从信息化角度来讲,梁峥嵘坦言企业目前的信息化水平还在中期,还需要上一些项目不断提高水平。从管理角度来讲,企业由从小到大,管理分别是靠人、制度、文化来做的,目前公司的信息化管理也还在中间的制度阶段。在企业的这个上升空间里,80后的CIO梁峥嵘还会在这里待下去,把人做好,把事情做好。
【北大荒米业集团简介】
黑龙江省北大荒米业集团有限公司总部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是北大荒农业股份(股票代码:600598)的全资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5.1亿元人民币,拥有国际领先制米生产线60余条,年加工能力300万吨。是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和铁道部铁路运输百家大客户之一。公司秉承“为股东创造回报,与股东共同成长,为社会创造财富,与社会共同进步”的核心价值观, 致力于做“从田园到餐桌,营养健康食品的创造者”。“北大荒”商标是中国驰名商标。公司生产的“北大荒”品牌系列大米成为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中国名牌产品、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