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瞻远瞩,再创辉煌
— 访AUTODESK全球副总裁高群耀博士
e-works 黄 培
日前,荣膺“e-works2003年度制造业信息化十大风云人物”的美国AUTODESK公司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国区总裁的高群耀博士愉快地接受了e-works的电话专访,就AUTODESK公司在中国的发展策略和经营之道,以及制造业信息化领域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黄 培:请您深层次地剖析一下您重返AUTODESK的原因。您重返AUTODESK公司并担任该公司全球副总裁已经有半年多时间了,能否谈一下您的体会。在您的治理下,AUTODESK中国这个“深圳特区”发生了哪些变化,取得了哪些成绩?
高群耀:我先后在AUTODESK、微软任职,中间还做过投资。近几年来,不管是人们的认识,还是国家的体制、政治经济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必须随着这种变化而进行相应的调整。
从95年到现在,我主要在国外软件企业的中国开拓业务中摸索了八年。我认为,国外软件企业如果要想在正在发生剧变的中国成功,在中国软件产业腾飞的过程中扮演自己的角色,必须调整自身的运作体制,不能仅仅在中国开展营销和服务,而是要用战略眼光来看待中国这个世界上最有潜力的市场,把自己深深地植根于中国,融入到正在迅速变革的大潮中去。
AUTODESK是为数不多的真正决心要植根中国、融入中国的具有远见卓识的全球著名软件企业。公司董事长认为,在中国能否成功是公司在今后二十年依然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全球化企业的必要条件,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AUTODESK公司已经采取了实实在在的措施来融入中国,这正是促使我回到AUTODESK公司的重要原因。
半年多时间虽然很短,但公司已经有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首先,为了体现中国在AUTODESK全球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在我回到AUTODESK的第一天,公司就建立了“中国特别事务委员会”,由公司的一、二、三把手、我和负责亚洲事务的另外一个同事组成。成立该委员会从体制保证了AUTODESK在中国的发展战略能够及时得到关注,及时进行决策,使决策发生在信息产生的地方,这一点非常重要。该委员会的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当场就拍板做出了一些非常重要的决策。后来,每个季度我们都有面对面的交流。
第二,在我到任后很短的时间内,AUTODESK就已经在上海设立了“CADC”(China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Center)。当时是选择建在印度还是中国还是很有争议的,现在已经证明,中国是一个正确选择。该中心从去年9月12日开始建立,现在已经有近30名同事在CADC工作,全面进入正常工作状态。CADC是AUTODESK的全球研发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立该中心不是出于政治目的,更不是做SHOW,从事的不是所谓“本地化”工作,更不是翻译,把软件换一个“中国皮”。成立CADC使得AUTODESK这样一个全球化的公司在研发方面能够更强调和关注中国市场的特有需求,例如设计标准;同时,可以培养出一批有能力、有竞争力的研发队伍。我相信,通过这样的努力,能够把国外软件厂商的成功经验带到中国,为中国的软件产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例如,如何管理AUTOCAD这样一个大型软件的开发过程,员工的工作如何分配、职责如何划分、业绩怎样考核?这些KNOW HOW可以通过CADC落地中国,对于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第三,外企在中国要取得成功,不能只是简单地做生意,而是要把企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建设好。AUTODESK的“生态环境”包括合作伙伴、AUTODESK大学、培训、用户关怀、政府关系等方面,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业绩能否做好、做大的一个关键因素。创造一个多赢的环境非常重要,许多企业都在这么说,但我认为必须实实在在这样作。“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就是要使用户、主管部门、软件厂商、合作伙伴实现多赢。“生态环境”建设需要有中长期投入,所以我重返AUTODESK之后,建立了专门的负责业务拓展和投资的部门来做中长期的投入工作,我们内部叫“完美风暴”(Perfect Storm)。在去年的第三个季度,我集中精力重新梳理了AUTODESK在中国的合作伙伴网络,特别是应用软件开发商。AUTODESK在中国是一个虚拟共同体,应用软件开发商是AUTODESK在中国的一个非常重要组成部分。我回来之前的一段时间,这种合作有些松散,我回来之后,很快把这项工作重视起来。我从美国调来专门的队伍,专门负责应用软件开发商的发展工作,一个季度就使得我们的应用软件开发商网络ADN(AUTODESK Development Network)的会员翻了一番。去年10月的最后一周,我们在北京隆重举行了AUTODESK开发商大会和AUTODESK中国授权培训中心大会,同时还举办了Solution Day,有近千人参加了活动。这些市场活动不是为了炒做,而是要把我们在中国的发展策略和诚心诚意合作的姿态与合作伙伴共同分享。我们与中国的很多应用软件开发商都进行了频繁的交流,探讨可能的合作途径。
最后一方面是业绩,作为职业经理人,把业绩做好是自己的天职。在我任职的1995年至1999年期间,AUTODESK被业界公认是在国外主流软件公司中在中国做得最好的。这次我回到AUTODESK,业绩启动也是一个考验,有许多工作需要重新理顺。我是去年6月份来的,首先建立了“AUTODESK大中国区”,下设台北、香港、北京、上海、广州五个分支机构。7月份我走访了这五个地方,8月份制定出了新的体制和组织结构,确定了每个主要经理和部门的责任、义务以及目标值。抓业绩,结果最有说服力。去年下半年,AUTODESK大中国区的业绩比上半年增长了47%,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司的体制和管理模式对业绩的直接影响。有些外企常常抱怨中国的知识产权等外部环境不好,但是我认为,做职业经理人与做经济学家不一样,职业经理人很大程度上是要在给定的环境下把工作做好,而不是怨天尤人。
以上就回答了您提出的问题,为什么回到AUTODESK,回来以后产生了哪些变化。
总之,AUTODESK在运作体制方面有一些特别的作法,把中国当作最重要的发展区,希望与中国的软件企业一起闯一条路出来,这种方式比在其它地方成功的几率要大。
这半年多时间对于我来说,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热身。经过这半年的努力,我开展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有这么一些实实在在的收获,产生了较好的结果,结果对于职业经理人来说是最重要的。这个结果使得在全球范围内还处于逐步调整,提高利润这样一个大环境下的AUTODESK公司决定进一步增加在中国的投入,加大在中国的影响力。在今年AUTODESK全球的业务发展目标规划当中,中国是三大目标之一,是唯一列入全球发展目标的地区。AUTODESK将在新的一年中,致力于使中国的业务有更大的发展。AUTODESK对中国的这种关注,使得公司在中国成功的机会增大了很多,因为对于跨国公司而言,对中国区的发展给予投资、资源配置、本地决策权力等方面的承诺,并致力于增进与政府的合作关系是在中国取得成功的一个最主要的因素。
经过半年多的热身,大中国区的这支队伍、管理团队和我本人对AUTODESK在中国下一步发展的信心又足了很多,也很兴奋。最近我们刚刚开完的新财年启动大会,大会的主题是Passion to perform(时不我待全力以赴)。我们有了清晰的中国发展战略,有了总部给我们的承诺,有足够的本地决策权力,所以实施是今年AUTODESK在中国的中心任务。
黄:在您回归AUTODESK的原因当中,工科专业的背景和对企业信息化领域的关注是否也是一个因素?
高:应该说有这方面的原因。如果说PC是一场革命,那么能够把这场革命延续下来,微软和AUTODESK这两家公司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这几年一直在关注企业信息化领域的发展,也一直与AUTODESK公司的合作伙伴、CEO等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对这个领域还是很有感情的。
黄:您多次指出,政府关系对外企在中国的成功至关重要,甚至提出一个公式,在外企在中国的成功因素中,政府关系处在指数的地位,即处理好这个关系,可以为公司带来指数级的增长。那么,这半年多来,您在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合作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效果?
高:在中国做好业绩,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密切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归根到底,可以说我们政府是我们中国最重要的客户。中国的政府部门不只是战略、政策制定者,它本身也是一个客户,所以在中国做企业,与政府的关系是非常特别的,与其它国家不同。与政府关系的好与坏,是外企在中国能够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一个指数级的关系,它可以使成功放大,也可以使成功缩小。与政府合作,首先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所以前半年我在理顺公司的管理体制上下了很大的工夫,要建立一套体系来保证公司在中国的业绩,这样才能争取到总部更多的资源。在理顺了内部管理之后,我就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加强政府的合作。“Perfect Storm(完美风暴)”这个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负责政府关系和政府项目。如果说如今AUTODESK做得比较成功,那是与近几年,尤其是九十年代末期的几年和政府部门的有效合作分不开的。
AUTODESK采用了以下一些举措来加强与政府的合作:首先,在软件开发方面,通过在上海建立研发中心来真正融入中国,促进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第二,AUTODESK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设立的营销服务机构强化了与当地政府的合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决定将区域主要运做中心放在北京。最近,我与北京的王岐山市长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得到了他的大力支持。第三,就是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的合作,比如建设部。AUTODESK近几年的业务发展突飞猛进,例如Streamline(面向制造业的协同设计平台)和BARSAW(面向建筑业的协同设计平台)这类基于Internet的实现协同运做、数据分享的产品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的运作模式,与中国政府的“十五”和“十一五”规划中信息化工程的内容可以紧密结合起来。AUTODESK公司这些新的产品已经在国外进行了推广应用,具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平台。目前,在协同平台的推广方面,我们正在开展紧锣密鼓地工作,来配合建设部等政府部门推进的行业信息化工程。相信在一个季度左右的时间,我们就会取得实实在在的成绩。我们将致力于提供完善的方案和技术,使政府部门的“十五”和“十一五”信息化工程的许多具体内容能够变成现实,找到AUTODESK的用武之地。
黄:您如何看待AUTODESK在中国制造业信息化领域的作用?
高:在制造业信息化方面,AUTODESK的Inventor系列产品(AIS)在整个中国的制造业企业从应用二维CAD到应用三维CAD的转换过程当中发挥了十分独特的作用。正因为具有这种独特的作用,所以我们十分看好Inventor、AUTOCAD Mechanical以及即将推出的AUTOCAD Electrical等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
从业绩方面来看,Inventor在过去的两个季度,就是我重返AUTODESK的这两个季度,在全球排列第三,取得了明显的增长。当年AUTODESK在科委做的“甩图板”工程中功不可没,现在,在中国制造业企业全面从二维转向三维的过程中,AUTODESK也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三维CAD市场上,AUTODESK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
黄:在三维CAD领域,有像Solidworks、Solid Edge等中端产品,进入市场比Inventor早一些。请您评价一下中国三维CAD市场竞争格局和AUTODESK在该领域的竞争策略。
高:近半年多以来,不管是从营业额、装机量,还是应用的规模来说,AUTODESK都占有明显的优势。
今年,我们将会在3月29日至30日在武汉举行的全国渠道工作会议上全面启动全新的营销服务策略。这个策略真正强调以客户为目标和中心,与我们以往的作法有很大的区别,与其它一些规模较大的软件厂商也不同。因为这些厂商多数是靠分销,厂商的着眼点在代理商,他们所做的销售就是把产品提供给代理商,再由代理商想办法怎么卖出去。而AUTODESK今年将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和飞跃,就是AUTODESK与合作伙伴直接面向市场和最终客户,而不是只面向渠道和代理商。我们要直接而明确地将我们的信息传递给制造业企业,使制造业企业真正认识到,三维CAD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要使用三维CAD,从制造成本、时间成本等方面,应用三维CAD最终会给制造业企业带来哪些变化。
黄:2002年,中国政府推进新一轮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您如何看待中国政府正在推进的制造业信息化工程?
高:去年公司总部的首脑来京召开全球会议期间,公司第一副总裁卡尔·巴斯先生与国家科技部的有关领导、国家863的专家、CAD界和制造业企业的高层人士进行了推心置腹的交流,谈了我们的想法,也听取了很多好的建议,例如在企业第一线工作的实战专家陈伯雄就给我们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这次会议被科技部方面评价为这么多年第一次中美在CAD软件业比较透彻的沟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CAD专家唐荣锡老先生观点发生了变化,他认为现在中国CAD的整个技术路线和发展模式进行巨大的改变。我们将建立一个联盟,与制造业信息化专家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
最近,中国政府主管信息产业的相关部门也在不断地释放新的信号,就是中国IT产业,尤其是软件产业的大发展离不开外国公司在中国的投入。以往十几年那种仅强调国内企业要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求发展的思路,已经逐渐扩展为更明智的在与国外企业的合作中求发展的思路。
以往,我在AUTODESK工作的时候,关注的只是销售,把产品卖出去就行了。而现在,AUTODESK在中国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中国的企业,销售工作只占我精力的一小部分,我更为关注的是“生态环境”的建设,关注怎样与其它的中国软件企业一起,并充分与咨询服务机构合作,探索出协同发展的新路,真正使AUTODESK为中国的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做出贡献。
黄:您所担任大中国区总裁的AUTODESK和微软都面临着严重的盗版问题。据说AUTODESK的收入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打击盗版。那么,高总回到AUTODESK公司之后,对这个历史问题的处理有何新举措?如何处理好与这些使用盗版的客户的关系?
高:我常常参与中国有关政府主管部门就软件产业发展进行的探讨。我常常形容软件产业就像一组行星齿轮中间的大齿轮,周围有四个小齿轮,分别是市场需求、人才、技术和资金。只有这四个小齿轮转起来,大齿轮才能转起来,即软件产业才能发展起来。
资金和技术比较明确,人才不仅指程序员,还包括项目经理、软件体系架构设计师等。最重要的是市场需求,如果没有市场需求,这个产业就将不复存在。市场需求里面有若干个组成部分,其中最重要的是知识产权。我很早就提出,知识产权问题并不是中美两国的问题,而是中国自己的问题。如果知识产权问题不解决,对国外的软件公司来说仅仅是收入的多与少的问题,而对中国软件产业来说就是生与死的问题。中国已经加入了WTO,我们要参与全球竞争,就必须遵守全球在商业方面的游戏规则,包括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这个历史遗留问题是用户、有关政府部门和软件提供商共同关注,也共同头痛的复杂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各方都有义务、也有条件来一起合作解决这个问题。相比其它PC套装软件供应商而言,AUTODESK公司解决这个历史遗留问题的效果要好很多。在今后几年中,AUTODESK将会在中国做出一些特别的举措,使解决这个问题变得相对容易。AUTODESK将与合作伙伴、主管部门探讨一些灵活的方法,进行一些创新的尝试,希望能够尽快彻底解决企业有关的知识产权问题,使该问题成为历史,使企业不再为病毒、使用不便、没有服务等问题烦恼。采取创造性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方法来解决中国企业面对的知识产权问题,也是我们近期将实施的战略举措之一。
彻底解决知识产权问题是我们这一代软件企业管理者的必须承担的重任。我相信,AUTODESK所做的探索对于整个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将具有很大的作用。
黄:与UGS、PTC等公司不同,AUTODESK公司一直没有推出适合大中型企业的PDM软件,这方面AUTODESK有何战略考虑?
高:从AUTODESK在1982年发布AUTOCAD到今天AUTOCAD成为CAD市场上的一支旗舰产品,其最原始的定位一直没有改变。这个定位就是针对量大面广的需求,主要针对中小企业。
传统的PDM主要是解决大而全的问题,面对的是大中型企业。但是中小企业的信息化需求与大中型企业有很大的不同。多年以来,AUTODESK一直在观察PDM市场和客户需求,来确定我们如何介入。目前,从技术发展路线来讲,AUTODESK不会特别强调PDM。现在,几乎所有的制造业企业都在使用与AUTODESK有关的CAD技术,这些企业在十几年的CAD应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海量的数字化设计信息。如何使这些数字化信息得到有效、及时的运用,如何向管理、销售、市场、工艺、制造等周边和下游部门传播这些信息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是AUTODESK公司需要解决的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也是一个巨大的商机。所以,AUTODESK公司是根据自己的技术路线和产品发展策略,按照CAD数据延伸的思路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现在我们也在开发针对中小企业量大面广的需求的所谓PDM产品,叫做AUTODESK VAULT。从技术实施的层面上讲,CAD已不再是困扰中国制造业和全球制造业的问题,新的问题是如何把数字化设计信息及时和有效地应用于企业的下游和周边部门。
黄:国内的CAD开发商大概有两类,一类是AUTODESK的一些二次开发商,例如艾克思特、天喻等;另外一类就是开发独立平台的,例如开目、CAXA。对于这两类的软件开发商,能否具体阐述一下对它们的策略是什么?
高:目前AUTODESK在中国有一个“虚拟共同体”,是一个合作的大家庭,里面有若干个成员,包括软件开发商、分销商、代理商、培训中心、出版社等,这是一个有相当规模的团体。其中,应用软件开发商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前几年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开展得不够理想。从现在起,AUTODESK各种应用软件开发商对AUTODESK的支持力度将会明显加大。对于其它非AUTODESK平台的,独立开发应用软件的软件企业,AUTODESK有诚意与他们进行相互的深入了解和沟通,找出我们可能的合作方式和途径。现在,在软件市场上很难说哪些公司之间是竞争对手,哪些是合作伙伴,对于任何一个公司而言,能够在市场上取得成功是唯一的评判指标。因此我相信,本着真诚合作的愿望,AUTODESK与各类软件开发商总归可以找到双赢的合作途径。这方面也是我工作的一个重点。
黄:作为一个大公司的领导者,能否请您归纳一下,您的精力主要放在哪些方面?
高:目前,我的主要精力放在以下方面:
第一是市场营销,包括对现有分支机构的管理。在新的一年,我们还会有一些新的机构出现,其中一个重点就是武汉。
第二是“完美风暴”,帮助AUTODESK建立一个更良好的、支持公司中长期发展的“生态环境”,包括政府关系的建立和维护,战略合作伙伴的发展等;还包括AUTODESK大学,我们已经发展一批专业的教育人事来从事AUTODESK的教育工作,并已举办了十分正规的培训班,今年还会有很多精彩的培训内容;此外,还要进行对正版用户的关怀,使正版用户能够通过不同的方式体验到更多的服务和信息沟通。
第三是CADC的发展。如何能请到最优秀的参与者,而且这些参与者要能够在短期内表现出他们的聪明才智,迅速成为与AUTODESK全球开发体系同步的开发者,使CADC的成为与总部具有同样水准的研发机构,能够对中国的应用开发商给予更大的支持。
第四,作为一个全球化企业的大中国区负责人,我是一个纽带和桥梁,连接大中国区和公司总部。我必须把这个桥梁搭好,哪一头没有搭好,这个桥都会塌。我还要避免由于两边不同步,产生共振而使桥梁跨掉。为此,我必须花一定的时间来与总部沟通在中国的发展战略,实现大中国区与公司其它部门实现有效的协同,争取到足够的资源,使大中国区的员工能够与整个公司的发展战略同步。
最后,我十分重视与中国应用软件开发商探讨多种形式的合作,也在这方面投入相当的精力。我希望通过我们这种深层次的合作,不光能够促进合作伙伴的双赢,更能够真正促进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探索出一条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新路。
黄:您的个人职业生涯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您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有何设想?
高:我的志向是在中国,乐趣也是在中国,我的职业生涯发展一定是在中国。驱动我工作的热情很大程度上是中国的软件产业,制造业信息化和CAD是其中主要的一个部分。虽然中国的软件产业发展不近人意,但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中国的软件产业一定会走出一条路子出来。如果说芯片等等是IT产业的基础,电信和电脑是载体,那么软件和服务将是灵魂。今后的十年将是软件的十年。我衷心希望国内和国外的软件企业能够共同携手,探索出一条中国软件行业发展的成功之道!
后 记:
作为一个著名的全球化大企业,AUTODESK公司把中国作为重要的发展极,实施一系列战略举措来真正融入中国,融入中国的软件产业,建立与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环境和谐共赢的“生态系统”,这个高瞻远瞩的做法,无疑将会获得良好的回报。
在采访过程中,回归AUTODESK半年多的著名IT职业经理人高群耀博士显得自信而随和、才思敏捷、妙语连珠,看来他对于AUTODESK大中国区的跨越式发展已经胸有成竹。
我们有理由相信,2004年,具有了天时、地利、人和等有利条件的AUTODESK大中国区,一定会在高群耀博士的带领下,在中国软件产业和制造业信息化领域发展进程中再创辉煌!
(本文有关表述不代表e-works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