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南通中集景连斌:信息化的方法论

2011-11-09e-works熊东旭

1363

    不走弯路,就是捷径!这是e-works记者在采访南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CIO景连斌过程中感受最深的一句话。作为一位三十出头却拥有十多年信息化建设经验的年轻人,景连斌对制造业信息化的理解颇为深刻,多年来信息化工作经验的积累,使景连斌有着自成一套的信息化方法论。

 
    由下到上和从上而下的信息化

    南通中集创立于1990年1月8日,是世界集装箱制造业龙头企业——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CIMC)旗下的骨干企业,南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是南通中集旗下的子公司,其它子公司包括南通中集顺达集装箱有限公司、南通中集罐式储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南通中集交通储运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南通中集大型储罐有限公司。

    作为南通中集集团旗下五个子公司之一,南通中集特运的信息化建设与集团的信息化是密不可分的。南通中集集团的信息化战略是局部试点,全局推广。先由子公司根据自身业务需求实施各自的信息化系统,一旦子公司的信息化业务平台得到总公司认可,再由集团进行从上到下的推广。

    景连斌是2001年进入南通中集特运,据他介绍,南通中集特运的信息化最早始于90年代,最早应用的是Oracle ERP系统,基于C/S架构,随着业务的发展,也陆陆续续对ERP系统进行了一些升级,但真正意义上的升级是在2006年,以前ERP数据库在本地,这次升级之后,数据大集中,ERP统一部署到了集团,分公司通过B/S架构访问集团的ERP系统。2005年,南通中集还统一部署了HR系统。通过将ERP和HR统一部署到集团,实现了集团对企业资源以及人力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

    除ERP和HR之外,南通中集特运还单独开发并部署了具有公司特色的运输系统,该系统类似于物流管理系统,不同的是该系统是根据南通中集特运的实际情况自己研发的,在很多环节的处理上与物流管理系统有所不同。南通中集特运主要经营产品为集装箱,80%以上的都是国外客户,采取的是来单生产模式。在客户下单后,订单排单系统接收到订单号,并安排生产,在产品出厂前,运输系统会调用订单号,根据客户提供的地址制定物流线路,将产品送到指定位置,该地点可能在国内,也可能在国外的某一港口,在发货以及调拨物流的整个过程中,运输系统都会记录下货物的装卸过程,确保客户能按时在指定地点接收产品。南通中集特运在实施这套系统后,得到了集团的认可,集团在以该系统为蓝本重新实现之后,在集团推广实施并部署。

    订单排单系统是由集团统一实施,该系统在接收到客户订单号后,根据合同要求进行排单生产,能准确的跟踪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包括哪一条生产线生产什么产品?生产情况如何等信息。一旦产品开始生产,马上有数据到ERP系统。在南通中集,ERP、运输系统以及订单排单系统之间的数据是共用的,通过订单号实现三个系统之间的数据流转。景连斌强调,由于南通中集特运属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自动化程度不高,目前还没有应用MES系统,但公司内部正在着手相关的筹划。

    总体说来,南通中集的信息化实施战略是,先由子公司试点运营,在得到集团认可之后,再由集团推广到实施,这种由下到上和从上而下的信息化实施战略,一方面可以降低集团实施信息化的风险,另一方面也能保证信息化实施的效果,对于集团型企业而言,这种信息化战略值得借鉴。

    IT要融于业务,也要先于业务

    对于IT系统如何适应业务的发展,景连斌有其看法。他认为,信息化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来支撑企业业务的发展。搞好信息化,既要让IT融于业务,更要让IT先于业务,为企业业务的顺利拓展铺平道路。在景连斌看来,企业业务部门对IT的需求分为两种,即显性需求和隐性需求。作为企业的CIO,要有敏感的嗅觉,既要处理好已存在的显性需求,也要善于发现隐藏在业务部门中的隐性需求,在业务部门尚未提出需求之前,与业务部门进行沟通,这种前瞻性能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变化中快速的调整IT系统,以适应业务频繁变化的需求。要做好这一点,就要求CIO必须对企业的业务有着很深的理解。

    作为南通中集特运信息化负责人,十多年的信息化工作经历让景连斌感受最深的是:信息化难做,但并不是不好做。只要掌握好方向、方法和方式,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信息化的难点,景连斌认为人的因素很重要。往往同样的事情由不同的人来做,其过程和结果就会不同,这是因为每个人的眼界和知识不同。作为企业的CIO,要能站在更高、更广的层面俯视信息化的建设,掌握好信息化建设方向,然后寻找最合适的方法,以阻力最小的方式去解决。你可能是某些方面的专家,但信息化建设往往涉及多个部门,牵一发而动全身,碰到问题切忌以自己的思维去处理,最好能征求不同部门负责人的意见,尽可能做到发掘需求、引导需求、整合需求、优化需求、提炼需求,这样能避免IT建设与业务需求的偏离。

    CIO务必要明白,建设好信息化虽然是IT部门的义务,但责任不应该由IT部门一力承担,要保证IT系统与业务需求的一致性,业务部门必须参与到信息化建设中来,及时的讨论需求、提出需求,才能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同时,景连斌也强调,一个长远而宏观的信息化规划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可避免信息化过程的反复,减少企业资源的浪费。

    采访过程中,景连斌还提到对于下属的培养问题。他告诉记者,作为信息化部门的负责人,他一直要求下属学会思考。告诉员工,在做任何事情之前,一定要先问自己三个为什么?然后再给自己三个答案。只有问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自己才会去思考,思考了才会有感触和收获。同时,还要求员工学会换位思考,站在更高的层次看问题,只有这样,下属才会成长。对于新技术,要求下属要多接触和了解,善于看到别人的亮点,善于沟通和交流,特别要注意行业标杆企业的信息化最佳实践,切忌闭门造车。

    管理流程化 流程信息化

    在南通中集,随着业务系统的大集中,网络带宽不足以及业务系统访问故障等问题开始凸显。集团已开始考虑通过部署广域网加速系统来提升网络带宽的利用效率。同时,为避免因网络故障而导致分公司无法访问集团业务系统,集团决定利用MPLS技术来增强网络的健壮性。

    目前,南通中集正在着手将Exchange邮件平台、Office 2010办公平台以及语音系统进行整合与统一,实现语音、视频、数据三者之间的无缝集成。对此,景连斌也谈到,办公协同平台是由集团统一实施。但他认为,随着信息化的深入,他还会考虑在南通中集特运实现供应链平台的协同以及设计平台的协同,只有将这三个方面做好了,企业的信息化才算是上一个新台阶。除以上提到目前南通中集正在进行信息化项目之外,下一步,南通中集特运将重点实现对知识的管理和沉淀。

    景连斌认为,对企业而言,注重知识的沉淀与传承非常重要。未来他将加强对南通中集特运的内容管理工作。好的经验一定不能用了就丢掉,要通过相关的流程将其固化下来,这是信息化的重要使命。在采访中,景连斌反复提到一句话:管理流程化,流程信息化。值得深思!

后记

    一个小时,一杯咖啡。与景主任虽然只是初次见面,但俨然两位久违的老朋友。没有正式的自我介绍,也不拘泥于采访形式,默契的随意而谈。景主任告诉我,作为一家制造企业的CIO,他很关注CIO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感悟以及经验分享,并期待通过e-works的CIO风采栏目了解更多CIO的想法。


 

 
本文为e-works原创投稿文章,未经e-works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如已是e-works授权合作伙伴,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e-works内容合作伙伴申请热线: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