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6日,我在北京对PLM领域资深的专家和经理人,PTC中国区副总裁刘同龙先生进行了专访,请刘总对PTC公司近年来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同时分享了他对PTC成功之道的理解,并对制造企业如何通过提升产品创新能力,应对经济危机阐述了他的见解。
在与刘总的交流中,他将我国制造业实现产品创新数字化的历程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并以此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企业使用CAD/CAM等使能软件工具进行产品开发的阶段;第二阶段,企业已不再单纯需要软件工具,而是需要面向企业需求的研发、协同平台的阶段;第三阶段,在经济全球化和不断涌现的危机面前,企业进入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阶段。”刘总认为, PTC的发展历程正好契合了以上三个阶段。通过自身不断地创新,每当转折来临的时候,PTC都能够能引领制造业产品创新数字化的潮流。2008财年,PTC公司的营业额超过了10亿美金,又一次达到巅峰。
一.Pro/ENGINEER Wildfire,高效的产品创新工具
1988年,PTC公司推出的Pro/ENGINEER以其参数化、基于全相关特征的实体建模技术成为全球三维CAD领域的一场革命。2002年,PTC大胆创新,推出完全支持Web服务的Pro/ENGINEER Wildfire,在CAD领域再展雄风。
黄培:作为PTC在中国的第一位员工,您认为PTC在中国迅速发展的关键原因是什么?
刘同龙: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制造业的市场还处于供不应求阶段,属于卖方市场,当时的大多数制造企业都是大而全,按照国家计划来组织生产,没有太多压力,“市场”概念还很淡薄。后来,随着改革开发的深入,中国的国门渐开,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作为全球价值链很重要的一部分,中国的低成本资源得到越来越充分的利用,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
PTC的产品和为中国制造业服务的步伐也是在这个阶段开始的。随着中国制造业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提出了对CAD/CAM软件的迫切需求,利用计算机技术提高企业的产品研发效率。当时的中国非常需要这样一种手段来响应快速发展的需求,以融入到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中去。
PTC的三维设计软件Pro/E正好顺应了这样一种需求。在过去的十几年间, PTC的Pro/E软件在中国的制造企业的产品设计和模具设计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Pro/E软件功能不断扩充,还将在更多的领域得到更加深入的应用。Pro/E在设计造型功能、易用性、开放性等方面不断改进,能够满足各个行业的特定需求。
顺应中国制造业迅速发展的大趋势,不断推出能够满足中国制造业实现产品创新的工具和管理系统,是PTC在中国迅速发展的关键成功因素。
PTC 推出Pro/E 野火版,也是顺应这样的市场需求。制造企业为了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个性化需求,必须实现企业内和企业间的设计协同。Pro/E Wildfire作为一个基于web的CAD工具,更多是强调设计的协同、设计的易用性等问题。未来PTC还会开发、整合各领域的产品,保持产品单一系统构架加多元应用模块的优势,将更多易用模块集成在同一个体系架构中,为企业提供更全面的解决方案。
二.Windchill,有效管理产品创新过程
中国制造企业在应用了CAD工具之后,又提出了新的需求,即如何在产品创新过程中,实现研发人员更好地协同,有效地利用以往的设计成果,并对产品的图档进行归档和管理。PTC顺应企业的这种需求,推出了Windchill软件,受到广泛欢迎。
黄:上世纪九十年代末,PTC推出了Windchill产品数据管理平台,请您介绍一下当时的背景?
刘:PTC一直都是一个创新的公司。我们的目标是为用户带来真正的价值,而不是一个百货店,仅仅提供各种产品。PTC倡导的理念是产品间的无缝链接,首先,我们自己的系统一定要是无缝连接的,其次PTC的产品跟其他软件产品的结合,也要保证能够现实畅通,在这一点上一定要让用户非常放心。十年前,PTC推出Windchill平台,其核心目的就是更好的衔接企业的流程,使企业能够真正提高产品创新的效率。
黄:最近,PTC又推出Windchill ProductPoint解决方案,它有何特点?
刘:PTC新推出的Windchill ProductPoint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恰到好处的PLM解决方案。目前,很多中小企业的IT系统还处于混乱状态,不同的数据库、系统同时运行,团队间共享CAD和其它结构化数据非常的困难,市场上常见的PLM产品不仅结构庞大价格不菲,且很难与其他系统通用,而通用的产品功能又很一般。现在,PTC Windchill ProductPoint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小型公司在无需大量投资的前提下,就可以体验生命周期管理(PLM)软件带来的益处,ProductPoint系统的拓展性还允许这些公司未来将产品开发系统拓展至更广的用户群。PTC的目标是使不同规模的制造企业都可以按需选择PTC相应产品,充分利用技术投资,使产品开发策略获得成功。
三.PDS,帮助制造企业完善产品创新管理体系
为了帮助制造企业实现产品创新,PTC公司推出了PDS(产品开发系统),成为技术领先、架构统一的PLM平台,为机械、电子、汽车、航空航天、造船等行业的企业提供了完整的产品创新管理体系,帮助制造企业提升了产品创新能力。
黄:自从PTC推出PDS产品开发体系以来,不断在扩展和完善,请介绍一下目前PDS产品开发系统的进展情况?
刘:PTC产品构架的核心是PDS体系,帮助企业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今天制造业的产品开发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网络,企业使用不同的技术开发不同的产品,但这些独立的产品并不能很好地连接起来,包括机械、电子、软件设计、工程计算,以及数据管理、流程管理、合规管理、文档管理。因此,PTC的解决方案除了传统的开发软件和管理软件,还涵盖工程计算、动态出版等领域。
MathCAD的推出也是满足工程师的需求。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工程师要交付的工作包括产品模型和计算报告。对于工程项目来讲,更核心的部分是计算报告。工程师需要实现花更少的时间将技术报告用显式的方法表达出来,而这正是MathCAD的强项。
Arbortext则服务于产品的使用过程。Abortext不仅可以插入产品的各类三维模型,还对文档实现了结构化和参数化管理,可以方便地实现多个文档的关联修改,帮助企业大大提高编制各类复杂的手册,例如用户手册、安装手册、服务手册的效率和效果,提升客户满意度。
四.成立全球第二大总部,助中国客户从容过冬
08年由美国波及至全球,产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对于处于危机中的中国制造企业,不仅需要利好政策,更多地是需要一份信心,来探寻抵制危机的利器。在这种背景下,高度重视中国市场的PTC公司于08年在上海成立了全球第二大总部。
黄:PTC去年7月在上海成立了亚太总部和全球研发中心,此举是否能够帮助PTC在中国的众多客户从容过冬?
刘:的确如此。更贴切地说,PTC去年成立了全球第二个总部,这个总部包括一个研发中心。目前,PTC在全国的员工超过500人,我们正在把全球的一些研发任务转移到上海。比如造船技术的研发、模具加工Pro/TOOLMAKER的一些工程研发和MathCAD的开发,今后会有更多的工程方面的工作会放到上海的研发中心。
PTC十分关注中国市场,在上海成立第二个总部也是为了提供足够的资源来支持、了解中国市场,更好的与客户进行交流,提供所需要的相应的技术,同时可以更好的推动全球的运作,设立在上海的技术部门可以为整个中国、亚洲及北美的客户提供24小时的服务。
去年的第三季度,全球的经济危机蔓延到中国。在危机面前,制造企业不仅需要考虑如何从容过冬,更需要考虑如何在下一个春天到来之际,自己能够为下一轮发展做好准备。因此,PTC会考虑得更加长远,帮助客户解决经济好转了之后如何应对各方面的问题。
经济危机的时候,制造企业更应该储备能量,提升自己的研发管理水平,深化信息化建设,等到市场好转的时候,就能快速研发出更多好的产品来满足市场的需求。
[刘同龙先生背景资料]
刘同龙先生于1993年加入PTC,起初担任PTC应用工程师,是PTC在中国的首位员工。刘同龙历任销售经理、区域经理和北方区高级总监等职位。工作期间,刘同龙一直服务于中国北方地区的航天、航空、国防、汽车、造船、电子、高科技等各行各业的客户。由于产品实施成效卓著,一直深得客户的赞赏,并与客户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